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知应会知识(一)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知应会知识(一)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知应会知识(一)1.党的二十大对市域社会治理的最新安排部署是什么?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社会治理的具体内容_治理社会内容包括哪些方面_社会治理包括哪些内容

治理社会内容包括哪些方面_社会治理的具体内容_社会治理包括哪些内容

1.党的二十大对市域社会治理的最新安排部署是什么?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整体上看,报告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放在了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框架中,并注重市域范围的社会治理,这体现了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的战略判断和统筹考量。一方面,我们必须要在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背景下来把握和理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另一方面,要通过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来巩固和提高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2.通过试点验收的地市,中央授予什么称号?

授予“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称号,并通报表扬。

3.市域的内涵

根据国家《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市域”指的是“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过去我们讲社会治理,主要强调国家宏观和基层微观两个层面,新形势下为什么中央提出推进市域层面的中观社会治理,可以从市域的“三个特殊”方面来理解。第一,市域是宏观与微观的转承点,更要成为撬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支点。第二,市域是重大矛盾风险的集聚地,更要成为重大矛盾风险的化解地。第三,市域是具有较多行政资源与较强执法司法能力的综合体,更要成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集成体。

4.“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涵?

(1)内涵方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涵极其丰富。从字面表述上看,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组合,体现的是国家对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在“市域”范围内的落实,它既是国家治理的子系统,也是社会治理在市域范围内的具体实践。

(2)外延方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外延十分广泛。可以从行政区划、空间范围、行动主体、治理手段、治理目标5个方面进行理解和把握。一是从行政区划来看,市域社会治理的治理单位主要以设区的市为载体,主要包括所有副省级市、地级市和自治州,以及地(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师市、直辖市下辖的区(县)。二是从空间范围来看,由于设区的市的区域范围既包括城市地区,又包括农村地区,因此,市域社会治理是城市社会治理与农村社会治理的融合体。三是从行动主体来看,市域社会治理是市域范围内多元行动主体,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基础上开展的一种社会行动。四是从治理手段来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市域社会治理主体在党的领导下运用党建、法律、道德、心理、科技、村规民约等社会治理手段开展的一种社会行动。五是从治理目标来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直接目标是化解市域社会矛盾、解决市域社会问题,终极目标是促进市域社会和谐稳定。

5.“市域”概念提出的时间是?

最早是在习近平同志担任福建省省长期间提出来的。他在2002年对厦门工作的讲话中提出“市域城镇体系”概念,要求全市“一盘棋”促进城乡发展。“市域”概念的提出,把城市、乡村治理纳入整体来推进,有助于社会治理的城乡统筹。

6.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概念正式提出的时间?

2018年7月17日,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推进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正式提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概念。

7.党的哪次会议正式作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决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8.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所作重要指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9.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2019年12月3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体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牢牢把握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总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防范化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为突破口,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试点为抓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市域特点、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新模式,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切实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系统化、社会化、精细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平安中国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10.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既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抓手,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市域治理做得怎样,事关人民安居乐业、事关社会安定有序、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一是市域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特殊定位(市域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以城带乡的引擎作用、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市域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特殊意义。

二是市域在矛盾风险防范化解中的特殊作用。目前,一些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汇聚在市域,防范化解矛盾最坚实的力量支撑也在市域,市域是观察矛盾风险走向的晴雨表。

三是市域在社会治理中的特殊优势。市域有自身独特的基础和优势。市域具有政策制定的自主空间,设区的市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方面享有地方立法权,具有更大、更灵活的自主创新探索政策空间。市域具有解决问题的资源基础,市域往往具备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丰富多样的资源手段,能够统筹各种资源力量,及时有效解决各类突出问题。市域具有大胆尝试的回旋余地,市域在探索社会治理政策和模式方面有更大的回旋余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创新,有利于破难题、开新局,为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提供新经验、贡献新方案。

11.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要积极构建的新模式是什么?

紧紧围绕共建共治共享方向,把握市域社会治理规律特点,突出体制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一是树立科学理念,增强市域社会治理引领力。深刻把握市域社会治理特点规律,树立系统融合、开放共治、包容协商、精细精致等科学的治理理念。二是理顺纵向架构,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统筹力。进一步理顺市、县、乡镇(街道)权责关系,完善权责明晰、上下贯通、层层推进的三级纵向治理架构,形成市级统筹协调、县级组织实施、乡镇(街道)强基固本的市域社会治理链条。市级层面重在统筹协调,县级层面重在组织实施,乡镇(街道)层面重在强基固本。三是完善横向体制,增强市域社会治理聚合力。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体制、政府负责体制、社会协同体制、公众参与机制,把分散的资源聚起来。四是推进方式革新,增强市域社会治理驱动力。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法治保障作用、自治强基作用、德治教化作用、科技支撑作用。

12.市域社会治理要聚焦解决哪些突出问题?

