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一本书 欣赏是一生的美事
——《自然阅览室》——
经平台认证的科普自媒体公众号放心阅读
本文开篇先要搞清一个问题:动物的群居性和社会性是不是一回事?回答:不是一回事,但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群居性指的是动物在空间上聚集在一起的行为,而社会性则是指动物在群体中形成的社会结构和行为模式。但是,如果是社会性动物那一定是群居性的。
常见的群居性动物及其特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群居性动物:
蚂蚁、蜜蜂、黄鱼、蝗虫、海象、企鹅、狼、鬣狗、火烈鸟、海鸥、麻雀、大雁、角马、大象、犀牛、羚羊、非洲水牛、斑马、长臂猿、狒狒、黑猩猩
其中蚂蚁、蜜蜂、大象、长臂猿、狒狒、黑猩猩又是社会性动物。
虽然动物的群居和社会性都涉及到动物在群体中的行为和互动,但它们的表现形式和内涵是不同的。群居性强调的是动物的聚集和空间分布,用一句现在流行的话来形容就是“抱团取暖”。而社会性则强调的是动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具有严密的组织结构和规则,有“领导”指挥的一个团队。
键哥现在提出一个问题:
人类社会结构是动物社会性的本能保持吗?
人类的社会结构与动物的社会性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并不能说人类的社会结构是动物社会性的本能保持。
人类的社会结构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涉及到人类之间的互动、分工、合作等方面。人类社会结构与动物社会性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如群体聚集、分工协作、等级制度等。但是,人类社会结构比动物社会性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文化、历史、价值观等多种因素。
人类的某些社会行为和习惯可能与动物的社会性有关联,但并不是所有的人类社会行为都是动物社会性的本能保持。例如,人类的文化和价值观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这些变化可以影响人类的社会结构和行为模式。此外,人类具有更强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可以不断探索和创新社会结构和行为模式,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总之,人类社会结构和行为模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其他动物所无法比拟的。
为什么动物要群居?这是因为群居性动物的生存策略所致,而且各有不同,有的以互相保护、共享资源为目的,有的则以繁殖为目的。
群居性动物的共同特点:
相互合作:群居动物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建立栖息地、寻找食物、保护领地等。
分工协作:群居动物之间有明确分工,如雄性负责保护领地,雌性负责繁衍后代。
沟通交流:群居动物通过声音、姿态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和沟通交流。
社会结构:群居动物通常会形成一个简单的社会群体,并有自己的领导者和“社会”规则。
互惠互利:群居动物通过互相帮助、互惠互利的方式提高生存机会和繁殖成功率。
集体防御:群居动物通过集体防御来抵抗外敌的攻击,从而提高生存机会。
繁殖优势:群居动物在繁殖季节会聚集在一起,共同繁殖,从而增加繁殖的成功率和数量。
以上是群居性动物的共同特点,那么,社会性动物除了这些群居性的共性之外还有哪些独特的地方呢?社会性动物不仅在空间上聚集在一起,而且在群体中形成了一定的社会结构和行为模式。
这些社会结构包括等级制度、角色分工、合作繁殖等。在社会性动物中,个体之间的互动通常受到一套复杂的规则和惯例的约束,这些规则和惯例有助于维持群体的稳定和和谐。即也像人类社会(也许人类的社会结构是从动物那里学来的)一样具有组织结构,有领导和群众,有组织系统的规则,有分工协作,朝着一个目标——群体的生存与繁衍而努力。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社会性动物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管理“团队”的。
社会性动物的沟通方式
声音:许多动物通过发出声音来进行交流,如鸟类、哺乳动物等。声音可以是警告、求偶、威慑等,可以传达各种信息。
肢体动作:肢体动作是一种直观的沟通方式,许多动物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情感、意图等。例如,狗摇尾巴表示高兴,猫舔主人表示信任等。
化学物质:有些动物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如蚂蚁、蛾等。这些化学物质可以引导同类找到食物或避免危险。
触觉通讯:有些动物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身体接触来进行信息交流,如大象、鲸等。触觉通讯对于建立亲密关系和传递情感信息非常重要。
视觉信号:视觉信号是一种直观的沟通方式,许多动物通过特定的姿态、颜色等来传达信息。例如,孔雀开屏表示求偶,变色龙改变颜色来调节情绪等。
