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至死不屈(至死不屈的意思)

至死不屈(至死不屈的意思)

至死不屈(至死不屈的意思)19世纪末,古老的中华民族艰难立于东方,列强的入侵、清廷的腐败,已使她危如累卵。他就出生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至死不屈(至死不屈的意思)范传甲,字寿山,1873年出生在安徽寿州(今寿县),是中国最早革命起义“安庆马炮?营起义”的发起者

19世纪末,古老的中华民族艰难立于东方,列强的入侵、清廷的腐败,已使她危如累卵。他就出生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

至死不屈(至死不屈的意思)

至死不屈(至死不屈的意思)

范传甲,字寿山,1873年出生在安徽寿州(今寿县),是中国最早革命起义“安庆马炮?营起义”的发起者之一。

范传甲(1873—1908)

年轻时的范传甲就表现出惊人的才智,富有谋略,又勤奋好学,经史百家之言,无一不通晓。性格敦厚,与人来往,心怀坦诚,因而深受朋友们的称赞。

1908年,熊成基、范传甲欲乘秋操间省城安庆空虚之际,在安庆起义,11月19日下午,革命党人再次在三祖寺杨氏会馆秘密开会。参加会议的有:熊成基、薛哲、范传甲、田激扬、张劲夫等。熊成基被推为起义军总司令,范传甲领导工程队。起义时间定在11月19日晚10点。先由熊成基率领的炮营举火为号,至陆军小学堂夺取武器,攻占集贤门(北门)。马营则攻取八卦门(西门),六十二标二营及工程队在城内策应。攻击目标为巡抚衙门、城内军械局、电报局、菱湖火药库。

1908年11月19日,晚上10点,安庆城东新军炮营,骤然响起一串清脆枪声。范传甲的任务是领导工程队在城内接应。但该队队长监视极严,营房关帝庙大门也被封锁。工程队人员又无枪无弹,冲不出去。范急中生智,便在营房放火,想乘乱冲出营外。但多次点火,都被反动队官发觉扑灭。至此,起义原定在城外进攻、在城内开门响应的计划已濒临破产。

直到起义的次日,范传甲才想方设法逃出营外,到杨氏会馆打听消息。然而,得知的是起义军伤亡惨重、难以入城的消息。

当时有人劝范易服逃走,然而,范传甲义正词严道:“我已准备牺牲,要革命就不怕流血。”随即又转回关帝庙营房,打算发动部分士兵,接应起义军入城。

熊成基(1887—1910)

新军协统余大鸿,此时已经得知范传甲是革命党首领之一,密谋在内接应。但此时的起义军攻城甚急,不敢立即逮捕。便下令监视范传甲的行动,并调他到协部充任卫队。范在进退维谷的情况下依然伺机给敌人一击。

20日的下午,范传甲在随余大鸿出巡时,想要举枪杀余,接应义军,却被余的卫兵抢先将范捕住。后押至抚署刑讯。刑讯是粗暴且惨烈的。刑讯室里,范传甲两臂被绑在十字架上,双腿跪在铁火炮上,“皮鞭五百下,淫刑备至”、“以烧红的铁棍按在其身上,脊背血肉模糊,筋骨毕露,惨无人状……”然而,范传甲的脸色依旧如平时一般刚烈,毫无惧怕之意,并大呼着“男儿身可杀,心不可屈也……”1908年11月21日,范传甲在西门外因受刑太重而壮烈牺牲。

安庆马炮营起义会址

安庆炮马营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壮举,震撼了清廷,鼓舞了革命士气,也有力地推动了安徽地区革命运动的进一步高涨。

范传甲的一位寿县同乡对范组织的炮马营起义的功绩最为钦佩,曾大为感慨地说:“嗟夫,当安庆起义,天下咸知有熊成基,何知有范受山(传甲)哉……”

1912年当年,柏文蔚任安徽都督期间,安徽人收集范传甲、张劲夫、张朝栋、张星玉、胡文彬、周正峰、刘志贤、薛哲等8人的遗骸,以及暗杀出洋五大臣的吴越灵柩,葬在安庆北门外平山头。

熊成基、范传甲二烈士专祠

在安庆北门,我们看到,孙中山先生亲题皖江九烈士墓碑,石刻家张树侯为作墓表,柏文蔚书石,树侯亲刻之,以告慰烈士英灵,警示教育后人。安庆迎江寺西“熊范二烈士专祠”,正是安徽省政府为祭奠民主革命烈士熊成基、范传甲而建。

英雄已逝,但其不朽的精神将鼓舞着一代代的后继者,他们骨子里的浩然正气,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中国挺起的脊梁,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上一篇: 只欠东风(只欠东风的上一句是什么)
下一篇: 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