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绩效评价研究.pdf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绩效评价研究.pdf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绩效评价研究.pdf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

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江西财经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墨边亟 丑期:d。幺J!边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江西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闶和借阅;学校可以

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

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签名:

.墓、立五

导师签名: 日期:妒#…y

1.引言

1.引言

1.1本文的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需求迅猛增长同国内资源不足的矛盾进

一步加剧,因而,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我

国十分紧迫的任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关于我国今后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基本思路和

战略要求的一个重大亮点,是党中央高瞻远瞩,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

推进现代化,改变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而设计的一条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

轨道。《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

指出:“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

要求从“十一五”时期开始,必须着力“解决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突破发展

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规划的建议》还明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

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

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

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7月26

日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上,非常具体地阐明了这一战略决策思路,并且指出:

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上真正体现建设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节约型社会

的原则,广泛推动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勤俭节

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005年6月30日,温家宝总理在《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快

建设节约型社会》讲话中指出: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

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

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

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因此,全面贯彻和落实好党中央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

重大战略决策,是坚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纲要,部署我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动摇的一项重大原则。

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诸环节,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技

术进步、加强管理等手段,动员和激励全社会节约和高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尽可

能少的资源消耗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节约型社会包含节约型的产

业结构、节约型的城市化模式和交通运输体系、节约型的消费结构以及树立节约

型的社会观念12】。建立节约型社会,要求改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而建设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绩效评价研究

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

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资源高效

利用、生态环境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缓解资源供

需矛盾的根本出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

安全的重要举措。

1.2本文的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因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提出的时间较短,国外目前还没有这一提法,而国内

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尚不是很多,且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支撑,还不能完整、准

确和清晰地理解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各个方面,所以某些指标就很难得以提出和设定,

或者某些指标的提出和设计并非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国内外的学者分别从

各个方面有侧重点地提出了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关于可持

续发展或循环经济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也有少数是直接以资源节约型社会为题而

设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绝不能否认它们的科学性。

那么,针对如此繁多的指标体系,在理论上,一方面,我们可以择其精华并加以组

合,从而得到相对来说较为简单适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另一方面,我们也非常有必

要利用一套合理科学的评价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得出评价结果,将其运用于现

实世界,经过分析与决策,从而达到理论指导现实世界并改善现实世界的目的。

1.2.2实践意义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提出是最近的事情,有关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研究可谓捉

襟见肘,而关于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方面的研究就更加寥寥

无几了。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践过程中需

要解决的紧迫问题,也是完善我国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重要内

容,具有重大意义。关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不仅能

综合反映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国家和区域经济增长、社会进步,资源利用和环境

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水平,还可以作为各地区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以及

可以为决策和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调控工具或预警手段,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

值。具体来讲,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在以下几个方

面将产生重大的实践意义IzI。

第一,对改变透支资源发展方式有意义。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时期,

1.引言

能源和资源总需求将迅速扩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我国目前

主要的经济形式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还是传统的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式经

济,而非集约性经济。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前

经济发展的经验,我们拥有后发优势,此时我们必须要选择一条与发达国家不同

的资源组合方式,即非传统的现代化道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资源节

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充分考虑资源承载能力,辨证地认识资源和经济发展的

关系,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通过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

带动新工艺、新材料的创新。我们可以就此淘汰一些高消耗低产出的企业,保留

效率高的企业,同时,随着对资源的迫切要求,必然会推动新技术、新工艺的发

展,从而实现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三,通过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推动其他

领域的研究。比如,基于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我们可以构建或丰富“可持

续发展”考核指标体系、‘‘绿色经济’,考核指标体系、“循环经济”考核指标体系等等。

第四,为决策部门的项目审批准入提供依据。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提高行

业和项目节能要求的门槛,从而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相应就推

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第五,可作为决策者和管理者的一项调控工具或预警手段。通过指标体系序

列,决策者和管理者可以预测和掌握未来发展的态势和走向,从而有针对地进行

政策调控或系统结构的调整。

1.3本文的研究工作

资源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具体包括了很多方面,譬如自然资源、经济资源、

社会资源等等,而本文所阐述的资源节约型社会中的资源其实指的是一种狭义上

的资源,即本文中的资源主要指的是自然资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进行有效的研究,首先须选择有效的研究途径,

而有效的选择是以正确的方法论为指导的。资源节约型社会绩效评价研究其本身

就是一个实证理论,没有实证理论,便没有规范理论,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以

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准则建立起来的。从实证理论到规范理论的过程体现了“具体一

抽象一具体”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研究方法论。马克思指出:“在第一条道路上,完

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

体的再现。”作为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科学,资源节约型社会绩效评价研

究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由其从具体到抽象这第一步骤的科学性来保证。从研究

的逻辑角度来看,理论实证过程包含两个主要阶段:~是从现实中寻求共性特征,

概括抽象或创造抽象出研究内容的基本关系或基本假设条件的阶段:二是以此为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绩效评价研究

基础或出发点进行新的逻辑演绎阶段。这两个阶段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对现实

的抽象和建立假设是逻辑演绎的基础与出发点,而逻辑演绎则是假设条件的归宿,

理论的结论或预测均产生于后者。基于这个认识,本文将以实证理论研究为主【lJ。

具体一点来讲,本文的实证研究将视角主要放在资源节约型社会绩效评价指

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的综合研究方面。到目前为止,国内关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

研究还不多,在为数不多的资源节约型社会研究领域里,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

因此,本文正是从这一空白入手,而开展研究。首先,我们在总结国内外众多学

上一篇: 重庆市长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机构职能(2024年版)
下一篇: 重庆市长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机构职能(2024年版)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