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
运用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说明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简答题)
学姐点拨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基本矛盾的解决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思考ing...
参考答案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改革就是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无论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根本任务就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但是由于我们搬用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还能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但很快就显露出弊端:过分集权,管得太严,统得过死,排斥商品和市场,妨碍基层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改变这种僵化的社会发展模式,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改革的推动作用。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成为一种“僵化模式”,必须进行根本改革,转换成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转换的根本途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这就一方面使改革成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一种基本形式,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另一方面,也使改革具有了解放生产力的性质。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改革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具体制度,扫除障碍,解放生产力。无论“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的论断,还是“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观点,都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用固化的藩篱,推动社会主义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