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一、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二、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
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正确方法论
五、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改革落实
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我国40年来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改革,汇聚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谱写了改革新篇章。
牢牢把握全面
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
1.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正确方向,就要把握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方向。
不能把西方的理论、观点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
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不改,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根本性问题上,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不讲模棱两可的话,不做遮遮掩掩的事。
2.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正确方向,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两个必须”“三个不动摇”
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把准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定位、政治大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确保改革开放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探索治理社会主义社会中,我们党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我们党就不断思考未来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治理体系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继续探索这个问题,取得了重要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
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要
坚持正确方法论
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正确方法。
“五个坚持”
1.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改革
2.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
3.坚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4.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
5.坚持蹄疾步稳地推进改革
以钉钉子精神
狠抓改革落实
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
◇牵头部门和地方是抓改革的责任主体。
◇抓改革落实,一把手的决心最为重要。
◇主要负责同志抓和不抓大不一样,虚抓和实抓大不一样。
◇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
全面深化改革既要取势,更要取实。
◇理解改革要实,谋划改革要实,落实改革也要实,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
推动改革落实,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抓好改革督察工作,认真研究梳理解决改革落实中出现的问题。
◇明确时限要求,坚持有什么问题就整改什么问题,是谁的问题就由谁来负责整改,同时举一反三、由点及面,推动更大范围整改。
干工作、抓落实,最终要见成效。
◇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使改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意愿、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
总结
党的十九大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集中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极大凝聚起共同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引领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更为波澜壮阔的航程。
第 十 讲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一、引领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科学指引
二、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
三、新发展理念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四、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
引领我国发展全局
深刻变革的科学指引
新发展理念
提出依据:
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重要意义:
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引领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科学指引,对于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重要作用:
一是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二是新发展理念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的战略指引。
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指导的。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新发展理念丰富发展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深化拓展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新发展理念开辟了我们党发展理论的新境界
新发展理念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新飞跃
新发展理念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篇章
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
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
增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本领
一是要深学笃用
▼
二是要用好辩证法
▼
三是要创新手段
▼
四是要守住底线
加快形成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体制机制。
总 结
新发展理念根植于中华大地,体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必将深刻改变和重塑我国发展格局,奋力谱写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壮丽篇章。
第十一讲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做出的庄严承诺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三、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
四、夺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
庄严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这个宏伟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目标要求
1.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2.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3.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4.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5.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6.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7.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三个“覆盖”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
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
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
三大攻坚战
要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美收官。
总结
决胜阶段最为关键,冲锋时刻愈显奋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到了一鼓作气、决战决胜的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时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历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完成这一战略任务,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的最大光荣。”
第十二讲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征程
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
二、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准确把握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内涵要求
四、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
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
1945年
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
1949年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提出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的奋斗目标。
1954年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同志首次提出包括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目标。
1956年
党的八大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写入党章。
1964年
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同志提出“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1975年
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同志重申了分两步走、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安排。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了我们党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从那以后,我们党在每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重点,聚焦和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
▼
党的十三大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纳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党的十五大强调,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体制条件。
党的十六大强调,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就是要实现包括推进现代化建设在内的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党的十七大强调,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党的十九大提出,在从十九大到二十大这“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党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分两步走全面建成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成功经验:
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与发展的阶段性相结合,科学划分发展阶段,始终做到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党的十二大:
分两个10年“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前10年主要是打好基础,积蓄力量,创造条件,后10年要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振兴时期。
党的十三大:
确定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党的十五大:
对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作了进一步规划,提出了新的“三步走”发展目标。
●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 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的十八大:
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明确了党和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九大:
提出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展现了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
内涵要求
一是把基本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15年。
二是把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升了:
建成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是把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提高了。
党的十九大作出两步走战略安排时,对发展目标作了原则性展望和要求,没有提出具体的“翻番”之类的指标,这充分体现我们党对发展的新认识。
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
历史机遇期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化征程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需要我们“快干”。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需要我们“实干”。
“十个指头弹钢琴。”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需要我们“会干”。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需要我们增强忧患意识,注意防范风险。
总 结
要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的决策部署,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第十三讲
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讲概要
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二、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三、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
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五、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
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三个“必然要求”
1.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2.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
3.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两个“必须跨越”
1.必须跨越非常规的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特有的关口,要着重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2.必须跨越常规性的长期性的关口,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发动力,特别是要净化市场环境,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增强国家治理能力。
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全面认识和把握新常态,需要从时间和空间的大角度审视我国发展。
01
从时间上看,新常态是我国不同发展阶段更替变化的结果。
02
从空间上看,我国出口优势和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模式面临新挑战,经济发展新常态是这种变化的体现。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增长速度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
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
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
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
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
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要以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打赢这场硬仗。
供给↔需求
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
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
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
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内容
1.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2.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3.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4.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5.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6.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7.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五个方面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
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
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
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无论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讲辩证法、两点论,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
总 结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经济思想指引下,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未完待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