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秉烛待旦(秉烛待旦是什么意思)

秉烛待旦(秉烛待旦是什么意思)

秉烛待旦(秉烛待旦是什么意思)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然亦各人性之所近:杜甫长于言情,大白不能也。永叔长于言情,子瞻不能也。王介甫、曾子固偶作小歌词,读者笑倒,亦天性少情之故。——《随园诗话》今天咱们来说说袁枚

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然亦各人性之所近:杜甫长于言情,大白不能也。永叔长于言情,子瞻不能也。王介甫、曾子固偶作小歌词,读者笑倒,亦天性少情之故。

——《随园诗话》

今天咱们来说说袁枚这个人。

秉烛待旦(秉烛待旦是什么意思)

秉烛待旦(秉烛待旦是什么意思)

袁枚,清代乾隆年间进士,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是清朝中叶著名文学评论家、诗人、散文家,为“乾隆三大家”之首,与纪晓岚合称“南袁北纪”。集贪玩、爱吃、恋书、好色于一身,无出其右者。

袁枚这个人嘛,历来风评不佳。很多人都对他看不太惯。比如鲁迅,在谈西湖风光的时候还要偏题来吐槽一句:“至于西湖风景,虽然宜人,有吃的地方,也有玩的地方,如果流连忘返,湖光山色,也会消磨人的志气的。如像袁子才,身上穿一件罗纱大褂,如苏小小认认乡亲,过着飘飘然的生活,也就无聊了。”说白了就是对他的轻浮浪荡瞧不上。

但是袁枚一生过得很好,岂止很好,简直可圈可点。

他年纪轻轻就赴过博学鸿词科。啥叫博学鸿词科?它是科举考试制科的一种,可以简单理解为自主招生。清朝康熙、乾隆年间曾经两次举试,考试内容不是八股,而是诗赋经史,不限资格,不论已仕未仕,凡是督抚推荐的,都可以到京考试,考中便可以任官。爽不爽?乾隆元年(1736),袁枚年方二十一岁,就被广西抚军金拱作为杰出人才,举荐参加博学鸿词试,虽然没考上,但年纪最小,在一干老学究队伍里很是刷了一波粉丝。

乾隆三年(1738)袁枚中举,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对比一下蒲松龄的科举路,一把辛酸泪)。名列第五,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翰林院的惯例,三年考试散馆,优异者往往授翰林院编修、检讨,从此仕途一马平川。袁枚很不幸地因为满文成绩太差而被黜落,外放江南任知县。

当时袁枚年方二十七岁,也就是现在职场新人的年纪,骤然当上了县委书记。

这个书记当得怎样呢?袁枚在江苏溧水就任才一个多月就调离,走的时候溧水吏民夹道送行,给他披上了万民衣,“金碧辉煌,皆合郡人姓名也”。如果说这有可能是走走过场,那平时的百姓口碑就比较真实了。袁枚的父亲曾经担心儿子少不更事,从广西来看望儿子,先悄悄到民间探听消息。有个小丫头对袁父说:“我们知县可是个大好官儿。”袁父大喜。

溧水——江浦——沭阳——江宁,袁枚一连当了七年的县官,辗转四方,所到之处,政声极佳。他尤其擅长折狱,曾经有个高淳秀才路过溧水,偶然旁听袁枚审案,一听之下,大为心折。这个狂热的粉丝甚至专程在溧水租赁房屋住下,每天都来旁听。袁枚在溧水,他就住溧水,后来袁枚调任江浦,他又跟着去了江浦。因为审案过于出色,甚至有人将袁枚审理的案子编成传奇,传唱四方。

所以我觉得袁枚实在难得。与百姓打交道,需要实实在在的能力和耐心。这和坐在书斋里写小说是两码事。奇怪没有人以袁枚为原型写穿越小说。他的个人经历,稍加拾掇就是一篇起点爽文,少年得志、平步青云、替天行道。而且他有接触最高阶层的机会,翰林院入馆期间,命运稍加改写,官居一品也很容易,许多后文都能铺展得开。

如果只到这里,不过是个天才少年的剧本,但是后面,命运这局棋就下得有意思了。袁枚在江宁县官任上待了四年,牢骚满腹。按说上官看重、政绩优良,他抱怨啥呢?

抱怨工时长——“但恨长官归来晚,未知长官未餐饭”,琐事多——“岸狱稍宽逸数囚,仓谷逢霉烂一寸”,要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倦极酣眠门又响,失火民呼公速往”,还要周旋各路打秋风的——“抽丰宾客太无聊,重叠书来请绝交”,总之,基层工作不好干,服务窗口不易做。

这些崇尚性情的才子们,向来是不耐烦做基层县官的。明代的袁宏道,曾给别人写信吐槽道:“弟作令备极丑态,不可名状。大约遇上官则奴,候过客则妓,治钱谷则仓老人,喻百姓则保山婆。一日之间,百暖百寒,乍阴乍阳,人间恶趣,令一身尝尽矣。苦哉!毒哉!”嗯,比喻得很形象。另一个屠隆,更是呼天抢地:“屠生苦令,令苦屠生!”奇怪的是,这些抱怨的家伙,当县令的政绩都还不错。

且不管这些才子的小矫情,我很怀疑袁枚辞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江宁的政治地位特殊。江宁县是江宁府治所在,又驻扎了两江总督等重要官员,所以袁枚一直在长官的眼皮子底下。

