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秋,陈毅率领的第一支队司令部准备从茅山向常州溧阳方向转移。
惠心白道长对陈毅说:“千里相送总有一别,陈司令快上路吧。”两人这才分开。
图|战争年代的陈毅
茅山道(茅山道术)
惠心白每天都惦记着陈毅,常常会给陈司令写信,陈毅收到也一定会回复,有时候兴致来了,还会以诗词代信。
可是没想到,乾元观已经成了一片废墟,日军抢掠和屠杀的痕迹四处可见。
陈毅带着新四军一支队从皖南到达镇江句容茅山地区,建立茅山抗日根据地。茅山的地理位置很重要,西邻南京,北濒长江,东至淞沪,南下浙西,陈毅决定在这里建立抗日根据地,相当于“在敌人心脏地区插入一把尖刀”。
图|新四军进入茅山后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宁愿露宿在村头屋檐下,也不愿扰民(图片来源: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陈毅要求部队严格执行毛主席为我军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绝对不可扰民。
图|日寇占领城区,穿着和服的日本妇女在镇江大街上
群众哪里愿意收,可陈毅一再坚持,他们最终含泪收下。
陈毅第三次来道观之时,惠心白邀请他一同下棋品茶,陈毅一边喝茶,一边吟出一诗:稼轩当年哭京口,三仙今朝笑茅山。
图|在茅山脚下集结的新四军第一支队
陈毅的才气和凌然正气终究还是触动了惠心白:“抗日救国,人人有责,我们入道人也应出一臂之力。”
惠心白是出家人,讲究着清静无为,但现在国难当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愿意以特殊的身份参加抗日。
图|茅山金牛洞新四军临时指挥所遗址
全观的道士们都积极投入抗日救亡之中,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和政治部就设在乾元观的“宰相堂”和“松风阁”。
图|日寇教授当地儿童日文
樊玉林愤怒失望之下,隐居在家,几乎闭门不出。
图|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政治部)旧址位于茅山东麓的乾元观内
当天晚上,樊玉林留在了乾元观,和陈毅促膝长谈到深夜两点,真正感受到了新四军才是真正抗日的部队,民族救亡终于有了希望。
乾元观也因此有了“小延安”的称号,惠心白也笑称自己是“半个新四军”。
图|陈毅、粟裕率领新四军东进
陈毅离开茅山之后,惠心白给陈毅的信件之中总是报喜不报忧,而私下里,他写了两封秘信,立刻寄给了两名德高望重的弟子。
惠心白对他们说,他已经预感到自己和茅山乾元观即将遭到一场灭顶之灾,他将观中所有的重要宝物交给他们,让他们一定要妥善藏起来。
惠心白已经做好了与乾元观共存亡的准备,只是这些宝物如果毁在日本人手上,或者被日本人抢夺走,他无颜面对师祖。
原来,之前已经有汉奸找到日军,说乾元观“窝藏”新四军,茅山道三宫五观已经成了新四军的落脚处,日军决定集结上千兵力围剿。
图|1937年,镇江沦陷
他没有想到,就在他前脚下山,日寇从溧水、溧阳、金坛、常州、句容、镇江等地集结而来,分几路扑向了茅山。30多名日寇冲进了乾元观,他们用尖刀抵着惠心白的胸口,要求道士们拿出酒肉来招待,惠心白脸上毫无惧色:“我们是出家人,没酒没肉。”
图|被日军烧毁前的二茅峰德佑观大门
日寇们将惠心白道长等十几名遇难者的遗体拖出了乾元观,丢弃在山下。
图|乾元观
除了屠杀了乾元观的道士,日寇还将元符宫的5名成年道士和2名十二三岁的小道童杀害。
图|九霄万福宫旧景
社会各界爱国人士聚集在金坛商讨此事,道教人士主动表态:“顶宫(九霄宫俗称)住了鬼子,对革命有害,就烧了吧!”
如果国将不国,道教终究会被日本人毁灭,宫殿可以再造,但宗教信仰的丢失很可能再也找不回来了。
图|茅山英雄纪念碑
张明贵是九霄宫教小道士们读书的先生,他的父亲是九霄宫的大房道士,抗战后就在新四军队伍之中当文书。
图|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浮雕
茅山抗日民众之中,有着声名显赫的学者文人,毁家纾难的爱国商人,扛枪离乡的工人农民,也有这样一群鲜为人知的特殊群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