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刘义康是哪个朝代(刘义康沈骊歌原型)

刘义康是哪个朝代(刘义康沈骊歌原型)

刘义康是哪个朝代(刘义康沈骊歌原型)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26篇刘义康是哪个朝代(刘义康沈骊歌原型)前面说到刘湛因与刘义恭不合,被刘义隆征召回朝。其实,刘湛能够入朝为官,还离不开好友殷景仁的极力推荐。但在入朝之后,刘湛心里马上不平衡了。之前,刘湛的职位高于殷景仁,入朝之后竟位居殷景仁之下,他心中愤愤不平。当时,刘湛和殷景仁都受到刘义隆的宠信,刘湛认为殷景仁专门负责内部事务,恐怕会离间自己与刘义隆的关系,逐渐起了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26篇

刘义康是哪个朝代(刘义康沈骊歌原型)

刘义康是哪个朝代(刘义康沈骊歌原型)

前面说到刘湛因与刘义恭不合,被刘义隆征召回朝。其实,刘湛能够入朝为官,还离不开好友殷景仁的极力推荐。

但在入朝之后,刘湛心里马上不平衡了。之前,刘湛的职位高于殷景仁,入朝之后竟位居殷景仁之下,他心中愤愤不平。

当时,刘湛和殷景仁都受到刘义隆的宠信,刘湛认为殷景仁专门负责内部事务,恐怕会离间自己与刘义隆的关系,逐渐起了猜忌之心。

当时,司徒刘义康掌握朝中大权,刘湛曾经担任过他的上佐,于是尽力结交刘义康,打算利用刘义康的影响力罢黜殷景仁,然后独揽朝政。

刘义隆将刘湛征召回朝,本意是想让他和殷景仁一起平衡刘义康的权力,没想到他竟然和刘义康搞在一起,刘义隆心里很不爽。

元嘉十二年(公元435年)四月,刘义隆加授殷景仁中书令、中护军等官职,可以在私宅办公,刘湛则只被加授太子詹事。

刘湛更加恼怒,怂恿刘义康在刘义隆面前诋毁殷景仁,刘义隆却更加信任殷景仁。

殷景仁知道后,心中郁闷,对亲朋故旧叹息道:“我把他引荐入朝,谁能想到,他进了朝廷就咬人!”于是,他一再上疏称病请辞,刘义隆没有批准,让他在家安心养病。

排挤无效,刘湛准备下黑手,建议刘义康乘殷景仁外出时,派人假扮强盗杀掉他。刘湛认为,即使刘义隆知道了真相,刘义康也可以想办法解释,总不致因殷景仁的缘故伤害手足之情。

刘义隆略知他们的阴谋,就把殷景仁的私宅迁到西掖门外,使它靠近皇宫禁院,刘湛的计划难以施展。

刘湛和殷景仁的矛盾逐渐公开化,朝中也形成泾渭分明的两派,刘义康的幕僚以及追随刘湛的党羽,暗中相互约束,谁也不敢登殷景仁的门。

有一天,刘义康的主簿刘敬文的父亲刘成不明白其中的内幕,来到殷景仁家请求担任郡守。

刘敬文知道后,赶紧晋见刘湛谢罪道:“我父亲老糊涂了,竟到殷景仁家中求职。都怪我愚蠢浅薄,辜负大恩,我们全家都无地自容。”

当时,朝中只有后将军司马瘐炳之和殷景仁、刘湛都有来往,二人对他都很信任,而瘐炳之却秘密向刘义隆报告,以表忠心。

殷景仁有病在家不能每天朝见,刘义隆就派瘐炳之暗中传递消息,刘湛并未起疑心。

是年夏,扬州各郡发生严重水灾,百姓流离失所。六月二十三,朝廷运送徐州、豫州、南兖州的谷米到扬州,赈济灾民。

扬州西曹主簿沈亮(沈林子之子)建议,酿酒浪费谷米而不能充饥,请朝廷下诏暂时禁止,刘义隆下诏同意。

是年底,丹杨尹萧摹之上疏进言道:“佛教传入中国,已经历四个朝代,佛像、宝塔、寺庙数以千计。最近以来,世俗崇尚浮华,不以正心诚意为追求,却竞相攀比奢侈,木材、竹料、铜铁、绸缎的消耗浪费没有限制,对神祗并无益处,对百姓却有伤害。如不加以禁止,流弊不会停止。请下令从今以后,如有打算铸铜像和建造宝塔、寺庙的,都应事先呈报,等批准后才可以动工。”刘义隆下诏同意。

这虽是两件小事,却可看出刘义隆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一切以百姓为重,以民生为要。

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正月,刘义隆身患重病,久病不愈。借着这个机会,刘湛又开始搞事情,将目标瞄准了檀道济。

檀道济早在刘裕时代就立下奇功,威名赫赫,左右心腹战将都身经百战,几个儿子也很有才气,刘义隆对他既猜忌又畏惧。

刘湛对刘义康道:“主上一旦驾崩,檀道济将不可控制。”怂恿借机除掉檀道济。

正巧刘义隆的病情加重,刘义康劝说刘义隆征召檀道济入京朝见。

檀道济的妻子向氏道:“功勋盖世,自古以来都易被猜忌。如今没有战事却召你入京,大祸降临了。”力劝檀道济不要入宫。

檀道济自认问心无愧,接到征召后立即入朝,刘义隆将他留在朝中一个多月。

之后,刘义隆的病情稍稍好转,准备遣送檀道济回到任所,船已下到码头,还没有出发。

这时,刘义隆的病情突然加重,刘义康假传圣旨召回檀道济到神道,声称为他设宴饯行,趁机将他逮捕。

三月初八,刘义隆下诏称:“檀道济暗中散发金银财物,招募地痞无赖。乘朕病重之时,图谋不轨。”将檀道济交给廷尉处理,连同他的儿子、给事黄门侍郎檀植等十一人一并诛杀,仅仅饶恕了他年幼的孙子。

同时,又杀死了司空参军薛彤、高进之二人,他们都是檀道济的心腹爱将,勇猛善战,时人把他们比作关羽、张飞。

檀道济被逮捕时,怒不可遏,两道目光像火炬一样,将头巾狠狠地摔在地上道:“你们是在败坏自己的长城!”

北魏人听到檀道济被杀的消息后高兴不已,互相道:“檀道济死了,东吴那些竖子就没有值得我们忌惮的。”

关于檀道济之死,一直存在一个疑点,到底是刘义隆主动下诏,还是刘义康的矫诏而为?史书有不同说法,莫衷一是。

综合多种史料,我觉得还是出自刘义隆的猜疑之心,但刘义康也起到了煽风点火的作用,正是他的怂恿让刘义隆动了杀心。

刘义隆之所以要杀檀道济,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担心万一自己驾崩,檀道济将难以控制。刘义康则不同,他是担心刘义隆驾崩后,檀道济将影响自己独揽大权,必须提前清除。

他们的出发点不同,目的则是一致的,那就是檀道济必须死。

三月初九,刘义隆以中军将军、南谯王刘义宣为江州刺史,代替檀道济镇守寻阳。刘义宣是刘裕的第六子,时年二十一岁。

上一篇: 秋江独钓图(秋江独钓图古诗)
下一篇: 陆游写给唐婉的诗(陆游写给唐婉的诗有哪些)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