主动适应市域社会治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工作机制建设为着力点,善于运用制度威力防风险、解难题、补短板,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要主动破解社会矛盾外溢这一最突出的难题,提升市域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化解水平。要主动应对治安问题复杂多变这一最现实的挑战,提升市域公共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水平。要主动补齐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这一最明显的短板,提升市域公共服务水平。要聚焦流动人口有序融入,推动市域公共服务均等化。

13.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完善组织保障措施,凝聚各方力量智慧,努力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正确处理顶层设计与分层对接的关系,形成工作合力。正确处理统筹推进与分类指导的关系,确保精准实施。正确处理试点先行与面上推开的关系,增强示范效应。正确处理制度创新与制度运行的关系,释放制度威力。正确处理治理现代化与各有关工作能力的关系,提升治理能力。正确处理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确保善作善成。

14.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要避免哪“两个误区”?

一是把“市域社会治理”等同于“基层社会治理”的误区。当前,一些地方对于为什么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理解不深,往往将市域社会治理等同于基层社会治理,在谋划试点工作时未能把握市级主题、发挥市级优势、突出市域特点,导致工作目标不明、着力点不准、推进力度不大;二是把“市域社会治理”拓展为“市域治理”的误区。体现为对市域社会治理的内涵外延把握不够准确,将经济、文化、生态建设等内容都纳入进来,导致工作“无所不包”,出现了“小马拉大车”现象。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着眼“社会”领域,着力把大矛盾大风险控制在市域、化解在市域,确保不外溢不扩散。

15.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要防范哪“五类风险”?

一要防范化解政治安全风险。二要防范化解社会治安风险。三要防范化解重大矛盾纠纷。四要防范化解公共安全风险。五要防范化解网络安全风险。

16.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三共”的社会治理格局,“三共”是指什么?

共建、共治、共享。

17.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提高社会治理“四化”水平,“四化”是指什么?

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

18.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怎样的社会心态?

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科学理性。

19.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社会治理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

20.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就完善国家安全体系提出,要完善怎样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

集中统一、高效权威。

2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均提出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22.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什么样的社会治理体系?

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2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平安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什么?

党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完善信访制度,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惩治放纵、包庇黑恶势力甚至充当保护伞的党员干部,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新型网络犯罪、跨国犯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建设全面加强,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24.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3月23日印发的《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规定》,关于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违反本规定或者未能正确履行本规定所列职责,应当进行责任督导和追究的情形有?

一是不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相关工作措施落实不力,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基层基础工作薄弱,治安秩序严重混乱的;二是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发生重大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的;三是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发生特别重大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的;四是本地区本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平安建设)考核评价不合格、不达标的;五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公共安全、治安问题等,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或者出现反弹的;六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认为需要查究的其他事项。

25.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3月23日印发的《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规定》,关于对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进行责任督导和追究的方式有哪些?

通报、约谈、挂牌督办、实施一票否决权制、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因违纪违法应当承担责任的,给予党纪政务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6.平安中国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27.平安中国建设的价值追求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对平安中国建设的要求作为努力方向,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进平安中国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8.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重大意义是?

一是助推“中国之治”谱写新篇章的战略举措;二是顺应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长远之策;三是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制胜之道;四是顺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目标的题中之义。

29.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总体思路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以防范化解影响安全稳定的突出风险为重点,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平安创建活动为抓手,不断推进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创新,全面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确保政治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网络更安靖,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30.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内涵是?

领域更宽广、体制更完善、成效更明显、人民更满意。

31.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原则有?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二是坚持人民至上;三是坚持安全发展;四是坚持统筹推进;五是坚持主动创安;六是坚持科学治理。

32.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方法手段有?

一是加强全周期动态治理;二是加强全方位依法治理;三是加强全要素智慧治理。

33.平安建设的载体抓手有哪些?

一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二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三是深化平安创建活动。

34.平安创建活动的目标是?

发案少、秩序好、服务优、群众满意。

35.平安建设领导(协调)小组的职责有?

统筹谋划、协调推动、督办落实、考评激励。

治理社会内容包括哪些方面_社会治理的具体内容_社会治理包括哪些内容

上一篇: 市盈率查看:如何在股票市场中看市盈率
下一篇: 自贡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知应会知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