正对总裁办的工位是很难摸鱼的,而往来酬酢又最多,袁枚曾写信给朋友说“苦吾身以为吾民,吾心甘焉。而今之昧宵而犯霜露者,不过台参耳,迎送耳,为大官做奴耳。”既然不愿意给大官做奴,辞官就成了必然之路。

辞官前一年,袁枚32岁,在南京买了一座园子,叫随园。他算了一笔账,要是仍然当官呢,一年只能来随园住十天半月,要是辞官呢,365天天天都能住随园。于是他果断向上官递交了辞呈(当然那时候不能随便撂挑子,得找个借口,袁枚的借口是母亲老了,叫“乞养”)

乾隆十三年(1748),33岁的袁枚挂冠归去,从此过上了惬意的退休生活。随园大,风光好,他把父母亲人都接到园子里,共享天伦之乐。

请了几个家厨,每天变着花样给他做菜。每次去好友家饮宴,碰上惊艳的菜式,他还要把自己的家厨丢到朋友家去学艺。久而久之,袁府的厨子声名远播,他又津津乐道地写了本书——《随园食单》。一番营销轰炸后,随园的食馔茶酒,精绝天下。《随园食单》里记载,山西裴中丞曾经对人说:“余昨日过随园,才吃得一杯好茶,呜呼!”

美食美景相伴,袁枚每天的生活就是读书、饮酒、写诗、听戏、听人讲鬼故事。“春秋风月佳,彼此具盘餐。看花到日昃,说鬼到更阑”。

最让广大男同胞羡慕的是,袁枚又以无子为借口,前前后后往随园里娶回了五六个小妾,大约袁枚的妻子贤淑,这些莺莺燕燕们相处得很太平,袁枚曾得意地写了一首诗:“光阴一寸皆为福,乐事三春未有涯。客到只从篱外听,笑声多处是吾家。”

“笑声多处是吾家”,袁枚的家庭生活想必是相当和谐的。这种生活他过了将近半个世纪,一直到82岁去世。当时没有生活家这个说法,袁枚这种行为,无疑就是一种生活家的表演艺术,是一种美好生活的感召。所以无论是朋友也好、论敌也好,对他的人生惬意都是羡慕嫉妒恨,好友赵翼就非常眼红的称赞他“其人其笔两风流,绿水青山伴白头”,桐城派姚鼐也夸他:“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者,盖未有及君也。”

整体来说,袁枚是一个很善于融入时代的人,外圆内方,对正义有自己的坚持,对外又能够与世俯仰、八面玲珑。

他就像水,能够根据容器的更迭变幻形状,自始至终都把自己的利益照顾得很好。他又是逻辑自洽的,袁枚一生很少矛盾、犹疑、懊悔、困惑,他的小宇宙里一切都被安排得妥妥当当,官是要当的、钱是要赚的、生活是要享受的、诗歌要表达真实、食色性也无需大惊小怪、笑骂毁誉于我何有哉。

就像他在诗歌里写的:

天地有春秋,来往不能了。

不为拘者多,不为达者少。

达者贵行乐,行乐还须早。

使我明日饥,我已今日饱。

使我明年死,我已今年好。

不得行胸臆,头白亦为夭。

苟得快须臾,童殇故已老。

这样的人你拿他有什么办法!

他的生命力极强。乾隆五十一年(1786),袁枚已经71岁,还与学生一起出游武夷山。80岁,出游浙江四明山。在他日记里记载了他和学生刘霞裳一路下棋,棋艺不高却争强好胜,输急了让小奴报仇:

“黎明开船,行四十里而住。着棋一盘,输廿六子。饭后与霞裳说,头一盘之输不算,取棋再下,又输卅三子,大怒,命叩儿报仇:赢则赏钱一百,输则打手十板。叩儿又输廿二子而逃。”

年逾古稀,精神也绝不萎靡,生活于他,永远充满新奇和乐趣,所以衰老撵不上他。

76岁那年袁枚听信一个算命的,以为自己大限将至了。于是自提挽诗一首,道:

“人生如客耳,有来必有去。其来既无端,其去亦无故。但其临去时,各有一条路。或以三年淹,或以顷刻讣。或明如水精,或瘦如涸鲋。皇帝虽成仙,依然有陵墓。扁鹊被刺死,医病不医妒。??”

不但自挽,还四处堵门让朋友们给他写挽诗,说什么“人人有死何须讳,都是当初死过来。”朋友们不得已写了几首诗忽悠他。到了这一年的除夕,全家秉烛待旦战战兢兢准备欢送他人生谢幕,结果等到天亮——嘛事儿也没有!把他给乐得呀,“如何竟失阎罗信,唱杀《阳关》马不行。”他在随园以西选了一块墓地,把自己的坟墓提前造好,周边还环葬了奴婢、工匠和没有后代的邻居,把身后事安排得热热闹闹,以便在地下再继续过他滋润的小日子。

一个人活成袁枚这样,基本上也就没什么遗憾了。(注:文中部分资料引自巜周小粥的自留地》)

上一篇: 武汉多大面积(武汉多大面积平方公里)
下一篇: 小白兔和大灰狼的故事(小白兔和大灰狼的故事在线听)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