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共建 支部结对团员报到 双向赋能
用微光志愿助力缔造美好社区
解决地方基层治理缺人手大学生社会实践缺场景
以提升大学生社会化能力
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青春动能
让“趁青春、进社区”
成为工职大学子的青春新时尚
学校各级团组织深入落实“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工作要求,汇聚青春力量,链接学校项目资源与社区服务需求,完善联动机制、丰富路径载体,组织动员团员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活动,为社区治理、乡村振兴与青年实践锻炼培养搭建相互成就的舞台。
建机制强联动,做好组织化动员
校地联动是推动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的必要路径。学校实行“三级”共建机制,团委与桥西区委合作,各系团总支与近邻街道共建、101个团支部与22个社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结对,搭建起学校与社区共治共建的合作框架,目前共建大学生实践基地9个。近期,学校召开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工作推进会,发动班团支部、团学骨干、“青马工程”学员、大学生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品牌社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等力量,广泛辐射带动青年大学生到“社区报到”。
我校团委与共青团石家庄市桥西区委签订组织合作框架协议
我校计算机技术系团总支与红旗街道新石南一社区举行“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校地共建”揭牌仪式
我校智能制造学院团总支与红旗街道宫尹社区举行“共驻共建实践育人基地”揭牌仪式
学校召开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工作推进会上学生代表发言
建菜单育服务,形成常态化实施
学校各级团组织积极对接社区,了解社区需求,摸排《社区需求清单》,同时结合自身特色建立《社区建功品牌服务清单》,双向沟通、常态报到,将“短期的、一次性”的志愿服务变为“长期的、持续性”的实践项目,推动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落实落细。近半年来,各团体组建28支专业实践团队,累计开展活动40余场,形成“青橙维修”“青系民声”“青聚社区”“青宣青讲”系列“青”字头志愿服务项目。其中5支专业志愿服务团入选全国大学生志愿宣讲团,走出学校开展系列宣讲实践。实现了大学生专业所长、实践锻炼、社区需求互促互融,形成了校地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
5支专业志愿服务团入选全国大学生志愿宣讲团
建项目树品牌,激发多样化动能
“近亲邻、下乡村”,是共青团引导团员学生了解社会实际、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依托,社会调研、理论宣讲、技能助农、文化课堂……众多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品牌团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体验结合起来,把社区治理变成学生社会化实践课堂中的“进阶课堂”。“青橙工作室”志愿者们为居民家电“会诊”,“非遗联盟”社团成员手把手带居民制作民族发簪,“绿色之友协会”成员参与乡村土壤检测,“童伴同行”志愿服务团队奔赴2.5万公里守护红区老区留守儿童成长,一场场工职大式的青春接力树立起志愿青春的榜样与品牌。2023年4支团队入选“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重点团队、省级重点团队,形成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行动全国示范性团队2个。学校实践服务经历获“强国号”“冀时”“冀网育”等媒体报道。
青橙工作室多次走进社区开展义务维修1
青橙工作室多次走进社区开展义务维修2
非遗联盟社团走进社区
开展制作非遗手工艺品志愿服务
云创电商社成员
正在进行助农直播
“新农村建设”志愿服务队
为社区绘画主题墙
“童伴同行”志愿服务团队为乡村儿童带去收纳小课堂
建标准做评价,推动协同化认证
及时记录、过程评价、成长激励,让学生更有获得感,更愿意走向社会基层,学校各级团组织一方面通过“志愿汇”平台记录志愿服务时长,及时记录总结活动开展情况,为学生做好客观记录;同时将社区实践计划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的实践要求。另一方面,作为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重要部分,明确社区实践计划活动的时长、频率等要求,成为学生推优入团、入党和团内评选的重要参考,通过协同认证、多元评价,努力推动大学生社区建功,激发学生奋斗成长的深层需求与服务社会的家国情怀。
趁青春 进社区
学校不断探索服务区域路径
动员引领广大团员青年走进社区、融入基层
在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中
挺膺担当 青春建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