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 1993 年上市,根据上市后公司领导者经营战略的不同,大致可划分
为四个阶段:
1)外延扩张期(1993-2001):做大做强,外延并购规模化青啤自 1986 年产量达到 10 万吨后,多年徘徊不前,最终选择股份制改制来转换经营体制,并于 1993 年先后在 H 股、A 股上市。但之后短短 3 年内青啤管理层频繁变动,并于 1995 年被燕京、中策啤酒超越。1996 年 6 月,决策能力突出的李桂荣出任公司董事长,擅长营销的彭作义出任公司总经理,青啤正式开启变革时代。在“彭作义时代”,青啤实施外延性扩张战略,以低成本迅速扩张企业规模。尤其是在 1999-2001 年青啤在全国快速扩张,3 年内共收购36 家啤酒厂。到 2001 年,青啤工厂遍布全国 17 个省级单位,啤酒产量从1996 年的 35 万吨增加到 2001 年的 251 万吨,基本实现泛全国化布局。但由于该时期所收购的啤酒厂生产规模小、管理粗放,协同效应难以发挥,公司财务压力逐步加大。期间整体收入复合增速 22.38%,利润复合增速-9.36%。
2)内部整合期(2001-2012):做强做大,资源整合再出发粗放式扩张的后遗症逐步显现后,青啤再次面临战略调整。2001 年金志国出任公司董事长,公司战略由“做大做强”转向“做强做大”,从单纯依靠资源、追求扩张做大规模,转为依靠品牌和技术来强化企业的系统整合,培育核心竞争力来做强企业。2003 年品牌战略聚焦为“1+3”模式,主品牌为青岛,第二品牌限定为崂山、汉斯、山水;通过事业部改革将公司总部定位更聚焦为品牌运营中心,各地并购的以及自建的工厂定位为生产中心,并在全国范围内设立8 个营销公司,将先前独立运作的子公司按地区统一管理,统一产供销、市场及行政管理,共同使用运输、分销等系统实现资源共享;2009 年开始推行“大客户+微观运营”的渠道模式,因地制宜来提升渠道的运营效率。该时期品牌协同效应逐步显现,新一轮扩张驱动下企业效益更为良性,整体收入复合增速 15.51%,利润复合增速 29.43%。
3)品牌升级期(2012-2018):品牌新升级,产能逐步优化随着行业增长逐步放缓,头部企业逐步从销量驱动转向品质升级,期间公司提出扩张与整合同步发展。总裁孙明波出身“酿酒师”,对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有极高要求,任职期间青啤在技术方面取得很大提高。尤其是在产品多元化方面,公司逐步从玻璃瓶装和听装的传统青岛啤酒、崂山啤酒,创新推出奥古特、鸿运当头、经典 1903、全麦白啤、皮尔森、青岛啤酒 IPA 等高端产品。期间公司品牌战略经历多次调整,逐步将资源聚焦到“青岛+崂山”双品牌,推动产品升级和产能优化。
该时期公司在品牌新升级、产能优化方面均积极转型,但由于啤酒行业处于缩量调整期,公司经营业绩同步放缓,其中收入复合增速 0.51%,利润复合增速-3.48%。
4)战略高端期(2018 至今):立足品质,品牌高端化蜕变黄克兴曾经为青啤战略发展总部部长,并帮助公司建立了战略管理体系,使战略管理走上了规范化、体系化建设之路。青啤致力于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的国际化大公司,2018 年底青岛啤酒再度携手奥运,继北京 2008 年奥运会官方赞助商之后,成为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赞助商,助力品牌高端化蜕变。期间公司重点聚焦主品牌青岛和第二品牌崂山,其中青岛主品牌高端产品将投入战略资源重点拓展,迎合行业高端化的发展机遇。该时期公司从战略角度加快品牌高端化进程,整体盈利能力显著增强。2018 年公司实现营收 265.75 亿元,同比增长 1.13%,实现归母净利润 14.22 亿元,同比增长 12.60%;2019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248.97 亿元,同比增长 5.31%,实现归母净利润 25.86 亿元,同比增长 23.15%。
哈啤酒,吃蛤蜊,青岛啤酒是青岛人儿的骄傲和名片。
$青岛啤酒(SH600600)$$燕京啤酒(SZ000729)$$珠江啤酒(SZ00246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