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
历史试题深度解析(4)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的历史,属于创新型题型,以小说《鲁宾逊漂流记》的梗概为试题材料的呈现方式,要求提取其中一个情节,概述和评价与之相关的重大历史现象。这种题型就是通过选取历史事件中的一个“小切口”,考查与之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题目难度不大,但是我们同学平常练习的模拟题,往往是对往年题型的大量重复训练,应对新题型的能力相对欠缺。
怎么应对新题型呢?我认为解读题干是突破口,即审题是关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搞清楚题目的要求;(2)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3)精准链接所学知识;(4)谋篇布局,精心作答。
A.搞清楚题目要求:①提取小说梗概中任一情节;②写出该情节相关的历史现象;③概述该历史现象的大概经过;④评价历史现象,即说出改历史现象产生的影响。即本题作答要涵盖“提取、写出、概述和评价”这四个方面要求。
B.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①《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②鲁滨逊渴望航海冒险,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去非洲贩卖黑奴;③鲁滨逊通过阅读《圣经》无师自通;④整个小岛是鲁滨逊的个人财产和领地。
C.精准链接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黑奴贸易;宗教改革。
D.谋篇布局,精心作答:
示例一
①情节:鲁滨逊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
②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了早期殖民扩张中的黑奴贸易。
③概述历史现象: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者美洲进行殖民扩张,疯狂屠杀印第安人,抢占印第安人的土地矿山。疯狂屠杀使得印第安人数量急剧下降,欧洲殖民者开始到非洲贩卖黑奴,开始了罪恶的黑奴贸易。
④评价历史现象:三百年多年的罪恶黑奴贸易使非洲损失了一亿多精壮劳动力,造成了非洲的贫穷落后。大批黑奴被贩卖到美洲,充实了美洲的劳动力,促进了美洲的开发,黑奴创造的巨额财富更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示例二
①情节:鲁滨逊在航海中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后来小岛成为他的个人财产和领地。
②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史上的新航路开辟。
③概述历史现象:在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时,雄踞在东西方交通要道上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过往商客征收重税,引发了严重的商业危机。黄金、白银和香料一时成为最最抢手的商品,大批欧洲人开始了探索通向东方的新航路。在达·伽马、哥伦布等航海家的努力下,15世纪末16世纪初,通向东方的两条新航路开通了。
④评价: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加速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进程。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洲相对隔绝孤立的状态,使全球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标着全球化的开始。
示例三
①情节:鲁滨逊阅读《圣经》,无师自通,宗教信仰成为支撑他在荒岛生存下去的重要力量。
②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宗教改革对人的重要影响。
③概述历史现象: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天主教会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标着着宗教改革的开始。宗教改革倡导因信称义;倡导简化宗教仪式;认为人人都可以阅读和理解《圣经》,直接与上帝对话,反对教会对人性的压抑。
④评价历史现象: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加强了世俗王权;进一步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想,有助于把人从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下解放出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答案】
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
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