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喻之于怀(喻之于怀的喻什么意思)

喻之于怀(喻之于怀的喻什么意思)

喻之于怀(喻之于怀的喻什么意思)王羲之,(303年—361年,一说321年—379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王羲之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说321年—379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王羲之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说起王羲之,还与一个典故“东床快婿”有关。“东床快婿”,过去也称“东床驸马”、“东床娇婿”、“东床坦腹”、“东床娇客”。“东床快婿”这个说法就是来源于晋代我国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袒腹东床。

喻之于怀(喻之于怀的喻什么意思)

喻之于怀(喻之于怀的喻什么意思)

“东床快婿”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或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话说东晋有位太尉名叫郗鉴,他有个宝贝女儿,叫郗璇,字子房,刚满十六岁,长的是要模样有模样,要才能有才能,被父亲郗鉴视为掌上明珠。郗鉴为了给爱女选个如意郎君,就想到了丞相王导,他家子弟比较多,听说一个个都是帅哥。郗鉴想在王丞相家的子弟中为女儿择个良婿。

一天的早朝过后,郗鉴见到王丞相,告诉了他自己想在他家择婿的想法。王丞相一听很高兴,说:“好啊,我家里帅哥很多,您就到家里去挑吧,只要是你选中的,我全同意。”

于是,郗鉴就让家里的管家,拿着厚礼,到王丞相家选婿。听说郗太尉家派人来选婿,顿时,王府沸腾了,帅哥们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每个人都精心打扮后出来相见,都盼着自己能被选中。

郗府的管家在这些帅哥中看来看去,总体觉得这些青年人都不错,但感觉就是缺少点什么。最后,他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远远就看见一个年轻人袒腹仰卧在东边靠墙的床上。原来这个年轻人,他在回府的路上欣赏完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的古碑后,正兴奋不已,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之中,把相亲的事早忘掉了脑后。

郗太傅听到此后非常高兴地说:“就选那袒腹东床的年轻人为婿了。我很满意他这样的,将来他定能成为一个好女婿。”这个年轻人就是王羲之,郗太尉就将女儿郗璇嫁给了他。

讲完了典故,再说一说王羲之代表作《兰亭集序》。《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兰亭序》的诞生,缘于历史上一次美好而令人向往的“兰亭雅集”。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在这次雅集中吟得两首,一首四言诗,一首五言诗。五言诗曰:“仰视碧天际,俯盘绿水滨。寥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今天我们读到这首诗,可以想见王羲之当日在兰亭雅集上的快然自足,旷达开朗,万物与我融融无间。

这次雅集活动,得诗三十七首,大家首推王羲之为这些诗编集并作序。于是作为召集人的王羲之乘着兴致将诸位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全文共28行,324字。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

可惜的是,《兰亭集序》的真迹已经失传,只有摹本和刻本。有一种说法认为,真迹流传到唐太宗李世民的手上,李世民尤为钟爱王羲之书法,在他看来,唯有王羲之书法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太宗去世后,真迹也随之陪葬昭陵了。今天的我们欣赏《兰亭序》,主要看唐人的摹本、临本与刻本。下面我就把这篇经典序文分享给大家,供大家欣赏背诵。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长(zhǎng)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dào),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上一篇: 井田制瓦解(井田制瓦解时间)
下一篇: 王允被谁杀了(王允和貂蝉什么关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