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形态的分析
奴隶社会,是一部分人以武力强迫,压榨奴隶劳动成果而简单获利的模式。
封建社会,是一部分人以土地属权,压榨农民劳动成果而简单获利的模式。
资本社会,是一部分人以资本为根本,榨取劳动成果而简单获利的模式。
社会社会,是一种以群体利益为目标,按劳分配为根本的非个人获利模式。
共产主义社会,是以公有制大锅饭为主要特征的社会模式,只讲贡献,不讲获利,通常只在小家庭内实现。
资本社会以前各社会阶段的主导阶级,其目的无非是建立一种简单获利模式使自己和家人、子女少劳动,而享受劳动成果。
但智慧是在劳动中产生,不劳动,必然能力退化,从而被社会淘汰。
而资本社会,确实对生产效率有阻碍,因为它以个人或小集团利益为目标,而不是以社会利益为目标,因此马克思的资本社会必然向社会社会过度的论断是正确的,但会共存很长一段时间,而不是马克思论断的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就必然灭亡。
虽然建立垄断利润是资本社会的发展目标,但垄断导致阻碍社会发展,资本社会必然会从内部发生变革,打破垄断,继续保持竞争的社会发展模式。
资本社会向社会社会过渡的形式表现在:全民持股,每个人都会从企业获利中分享成果;高比例个人遗产税,不可能建立一种让子女永享太平的方式,资本的个人积累,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不过现在是家族积累,还是范围较小,以后还会扩大。
因此资本主义,会逐渐朝社会主义方向演变。
而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搞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如果不能清楚的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必然有一部分掌握一定资本的人,希望利用已获得的资本,简单的获利,这就会导致社会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
两种社会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共存,互相学习,朝一个共同的繁荣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发展,都会领先于社会发展不够的社会主义国家。
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论述不可能实现,进化过程不支持无差别发展,必然是竞争发展。人的追求是不完全相同的,期望人们的精神境界高到全部无偿奉献,无差别的发展,是不可能的,有人希望住更大的房子,有人希望更多的留一些绿地,共产主义怎么协调?事实上,在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些理想主义者,已经进行了共产主义实验,他们建立了共产主义村,村民各取所需,没有人强迫劳动,事实证明,这些村没有发展壮大,星火燎原,而是一个个垮掉,恢复资本主义制度。说明资本主义制度,比共产主义有更强的生命力。共产主义,只能在小范围、短时间内存在,它不是一个稳定的社会形态。
事实上,共产主义的典型特征是大锅饭,干好干坏一样吃饭。只要人的需求足够小,则物质生产就成为极大丰富,无论什么饭菜,只要求能填饱肚子,只要求有地方睡觉,吃多少饭,随便盛,就是各取所需,由于是共产主义,劳动成果是大家的,所以大锅饭就是共产主义。毛泽东时代,我们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共产主义,大家都不讲吃讲穿,只讲为社会做贡献。但后来实现包产到户,实践证明,唤起了巨大的劳动热情,生产效率迅速提高,证明按劳分配比共产主义更能促进社会发展。
共产主义已经被若干实践证明为必然灭亡的社会制度,我们应该统一认识,坚持有利于大家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注重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人民当家做主,实现社会主义,这种稳定的社会制度。
但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同,生产力的发展是以少劳动,获得更大的劳动成果为目标的。
参考资料:马克思资本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