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1.(2分)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己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我们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是()
A.化石B.传说C.文献资料D.文学作品
2.(2分)历史老师利用右图原始人类头部复原像讲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已经会使用火,过着群居的生活”,老师讲到的原始人类应该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3.(2分)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海南新石器时代遗存,距今约6000年.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是居民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
4.(2分)从右图考古发现,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
①河姆渡居民种植栽培稻②河姆渡居民掌握了磨制技术
③河姆渡居民的工具比北京人有了进步④河姆渡人已懂得审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2分)“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A.水稻和小麦B.水稻和粟C.小麦和粟D.水稻和玉米
6.(2分)黄帝陵位子队西黄陵县城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清明时节,都有来自海内外的华人到这里祭拜。这是因为黄帝()
A.为中华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B.联合炎帝打败了蚩尤
C.实行禅让制
D.建立了夏朝
7.(2分)“青铜文明”是对商周时期人们创造的物质文化的高度概括。在下列出土的青钢工艺成就中,最重的青铜器是()
A.青铜面具B.四羊方尊
C.青铜神树D.司母戊鼎
8.(2分)林语堂在《如何理解中国人》中说:“中华民族有三座长城,第一座长城是从秦始皇开始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座长城是指汉字,……”汉字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开始出现于()
A.夏朝B.商朝C.秦朝D.西汉
9.(2分)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行书
10.(2分)山东省被誉为“齐鲁大地”的说法最早可追溯到()
A.商朝甲骨文记载B.西周分封制
C.春秋战国诸侯国D.秦朝郡县制
11.(2分)《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A.牧野之战B.春秋争霸C.楚汉之争D.官渡之战
12.(2分)许多成语典故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A.诸侯争霸B.王室衰微
C.经济发展D.新经济秩序确立
13.(2分)小王去四川旅游回来,用图照片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参观的著名景点时说:这一伟大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早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他介绍的工程是()
A.都江堰B.灵渠C.京杭大运河D.会通河
14.(2分)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内容中,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A.承认土地私有B.建立县制
C.奖励耕战D.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15.(2分)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大,赏不私亲近…,”这段材料说明()
A.商鞅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
D.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16.(2分)有人评价商鞅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奖励耕织B.推行县制C.编制户籍D.奖励军功
17.(2分)成语“塞翁失马”通过“塞翁”面对生活境遇的心态,给了人们许多启迪,这体现了()
A.老子善于从事物的两个方面看问题
B.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
C.孙子的“知己知彼”思想
D.韩非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
18.(2分)故宫里有一块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A.墨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法家学说
19.(2分)儒家经典蕴含着丰富的仁爱、民本、诚信、正义、中和、大同等思想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基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B.老子C.孟子D.韩非
20.(2分)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顶层设计事关发展蓝图。而教育公平则是其中备受关注且极其重要的一环。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A.因材施教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D.仁者爱人
21.(2分)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做了相应学习摘要(如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大变革的时代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
22.(2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统一开始于()
A.公元前475年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D.公元220年
23.(2分)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毁,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八股取士D.文字狱
24.(2分)下列秦朝的统治措施中与秦朝灭亡有关联的是()
①实行郡县制②统一文字③焚书坑儒④统一货币⑤修建长城⑥强征赋税⑦严刑苛法⑧开拓交通⑨修骊山陵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①③⑤⑦⑨
C.②④⑥⑧D.③⑤⑥⑦⑨
25.(2分)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比喻武装起义,秦末为反抗秦的暴政,首创农民起义之风,鼓舞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的两位农民运动领袖是()
A.项羽和刘邦B.陈胜和吴广
C.韩信和张良D.刘秀和朱元璋
26.(2分)下列战役中决定了秦王朝的成与败的两次战役是()
①河套争夺战②长平之战③巨鹿之战④城濮之战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7.(2分)“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28.(2分)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的“上”指()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
29.(2分)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开始于()
A.秦始皇B.隋文帝C.汉武帝D.唐太宗
30.(2分)观察右边的“讲经图”,这反映了()
A.百家争鸣B.秦始皇焚书坑儒
C.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D.明朝八股取士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40分)
31.(20分)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墨子•兼爱篇》
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可使制挺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三“以法为教”“法不阿贵”“刑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有度》
(1)上述材料分别出自哪一思想学派?请依据材料概括三位思想家的核心主张。
(2)上述材料中多位思想家研讨学术,著书立说的局面出现在什么时期?
(3)上述材料反映的文化繁荣局面在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影响?
32.(20分)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的图片和文字,归纳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请选择一项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二 西汉建立之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饥荒)。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书•食货志》
(2)依据材料二,概况西汉初期的社会状况。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使西汉前期出现了怎样的统治局面?
材料三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3)依据材料三,概况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1ABCAB 6ADBAB
11BAABA16DACCC
21ACBDB26CCDCC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40分)
31.(1)材料一:墨家思想,其核心主张是兼爱、非攻;材料二:儒家思想,其核心思想是民贵君轻、仁政;材料三:法家思想,其核心思想是法制,加强中央集权。
(2)战国。
(3)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32.(1)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统一货币。意义: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货币的统一,解决了赋税征收和流通的困难,有利于国家对经济发管理,便利了商品的交换的交流,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发展。秦始皇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其中一项即可)
(2)社会状况:人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芜,人口锐减。(意思相近即可)政策:休养生息。局面:文景之治。
(3)问题:西汉初期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过了中央政府,威胁到西汉王朝。(或者答出“王国问题”)措施:颁布推恩令(或推恩令的具体内容);汉武帝还采取措施取消了许多诸侯王的封国和土地,剥夺爵位;刺史制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