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王者之迹熄
8.21[原文]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①。晋之《乘》、楚之《杌》、鲁之《春秋》一也②。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③。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④’。”
孔子删诗说(孔子删诗说谁提出来的)
8.21[通释]
孟子说:“在天下发号施令行仁政的人踪迹消失后采集《诗》的活动就消失了,采集《诗》的活动消失了这以后《春秋》出现了。晋国的《乘》、楚国的《杌》、鲁国的《春秋》其实是一样的。那上面记载的就是类似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它们作为文字就是史料。孔子说‘这些史料记载的原则方法我私下里采用了’。”
8.21[注释]
①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在天下发号施令行仁政的人踪迹消失后采集《诗》的活动就消失了,采集《诗》的活动消失了这以后《春秋》出现了。王者之迹,可以在天下称王的人踪迹。熄,消失。《诗》,本为民间歌谣,这里指采集民间歌谣的活动。亡,停止,消失。《春秋》,诸侯国各自记载历史事件的资料,诸侯国各自的史书统称。
②晋之《乘》、楚之《杌》、鲁之《春秋》一也:晋国的《乘》、楚国的《杌》、鲁国的《春秋》其实是一样的。《乘》、《杌》分别是晋国和楚国对自己史料的称呼。乘,音shèng。杌,音wù。一也,是一样的。
③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那上面记载的就是类似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它们作为文字就是史料。其事,那上面记载的事。其文,它们作为文字。
④其义则丘窃取之矣:这些史料记载的原则方法我私下里采用了。其义,它们记录的原则方法,这些史料记载的原则方法。丘,孔子自称名。窃,私下里,取,采用。
8.21[解读与点评]
捕捉信息是一种能力。从《孟子》这一章我们可以捕捉到的信息有:《春秋》其实本是史官记载的史料,各国都有;“王迹息”后史官的作用才凸显出来;孔子借鉴了史官记史的原则方法——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孔子至少参与了《左氏春秋》的编写。
《诗》为什么会“亡”呢?《诗》是民声民意,《诗》本来有专门的人负责采集,在那个信息不畅的时代,采集《诗》有助于搜集各种信息,把握舆情。《诗》的采集是行仁政的“王者”所为。到了春秋时期,周王朝领导力已经削弱,《诗》亡是“王迹息”带来的,而这个《诗》“亡”实际是周王室不再掌握《诗》的搜集权,而民间的《诗》还在产生。
《春秋》为什么会“作”?周王室和各诸侯国原本都有内务记史,“王迹息”使各诸侯国独立性增强,史的分量加重,所以“《春秋》作”,“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其义”就是《乘》《杌》《春秋》记录的原则和方法。
孔子整理的《诗》是他自己从各国搜集来的——所谓孔子“删《诗》”,只是孔子对自己手头有的《诗》进行筛选罢了;既然“《诗》亡”于“王迹息”,孔子搜集的《诗》肯定不全;孔子孟子时代各诸侯国一定还存有没经过孔子整理过的《诗》。可喜的是,经过孔子整理的“诗三百”得以留存于世;可叹的是,没有被孔子收集到的诗我们今天已看不到了。可喜的是,经过孔子整理的《春秋》得以留存于世,可叹的是,孔子整理不到的《乘》《杌》我们今天已经看不到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