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张亦盈
具有2500多年历史,蜿蜒近3200公里的中国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浙东运河,作为中国大运河中全线通航、至今仍在活化利用的省段之一,通江达海,是越地文化生发与氤氲之地,在中国大运河中占据重要地位。
2014年,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绍兴市考察调研时强调: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驻足绍兴越城八字桥边,环顾白墙黑瓦、运河水漾,我们随着奔涌不息的运河水,感受汩汩流淌的脉动,追溯大运河的历史脉络。
越城大景
接力开发通济天下
绍兴越城,自古是繁华的江南水乡、视野开阔的丝路重镇。一条浙东运河穿城而过,连贯东西、通济天下,历经千年滋养越地文化繁盛至今。
位于中国大运河南端的浙东运河西起杭州西兴,向东经绍兴至宁波入海,既是连接吴越与中原的水上高速,也是连通陆海两条丝绸之路的黄金水道。其中浙东运河绍兴段是绍兴最长的线性文化遗产,绵延百余公里。
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自吴返越,建立起越国古都——山阴大小城,又开凿了一条东西向贯通全境的山阴故水道,形成了最原始的浙东运河绍兴段,这是中国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这条古老运河,流淌了2500多年,《越绝书》有记:山阴故水道,出东郭,从郡阳春亭,去县五十里。
仓桥直街 张鹏
由此起,此后历经数个朝代,浙东运河都持续得到了开发和保护,至今古运河航道尚存。西晋时,会稽内史贺循主持开挖西兴运河,此后与曹娥江以东运河形成西起钱塘江,东到东海的完整运河。《嘉泰会稽志》有记:运河在府西一里,属山阴县,自会稽东来经县界五十余里入萧山县。
此后,晋至唐时期,地方志中留有唐中叶观察使孟简主持修建运道塘(纤道)的记载。南宋建都临安,浙东运河成为当时重要的航运河道。元代至清代,浙东运河重要性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畅通。
直到近代,运河中修建的许多碶闸和堰坝设施与形式各异的桥梁一起成为浙东运河的特色,也成了重要的运河遗产。
回望千年,我们站在运河边,看航船辐辏、工商并茂,仿佛曾经的“浪桨风帆,千艘万舻”并不遥远。
多功能运河水系
天刚亮,运河边就开始了一天的繁忙,商客云集、货栈林立。南来北往数不清的航船或从这里出发,或从远方而来,船只聚集在这里,有搞运输的,有做生意的,还有运货的,天南地北的人也都落脚在这里。千年前的运河边,记录下了越地的繁华。
浙东运河最早只是为灌溉而挖。《旧经》云:晋司徒贺循临郡,凿此以灌田。早在晋代,贺循修建运河,其最初的动因即为灌溉。到南齐时,设有南津埭、北津埭、西陵埭等,梁天监年间设有都赐(泗)埭,官营收取过埭税,同时兼具调控水位的功能。
从唐代、宋代至明清,历代都不断有修缮蓄泄设施,使得运河沿岸的闸坝调控更为完善。此间,浙东运河在平原水网承担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然而蓄水排涝仅仅是它的基础用途,对越地产生更为深远影响的实质上是它的航运功能。
“以船为车,以楫为马”,这是对历史上的浙东运河上繁忙景象的真实写照。
运河水系 绍兴东湖风景区
南宋时,《嘉泰会稽志》记录下了浙东运河的航运全盛景象:通明南堰,嘉泰元年(1201年)冬始置……北堰专通盐运。南宋北堰建于北宋,南宋增建南堰疏导,通官民商旅,实现人货分流。到明清时期,浙东运河的航运功能只增不减。历史上,运河上留下了许多士农工商们的身影,张岱“夜航船”、鲁迅赶去南京水师学堂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西晋疏凿的西兴运河,便利会稽的对外交流,实现了绍兴的通江达海;唐代开通的运道塘,提升通航和管理标准,促进了“诗路”和“丝路”的发展;建炎南渡后,浙东运河成为可以直接出海的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级航道;明清完善的城市水系,圆梦帝王乘舟沿运河巡越。浙东运河通过水利工程设施整合浙东地区各河湖水系,形成了具有水运、防洪、排涝、输水、灌溉等综合水利效益的“运河水系”。
悠悠文脉千年传承
浙东运河是吴越文化的生发和传播之地。相传大禹治水两次来越,第一次毕功于了溪,更名茅山为会稽;第二次崩葬于会稽,于是会稽山下有了“山川灵秀、殿宇宏壮”的大禹陵。自秦朝起,历代都有帝王或他们派遣的大臣到绍兴祭禹,大禹文化数千年传承不绝。
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历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反败为胜,成为一代霸主。其“胆剑精神”深深扎根、代代相传。
越文化的神秘、会稽山的高深,也吸引了众多文人骚客,或畅游鉴湖、运河,或定居湖畔岸边,沿途吟咏,留下人文富矿。
迪荡新城 骆海淼摄
都说一部运河演变史,就是半部绍兴人文史。浙东之地自东汉鉴湖兴建,变荒芜之地为鱼米之乡,自汉、晋,奇伟光明硕大之士固已继出。书圣王羲之在会稽山阴挥毫醉写,留下举世无双的《兰亭集序》;南宋大先生陆游,晚年归老鉴湖,留下众多稽山鉴水的诗词名篇。运河不仅促进了绍兴“天下巨镇”的形成,更吸引了四方来客,让这里人文璀璨。
历史是大运河的底色。昔日的水上命脉,今日的世界文化遗产。浙东运河沟通着南北,见证了传统,联结向未来。
我们期待,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能沿着“千年古韵、江南丝路、通江达海、运济天下”的目标,流向更深、更远的前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