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2022年中考作文题目采用“小作文+大作文”的模式,很有些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印象中,这种作文模式在江苏地区已经多年没有使用了。
说明文三要素(说明文三要素和说明方法)
一、小作文
小作文,又叫“微作文”,或者叫“情境作文”,大多是写一些应用文,或情境性文字。分值一般不超过10分,比较容易把握,主要考察文通字顺和符合基本文体、语境要求。虽然仅仅百余字,也是完全能分出层次的。
南京这次的小作文是:为洗手台上的关于如何正确洗手,撰写一篇说明文(120字,9分)。这个题目有两个要点,一是写清楚洗手过程的顺序(时间先后),这是得分的重点。二是宣传疫情防控常态下的“七步洗手法”,学生或许不能写清楚“七步洗手法”全部内容,这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把洗手过程中,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简单明了地的表达出来,就算是一篇不错的小作文。
最好用“要注意用科学的方法去洗手……”类似的句子开头,“科学”二字很重要,是这篇小说明文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我们知道,说明文三要素: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对象的特征。接下来,就叙述洗手过程即可。
二、大作文
大作文题目:以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的文化底蕴,以“……(探寻、小议)身边的文学踪迹”为题,写一篇文章。(45分)
【印象】这个题目出得还是很有水平的,难度适中,有区分度。写好这篇作文,要注意四个关键点:
第一个关键点:添加不同的词语,作文就是不同的文体,就以给的例词看:“探寻身边的文学踪迹”,就是一篇以记叙为主,“小议身边的文学踪迹”就是议论为主,所以,考生首先需要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
第二个关键点:扣住“文学踪迹”这个词,“文学踪迹”可以是能游览的文化古迹(一定要有文学概念,比如诗文中写过);也可以是被多篇诗文写过的某处记忆;既然是“踪迹”,说明已经有了印记、痕迹,那这应当是有一定的历史意义的,而不是随便一篇报刊小散文就可以作为“文学踪迹”。
第三个关键点:考生生活积累。作为在“世界文学之都”的南京生活十多年的中学生,这点生活积累都应该有的。令人担心的是,在考场里紧张,会一下子没有头绪。
如果实在想不起来,就回想一下语文课本里学过那些与南京有关系的文学诗词。最常见的是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有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小说有曹雪芹的《红楼梦》,散文有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等。这些都是最有名的,还有一些名气小的“文学踪迹”,也是可以的。
第四个关键点:要明确写“文学踪迹”的目的。如果就简单地叙述这些“文学踪迹”,流水账似的记录自己去过这些地方,这儿有什么,那儿有什么,那只能是一篇中等以下的作文。记叙文,一般写成游记散文,要生动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感,通过古今对比,突出今天的新时代、珍惜新生活等积极向上的感悟,当然,感悟是多元的,可以发散思维去思考都可以。如果是小议,也要把握这样的主要观点。这样,有“文学踪迹”,有叙事游记,有古今对比的“小议”,再有好的语言表达,那就是一篇上好的考场作文!
【小结】南京中考这种“小作文+大作文”的模式,体现了语文要学以致用的思想,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流观点。本作文题,以贴近“疫情防控”的大背景,关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方向。笔者以为:这种作文设计有深度、有广度、有格局,很有可能是2024年江苏统一中考试卷的作文题目的设计方向。
读者朋友,您赞同我的观点吗?欢迎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