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小杨月楼(小杨月楼照片)

小杨月楼(小杨月楼照片)

小杨月楼(小杨月楼照片)近日,由北京领读文化和天津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了冯骥才选编的新书《各有各的活法》。这本书集纳了其创作史上包括小说、散文、随笔在内的作品32篇,一本书可以阅览冯骥才半生创作的经典作品。用文字,折射世界的真实小杨月楼(小

近日,由北京领读文化和天津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了冯骥才选编的新书《各有各的活法》。

这本书集纳了其创作史上包括小说、散文、随笔在内的作品32篇,一本书可以阅览冯骥才半生创作的经典作品。

用文字,折射世界的真实

小杨月楼(小杨月楼照片)

小杨月楼(小杨月楼照片)

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若我们只用眼去看,一般只能看见一些鸡毛蒜皮、蝇营狗苟、循环往复、平淡如水;若用点心思,比方说通过万花筒一般的文字,就像冯骥才那样,把那些扭曲的再扭一遍,往往能看见一些动人心魄的风景、触动人心的真实、激发热血的侠义、直击灵魂的厚重……

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

绝壁之松是黄山的灵魂。——《黄山绝壁松》

秀甲天下的黄山最出名的有这么几样——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奇松居于四绝之首,必然有它值得说道的地方。黄山松树无数,有名有姓的不少,迎客松名气最大,常有游客专门去拍照的。此外,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美人松也名气不小、颇受欢迎。然而,这么些明星奇松,却都入不了冯骥才的法眼。不是因为冯骥才眼高于顶、标新立异,不过是他一贯的观察视角的延续而已。

他不说这些名松,而是讲那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那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把石头撑裂,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

他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高不及一米,却旺盛而又有活力。他想到曾有一颗松籽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生命本来的力量,也在这坎坷的命运中被磨砺出来。

有人到黄山,看到的是如花的风景;冯骥才看到了黄山绝壁中的松树,是黄山的灵魂,是生命本来的面目。就像他曾经说的:“大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散落人间的真实

人最不好说的,其实是自己。——《抬头老婆低头汉》

一个一辈子没抬起过头来的男人,和一个一辈子没低过头的女人,他们能有怎样深刻的感情?

老闷儿活了几十年,从来都是低着头:出门低着头、在家也低着头,干活低着头、走路也低着头,唯一一次有据可查的抬头,是家里进了一直蝙蝠。平时抬惯了头的于姐,这次也抓了瞎。一贯唯唯诺诺的老闷儿罕见地展现了一回男子气概,拿着扫帚杆一顿乱杵,解决了这个不速之客。这是老闷儿平生的高光时刻,他呐喊了几句男子汉的宣言,第二天继续低着头。

于姐可不一样,除了蝙蝠那次的慌乱,于姐从没低过头。她在家里一言九鼎,在单位也雷厉风行,甭管跟谁打交道,从不放弃主动权。老闷儿还当会计时,于姐把所有事情都经管得井井有条。后来,老闷儿下岗了,于姐又帮老闷儿再就业。一番折腾后,他们的“欢喜锅”小饭馆成了。老闷儿仍是“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于姐辞了单位的工作,仍是风风火火。只是多了个厨师曹胖子,和一些有关于姐的流言。

后来,开始冷的时候,老闷儿死了。小饭馆外面要支个篷子,老闷儿跟着货车去看材料。货车和大巴迎头撞上,一起再到了立交桥下。

老闷儿死后,于姐砸烂了店里的锅碗瓢盆。她又回到原来的单位,她像变了一个人,垂下头来,手领着儿子默默而行。

是于姐的强势压低了老闷儿的头,还是老闷儿的懦弱撑起了于姐的下巴?我们无从得知,于姐自己可能也说不清楚。

混着江湖味的侠义

钱再多也经不住花,可咱们的交情使不完!——《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

小杨月楼和他的戏班子被大雨困在天津卫几个月,为了应付吃喝拉撒,几大箱子行头道具进了当铺。雨停了,小杨月楼犯了难,他有急事要奔上海,当铺里的东西却不能不要。他找到了“大锅伙”李金鏊。这位李二爷是出了名的讲义气、好面子,常干两肋插刀的事儿。

第二天,李金鏊就凭着自己的三分脸面把箱子赎了出来。李金鏊的弟兄们听说了此等义举,纷纷到当铺替李金鏊把账还上了。接着,李金鏊大摆宴席宴请捧场挣面子的弟兄们。三个月后,小杨月楼寄来银票。李金鏊收到后分文不取,全交给当初的弟兄们去分了。

至此,天津卫的事算是了了,情义却结下了。

转年的冬天奇冷无比,李金鏊到上海办事,瞧见黄浦江上结冰,打天津去的纤夫找不着活计,饥寒交迫。李金鏊找到了小杨月楼。小杨月楼联系一众名角儿,组织了一场义演,票全都交给纤夫们去卖,卖出来的钱分文不取,化解了这场危机。

两年的工夫,这二位各自帮了对方一次大忙。哪一件事儿,都是因钱而起;哪一件事儿,办到最后都跟钱没了关系。

就像李金鏊说的:“您我这段交情,有来有往,打谁手里过过钱?谁又看见过钱?折腾来折腾去,不都是那些情义吗?”

关于负重前行者的歌

只要脊梁不断,便会把任何超负荷的重量扛住。——《沉默的脊梁》

要说冯骥才近二十年来干得最主要的事,不是写作,也不是画画,是保护文化遗产。因此,他也有机会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民间文化守望者。用冯骥才的话说,他们是民族文化的脊梁。

他们远离繁华闹市,形影相吊,倾尽个人之所有,守护一份实实在在的灿烂的遗产。

他们是如文化的清教徒,以舍我其谁的精神,把整个民族的文化使命放在自己背上。

他们不求闻达,含辛茹苦,坚韧不拔,默默劳作。

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张扬一种为思想而活着的活法。

他们是文化的脊梁,这脊梁就像他们所承载的文化一样——

有时会被压弯,但从来不会被压断。

《各有各的活法》中,还有更多精彩的文章,有更多形形色色的人、光怪陆离的事。

有从未喝醉却因酒丢了性命的酒婆,有不堪侮辱以死明志的义犬,又耍弄心机反被聪明误的黄金指,有为了寻爱罔顾生死的汉子,有在噤声的世界里引吭的歌手,有如梦似幻的过去,也有混乱而真实的未来……

我们每个人都只能经历一次人生,阅读使我们有机会体验更多的可能,见证不同的活法。

上一篇: 连云港是哪个省的(连云港是哪个省的城市)
下一篇: 刘克明太监是哪部电视剧(刘克明为什么要杀唐敬宗)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