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负责人指出,贷款利率已降至历史低位,银行净息差也降到了20年来最低水平。以消费贷为例,2月全国性商业银行平均最低利率降至3.19%,工商银行融e贷为3.6%,招商银行闪电贷为3.1%,宁波银行宁来花为2.98%。一方面,从刺激和扩大消费,稳经济角度看,贷款利率下降可以降低无法全款购物消费者的实际支出,利率小数点的变化能够让小额资金敏感型的中低收入群体获得感更强;其二,存款和贷款利率以及准备金均在下行,以存贷差为主要商业模式的银行有维持该状态的意愿,且在金融服务快消化的今天,使得银行愿意薄利多销的形式吸纳更多风险客户。过去这些风险客户因为收入低、信用质量参差不齐,在高利率时代难以还本付息,但降利率则可以降风险,让守约的低收入者不会因为资不抵债而被动失信。但是,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居民的存量债务达80万亿之巨,其中包含50万亿的房贷、10万亿的短期消费贷、10万亿的短期经营贷和11.5万亿的中长期经营贷。如果仅考虑降息的增量效应,只能迟滞寅吃卯粮的普遍爆仓,因而必须着手化解存量债务规模和降低增量债务成本双轮驱动。
化债四法
▲ 存贷差收窄和存量债务规模高企的背景下,具备还款能力的守约借款人成为金融机构竞相争夺的优质客户,但期待优质客户在降息潮中逆向增长并不现实。因此,在本轮降息潮中,金融机构吸纳的增量客户仍有不少低信用的风险客户,其中相当部分可能一人多债、多头负债。继而,形成新的授信规则!过去金融机构在查阅贷款申请人信用报告时,发现逾期、不良等信息后,即中断授信审查。优质客户“瓜分殆尽”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不得不加强贷后管理的同时,将风险客户作为增量,加强催收,并用高息覆盖不良。如今,降息刺破了刚形成的游戏规则,金融机构防范风险是首选,不良容忍度敏感度更高,但与过去的惜贷、少贷不同,在“进水口”不收紧的情况下,催收、诉讼、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处置……等风控措施迎来新一轮井喷期。
▲资产置换。不少借款人认为征信记录存在违约记录,很难获得银行续贷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其选择非持牌机构的贷款产品,甚至民间借贷,结局只能面对更高的债务和还贷成本。反过来讲,还款困难的借款人应普遍关注各家金融机构动态变化的信贷产品,争取申请更低成本贷款来置换过去的债务。另外,提高存量资产的流动性,比如,某个借款人拥有一套学区房,办理学区房抵押贷款,但是该借款人并无适龄子女就读学区内的学校,学区房对其价值有限,且对学区房的抵押估值是在若干年前,远低于当下。该借款人可以选择对学区房估值增量进行抵押贷款,并及时清偿之前的高息债务,或者将学区房高价出售,除了还债外,还有余额收益购置环境更好的非学区房。
▲投资化债。传统观念认为,闲钱投资,社会舆论、金融机构和投资中介将高净值人士作为投资优质用户,将负债者视为房奴、车奴、卡奴,甚至老赖。反过来讲,高净值人士投资愈加理性,套牢在各大投资标的,闲钱减少时,就需要重新思考投资增量人群。散户因为投资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多为韭菜。投资成功者多为机构,后者的能力在于筹资规模。因此,需要新的投资逻辑和模型,来为负债者设计投资产品。比如,比特币、黄金、美股、消费信托、消费众筹等标的的年化投资回报均超过了当下的贷款利率(3%)。
▲消费化债。攀比消费、透支消费是不少人债台高筑的内因。解铃仍需系令人,合理控制消费成本则是补充还款资金的“现金流”。比如,日常消费中,负债者做好消费规划,量入为出,杜绝浪费,购物方式从外卖、零售转向团购、拼购、电商,均可减少20%以上的消费支出。
▲三创(创意创新创业)化债。高负债带来高压力,负债者丧失的是敢于拼搏、不怕失败的动力,做事瞻前顾后、不敢冒险。在维持较高速增长的经济周期内,失业风险小,定期定时还本还息,日子还能过得下去。但是百年变局深度演变,经济结构性下行压力加大,失业、收入降低的风险增加,遵循守旧行不通。保持战略定力,重拾改变现状的勇气成为负债者背水一战的必选题。由于负债是现实,改变必须基于这个前提,高风险的创业并不适合风险承受度低的负债者。需要先有相对成熟的创意想法,在细分领域谋划缝隙机会,锚定的目标先考虑减债、化债,再结合自身能力去创新技术、模式、产品,方能谈得上创业。另外,依托大平台创业的风险更小,比如,在抖音做直播带货、注册滴滴司机,均是在一定流量保证的情况下施展才华,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智库成果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型智库+产融平台”相关工作已陆续开展,欢迎关注、交流与合作!
与北京大学出版社、北大博雅讲坛等多家机构合作,连续三次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国家会议中心及国内外几十个城市召开畅销书新经济新金融三部曲(《区块链金融:技术变革重塑金融未来》《消费金融论》《互联网消费金融》)成果发布会,累计发行20万+,相关成果线上线下国内外读者1000万+。
作者刘洋研究员,消费金融学派发起人,消费新时代与金融科技、产业金融研究专家,广义消费金融、消费新时代、消费区块链、元宇宙价值评估体系等理论提出者,2017十大新金融畅销书作者,畅销书新经济新金融三部曲(《区块链金融:技术变革重塑金融未来》《消费金融论》《互联网消费金融》),《实战理财:让你的财富滚起来》《股民随身宝》《小微金融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2016浙非产能合作发展报告》《202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报告》《2021“一带一路”青年发展研究报告》《“一带一路”十周年青年发展报告》等20多部财经畅销书作者/主编,20多家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政府机构、新闻媒体聘任的专家顾问、研究员、兼职教授、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区块链与产业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数字经济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研究院院长,元宇宙生态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发展联盟主任委员。近年来承担各类研究咨询智库项目200多项,报刊杂志发表文章200多篇,自媒体发表原创评论文章500多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财经、中华工商时报、经济、经济观察报、中国证券报、中国房地产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旅游报等几百家媒体转载、采访和报道其学术观点,培训、演讲500多场,学员百万人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