江苏1953年建省,由苏南和苏北两个行政区合并组建而成。不过现在依然有苏南和苏北的说法,这不仅是根据地理划分的,更是经济发展情况决定的。
苏南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冲击平原,土地肥沃、港口发达,更关键的是靠近长三角的核心上海,所以一直都是江苏的实力担当。
江苏全省区划调整历史相对比较复杂,今天主要介绍苏南的2个城市,这就是镇江市和常州市。
京口是现在的哪里(古代京口是现在的哪里)
这2个市有过相互管理的历史,政区还曾互相交换过,但是目前发展情况差异比较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镇江和常州是相互毗邻的两个城市,都位于苏南地区,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区划调整中,两市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953年江苏省成立之后,镇江专区是其中的一个地级政区,下辖11个县市,专属驻地位于镇江市,此时的镇江市还只是一个县级市。
从管辖范围来看,当时的镇江专区包括现在的镇江市+常州市的绝大多数区域。
为何说是绝大多数区域,而不是全部呢?因为这个时候还有一个常州市,是与镇江专区同级的省辖市。不过这个时候的常州市,面积非常小,主要是现在的常州市的城区部分。
简单地说,这个时期的镇江专区虽大,却管不了常州市。
1958年9月—1959年9月,镇江专署改称常州专署,驻地也从镇江市迁移至常州市。此时的镇江是被常州管辖的,不过时间不太长,只有一年左右的时间,镇江专区又恢复了。
同时期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动,就是原属于苏州专署的武进县,划归了常州专区。武进这个名字对于常州来说还是有特殊的意义的,因为在历史上常州就曾叫过武进。
1959年,镇江专区恢复之后,常州市从省辖市降格为区辖市,成为镇江专区代管的县级市,这个时期的镇江专区共辖2市(镇江、常州)、9县(武进、扬中、丹阳、金坛、溧阳、宜兴、高淳、溧水、句容)。
这个政区格局一直持续到1983年,20多年的时间里,常州一直是归镇江管辖的。这个时间可比常州管辖镇江(1年)要长得多。
1983年,全国都开始了大规模的撤地设市,对一些比较大的地区进行分解,镇江地区也不例外。下面来看一下两地是如何分蛋糕的呢?
1、镇江市升格为地级市,原县级镇江市拆分为2个区,同时将丹阳、扬中、句容、丹徒4县,划归地级镇江市。
2、常州市升格为地级市,原县级常州市拆分成5个区,同时将武进、金坛、溧阳3县划归常州。
从这次的拆分也可以看出两个情况:
第一、当时常州市的城区规模远大于镇江市,毕竟常州曾经是地级市,而且辖区的数量也比镇江要多。
第二、常州虽然当时也是从镇江拆分出去的,但是以常州为主体升格为地级市,相当于从镇江分出了3个县给常州,常州的面积得到扩大,镇江在缩小。
从1983年镇江专区拆分,到如今已有39年了,镇江和常州这2个从同一专区拆分出来的地级市发展情况又如何呢?
这期间,两市内部还有一些区划调整,比如撤县设市设区等,镇江如今下辖3市3区,共6个县级政区。常州下辖5区1市,也是6个县级政区。从这方面看,两市旗鼓相当。
下面就从两个核心数据,人口和经济来看一下两市的发展情况:
1、以2020年的七普人口数据为例,镇江市常住人口321万,排在江苏的最末位。而常州市的常住人口为528万,排在全省第7位。
从常住人口总量来看,常州比镇江多出了200多万,同样数量的县级政区,为何差别会如此之大呢?
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当初从镇江分出去的3个县,都是人口大县。
再来看看人口增量情况。近十年的时间,常州增加了69万人,而镇江只增加了10万人。这就说明,这几年常州的吸引力明显强于镇江。
2、人口流向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再来看看两市2021年的GDP数据。常州市为8807亿,妥妥的经济强市,镇江市为4763亿,比常州少了将近一半。
虽然镇江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地级市中算不上太低,不过在江苏的排名就比较靠后,只占到第10位,在苏南地区更是最末位。
镇江和常州的区划调整之后,经过39年的发展,两市的命运各不相同。如今常州已经从人口和经济两大核心指标全面领先镇江,未来两市的发展前景又如何呢?你对这两个城市又怎么看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