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字博大精深
北朝乐府(北朝乐府代表作品)
每一个词语演变的背后
都带有一定含义
同一个词放在不同语境
表达之意截然不同
就拿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挂于口中的“东西”这个词来说,讽刺一个人胸无点墨可说成:这个人肚子里没点儿东西;反之夸赞某个人又会说到:这个人有点儿东西。看似简单的口头语,包含的学问可不简单。
本期“知乎大同”就来细数
“东西”一词是何物
本篇有老大同人记忆中的大西街
更有其他好玩“东西”等你
东西街?南北街?
大西街
曾是大同市商业最繁华地段
彼时大西街两侧
商铺林立、车水马龙的景象
存在于很多老大同人的记忆里
(资料图)
这条大同“王府井”东起四牌楼,西至旧城墙之沿,全长0.85公里。自2008年古城恢复工程开始,以魏都大道为界,将大西街分为清远街与清远西街。
(四牌楼)
从卫星地图中可清楚看到:这两条街穿过魏都大道呈东西走向:
不仅如此,细细发现
大同城内诸多条街
大多均以东西为走向
而道、路等南北分布居多
(大同市行政区域图)
受日照影响
从古至今北方很多建筑
包括宫殿、寺庙、衙门等
都坐北朝南
导致门前会形成一条东西向的大街
北京的长安街、平安大街,也都基于这样的旧时格局形成,才出现了如今“东西为街”的主流说法。
街与路有何不同
城市中的大道叫“街”,小道称“巷”
这个词义的基本内涵
被现代汉语完全继承下来
我们所说“街头巷尾”、“大街小巷”、“街道”、“逛街”等词中的“街”字,不可替换成“路”。
云南丽江古城有条“四方街”,或许就是以此为意:
“街”的另一个含义特指城中的道路:
“路”作为“道”的同义词
其特点
一是在城外
一是大而长
“路”的同源词
也都有大的意思
如大车称“辂”
长串的美玉为“璐”
大鸟又称“鹭”
现代城市已无内外之别,于是城里的街道也可以叫“路”,但“路”的基本特点并未丧失:还是特指那些宽大长远的街道。
(代王府与九龙壁武涛摄)
现如今一个城市的建设,道路与街道的规划只是为了更方便市民出行以及城市发展,已经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东西为街,南北为路”了。
“买东西”?“买南北”?
——“你去哪儿?”
——“我买点儿东西。”
这样的对话可谓司空见惯
对于“买东西”这样的说法
咱们非常有默契地知道
是购物的意思
为何是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
是对“东西”二字情有独钟吗
当然不是
“东西”代表着不一样的含义
跟民俗习惯有关
“东西”一词古代即有之
东汉时期的洛阳与长安
是两座繁华的商业城市
洛阳被称为“东京”
长安被称为“西京”
民间有人到东京、西京购货,就称“买东”、“买西”。久而久之,“东西”便成了货物的代名词,于是买“东西”一词也就流传开来。
唐朝时期设立“坊市制度”
坊是居住区
市是购物区
购物区又细分东市、西市
早在南北朝时期已有东西市的称呼,我们在著名的北朝乐府名歌《木兰辞》中可读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东市售卖国内商品
西市则是外国商品的交易之处
这样一来渐渐有了“买东西”一说且沿用至今
读音上的演变
据现代的文字学家考据
“东”字本义为“橐”(音tuó)
意为“两头开口,需以绳系扎的口袋。”
此物可以理解为古人上街购物所使用的购物袋:“东(橐)以绳系之,乃纳百物”。因“橐系”二字写法复杂渐渐被“东系”替代,进而又音变为“东西”。
隋朝官员腰间挎包(陕西潼关高桥税村隋墓壁画)
《诗经·大雅》中的《公刘》一诗写道:“乃裹餱粮,于橐(tuó)于囊。”大意是包起干粮准备远游,大包小包都装的满满当当。
唐代女性的包(敦煌莫高窟“近事女”壁画局部)
关于睡觉方向的冷知识
关于“东西”还有一则容易被人忽略的冷知识,或许看完之后会令你做出小小改变:
地球是个巨大磁场
其磁场从北极发出
经过地球表面
然后进入南极
人体的大脑活动同样是个电流传导的过程:从头到脚。所以,睡觉时人体的生物电流和地球磁场的方向关系到人的睡眠质量。
知乎大同
南北方向睡姿
与自西向东的地球自转方向平行
同时地球磁场在南北两极
顺磁力线方向有助睡眠
今晚打算在哪个方向入梦,决定好了吗
在我们身边
有很多极易被忽略的“冷知识”
大同日报融媒体中心
主题策划“知乎大同”
不讲高大上
而是着眼于我们生活中
时常经历的小细节
和您说说
那些有点儿意思的人文知识
本栏目不定期推出
敬请关注
?大同日报出品
文案荆鑫
编辑杜一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