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朝代第一个:夏朝
▲
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共470年)
01
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17后(夏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建立者为大禹,定都城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
夏朝,始于夏禹,终于桀。夏时,开始出现私有制,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被世袭制取代。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制社会。夏朝姒姓。
据史书记载,在夏后氏建立之前,曾出现过夏部族与周围其他部族之间争夺联盟首领的频繁战争。夏部族大约是在中国古史传说中的颛顼以后逐渐兴起的。有不少古代文献均把夏族追溯到颛顼。其中《史记·夏本纪》与《大戴礼记·帝系》称鲧为颛顼之子,但很多文献都说鲧是颛顼的玄孙(五世孙):黄帝次子曰昌意,生颛顼,颛顼之子名鲧,鲧之子名叫禹,为夏后启(即夏启)父。
02
1、大禹(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2025年,在位45年)
禹,姓姒名文命,是黄帝的玄孙。由于治水立了大功,被尊称为“大禹”。他的父亲治水不成而被杀,禹接替治水的工作,采取疏导的方法,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后继舜为帝。称国号“夏后”,故称“夏禹”。他在涂山大会诸侯,建立了奴隶制国家的雏形,禹铸造九鼎,象征九州。虞在位45年死,葬于会稽山。
2、姒启 (约公元前2025年-约公元前1996年,在位29年)
启,姓姒名启,大禹的儿子,大禹死后,启即位为天子,夏启即位后,在钧台大宴各地首领。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不出席。夏启发兵对有扈氏进行征伐,大战于甘,有扈氏战败被灭。这次胜利,使新生的政权得到初步巩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
3、姒太康(约公元前1996年-约公元前1967年,在位29年)
太康,夏启的儿子,继启为王。他生活荒淫,朝政松弛,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在他外出打猎时,有穷氏首领后裔乘机入侵,自己作了君长,史称“太康失国”。
4、姒仲康(约公元前1967年-约公元前1954年,在位13年)
仲康,太康的弟弟。即位后无力恢复夏的天下,这时后裔被他的亲信寒浞杀死。寒浞自立为王。
5、姒相(约公元前1954年-约公元前1926年,在位28年)
相,仲康的儿子。即位28年后,寒浞攻打他,相被杀。
6、姒少康(约公元前1926年-约公元前1905年,在位21年)
少康,相的遗腹子。当寒浞之子浇派人去追杀少康时,少康逃到了有虞氏,当了有虞氏庖正(厨官)。舜的后人虞思把两个女儿嫁给了少康,又给了少康土田和众人,少康才站住了脚。在寒浞代后羿、政局混乱之时,他收抚逃散人众,整顿队伍。终于推翻了入主夏国四十多年的有穷氏政权,史称“少康中兴”。少康是一位有作为的国王。
7、姒杼【zhù】(约公元前1905年-约公元前1888年,在位17年)
杼,少康的儿子。曾参加父亲领导的恢复夏国的战争,并立下许多战功。他发明了甲和矛,并大举征伐东夷,取得胜利。
8、姒槐(约公元前1888年-约公元前1844年,在位44年)
槐,杼的儿子。他在位时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9、姒芒(约公元前1844年-约公元前1826年,在位18年)
芒,槐的儿子。他在位时,开始了延续数千年的沉祭(即将祭物沉入黄河企求河神的庇护)。
10、姒泄(约公元前1826年-约公元前1805年,在位21年)
泄,芒的儿子,他在位时,正式赐封九夷各部诸侯爵位。
11、姒不降(约公元前1805年-约公元前1746年,在位59年)
不降,泄的儿子。在位59年后,让位与其弟扃。
12、姒扃【jiōng】(约公元前1746年-约公元前1725年,在位21年)
扃,不降的弟弟。
13、姒廑【jǐn】(约公元前1725年-约公元前1704年,在位21年)
廑,扃的儿子。他在位时,夏国开始衰落。
14、姒孔甲(约公元前1704年-约公元前1673年,在位31年)
孔甲,不降的儿子。司马迁说“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可见孔甲是一位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
15、姒皋【gāo】(约公元前1673年-约公元前1662年,在位11年)
皋,孔甲的儿子。
16、姒发(约公元前1662年-约公元前1651年,在位11年)
发,皋的儿子。他在位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夏国进一步衰落。
17、姒桀(约公元前1651年-约公元前1600年,在位51年)
桀,发的儿子。是历史上有名的残暴之君。暴虐嗜杀,夏桀即位后不思改革,骄奢淫逸,筑倾宫、饰瑶台,挥霍无度。他日夜与妹喜饮酒作乐,百姓指着太阳咒骂夏桀。大臣忠谏,他囚而杀之。四方诸侯也纷纷背叛,夏桀陷入内外交困的孤立境地。终于被商汤所灭,结束了长达近500年的夏王朝。
03
夏代末年,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商汤看到伐桀的时机已经成熟,乃以「天命」为号召,要求大家奋力进攻,以执行上天的意志。鸣条之战,商汤的军队战胜夏桀的军队,桀出逃后死于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
由于流传至今有关夏代的史料十分匮乏,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许多人怀疑。但是《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与该书《殷本纪》中记的商代世系一样明确,商代世系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得到证实。这样,在考古学家对安阳殷墟、郑州商城等商代的物质文化遗存有了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研究课题,希望用考古手段去找到夏代的物质文化遗存,进而恢复夏代历史。
夏灭亡后,剩余势力除了主要留居中原,还有两支分别向南方、北方迁移。桀带着不少夏族民众从历山南迁至南巢,这便是南支。北支进入蒙古高原,与当地诸族融合,有人认为这便是后人所称的匈奴。
《史记·匈奴列传》载道“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括地谱》更详细地解道“其(指桀)子獯粥妻桀之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徒(即北原游牧民族),中国谓之匈奴。”商汤王因帝宁之故都,封夏室的一支姒姓贵族于杞国,以奉祀宗庙祖先。《史记·陈杞世家》载夏裔在“殷时或封或绝”。周武王灭商为王之后,封大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地,延续杞国国祚,主管对禹的祭祀。春秋末期,孔子因为崇尚夏礼,还特意去杞国访问考察。在浙江绍兴会稽山禹陵村,夏禹姒姓后代世代为禹守陵。
郭沫若、胡厚宣、程憬等认为甲骨文中的土方就是战败后的夏。根据卜辞记载,土方是位于殷西北方的一个强大方国,是武丁以及先前商王的长期征讨的对象。武丁征服土方后,在其腹地“唐土”建设大型城邑“唐”,镇压控制土方人民,此后不再有土方叛变的记载。周初,成王封晋国始君唐叔虞于此。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存在约四百年。首先,夏朝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夏朝时期,中国政治制度从部落联盟转向以王朝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度。夏朝时期的“三公”制度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在商朝和周朝得到继承。其次,夏朝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夏朝时期,中国青铜器文化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汉字文字系统初步形成的时期。
夏朝时期,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最后,夏朝对中国社会的形成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夏朝时期,中国社会由部落联盟逐渐转向以王朝为基础的封建社会,同时经济、农业、手工业等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夏朝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夏朝时期,历史人物如“尧舜禹”、“大禹治水”等,是中国文化和民间传说中的重要形象,他们所传递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治国理念,也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尽管夏朝的历史存在疑点和争议,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让它们在世代中得到传承和发展,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夏朝的意义:
第一,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我国的历史正式进入了文明时代。在夏王朝建立之前,是部落联盟时代。三皇五帝只是部落联盟首领,而不是真正的帝王。而夏王朝建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阶段。
第二,夏王朝的建立还标志着王位世袭制的形成,禅让制的结束,从此开启了“家天下”的局面。在禹之前,部落联盟首领都是部落选举产生的,被称为禅让制,比如尧把位子禅让给舜,舜又把部落联盟首领之位传给禹。
(禹征伐三苗,又在涂山大会诸侯,史称“涂山之会”。诸侯们在大会上表示愿意对禹朝贡,行臣服礼。“涂山之会”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禹的儿子启打败了原定继位者伯益,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同时又剿灭了伯益的支持者有扈氏。夏启接着在都城大会诸侯,史称“钧台之享”。这次大会诸侯确立了夏王朝的统治基础。延续几千年的王位世袭制自此确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