总之,群居社会性动物通过以上这些沟通方式帮助它们建立亲密关系、协调行动、传递情感信息等。不同的动物根据其生物学特征和生活环境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
群居性动物举例
下面我们以昆虫——蚂蚁、哺乳动物——黑猩猩、鸟类——企鹅为例来详细了解动物的群居性及其社会性。
1.蚂蚁
共同生活:蚂蚁通常生活在地下或树干中的巢穴里,这些巢穴通常是由多个房间和通道组成的复杂结构。蚂蚁群中包括工蚁、雄蚁和雌蚁,它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巢穴中,分工合作,互相依赖。
分工明确:蚂蚁在群体中有着精细的分工,各司其职。工蚁是群体中数量最多的成员,它们负责觅食、照顾幼虫、清理巢穴等任务。雄蚁和雌蚁则负责繁殖。不同分工的蚂蚁之间互相配合,共同维持群体的运转。
组织严密:蚂蚁的群体组织非常严密,它们之间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沟通方式。工蚁会根据不同的分工等级,服从命令,执行任务。雄蚁和雌蚁则会根据繁殖需要,进行交配和产卵。整个群体协调一致,共同完成任务。
互相帮助:蚂蚁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抵御外敌和环境威胁。当遇到危险时,蚂蚁会迅速聚集在一起,形成一道“人墙”,保护巢穴和群体成员的安全。此外,蚂蚁还会互相照顾幼虫和受伤的成员,确保群体的延续。
集体觅食:蚂蚁通常会集体觅食,它们通过分工合作,搜索食物来源。当找到食物后,蚂蚁会迅速回到巢穴,发出信息素信号,引导其他蚂蚁前来搬运食物。整个过程高效有序,保证了群体的食物来源。
适应环境:蚂蚁能够适应各种环境,从热带雨林到寒带荒漠,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为了适应不同环境,蚂蚁会建造不同的巢穴,采取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觅食策略。这种适应性使它们能够生存并繁衍后代。
2.黑猩猩
黑猩猩通常生活在由成年雄性黑猩猩统治的家族群中。每个家族群通常包括6-8只成年雄性黑猩猩和一些幼崽、雌性黑猩猩以及其他成年雄性黑猩猩。
黑猩猩的群体大小不一,有时3-5只,有时可达到30-50只。群体成员的关系比较散漫,尤其是性关系松弛,雌性可以同许多雄性进行交配,但也有“爱情专一”的。
首领也是由成年雄性担任,有一定的等级关系,群体成员对首领有让路、点头哈腰、小声叫唤等顺从的表示,首领则以碰碰手、摸摸头部等动作以示应答。
群体中的成员常有变动,遇到机会时,可以脱离群体——叛变
,加入其他群体中,也有的老年个体常常哪个群体都不收留,只好单独生活。
有时不同群体间也会发生冲突,甚至偶有同类相食的现象。雄性长大以后,往往都要争当首领,只有体格健壮者才能取得胜利。不过,有时新首领的威信尚未建立,还要依靠旧首领很长一段时间的帮助。
到了黄昏时分,黑猩猩们就会纷纷上树去睡觉,一直睡到次日清晨日出以后。
对黑猩猩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以下文章:
》、《》
其实,说到社会性动物,大象也是一个典型例子,朋友们可以参阅以下文章(点击即阅):
》、《》
3.企鹅
企鹅是群居性动物。它们会在寒冷的季节里聚在一起,互相取暖,抵抗寒流。在繁殖季节,雄性企鹅会向雌性企鹅求偶,并在海滩上筑巢。尽管企鹅不是社会性动物,但它们会在群体中互相协作,共同保护未孵化的蛋和幼崽。企鹅通常生活在南极和亚南极地区,以及其他较为寒冷的气候区域。以下是关于企鹅群居性的特点:
大型群体:企鹅通常会聚集在一起形成大型的群体,这样可以提高防御能力和生存机会。在南极地区,成千上万的企鹅会聚集在一起,形成壮观的场景。
互相协作:企鹅之间互相协作,共同寻找食物和保护群体。在捕食时,企鹅会集体合作,通过围攻和协作的方式捕捉海豹和其他海洋生物。
共同繁殖:在繁殖季节,企鹅会聚集在一起形成繁殖群落,共同繁殖。雄性企鹅会在群体中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筑巢,吸引雌性企鹅前来交配。整个繁殖季节,企鹅夫妇会共同照顾雏鸟,直到它们能够独立生活。
保护机制:企鹅的群居生活还有助于保护它们免受天敌的攻击。当遇到威胁时,企鹅会迅速聚集在一起,通过集体协作和叫声等方式吓退天敌。
资源共享:在食物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企鹅通过群居生活可以共享资源,提高生存效率。它们可以共同捕食较大的猎物,或者通过互相传递食物来确保每个个体都能获得足够的食物。
企鹅的群居性有助于提高它们的生存机会和繁殖成功率。通过互相协作、共同繁殖、保护机制和资源共享等机制,企鹅在恶劣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和繁衍。
结语
群居性动物是自然界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生活方式,它们通过聚集在一起,互相合作、互相依赖,共同面对环境中的挑战和威胁。从蚂蚁到企鹅,从大雁到黑猩猩,群居性动物在各种环境中都能够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和繁殖成功率。它们通过分工合作、互相帮助、集体防御、共享资源等方式,展现出强大的适应能力和生命力。
然而,群居性动物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比如:如何在群体中保持秩序和和谐?如何分配资源和权力?如何应对外部威胁和竞争?
通过研究群居性动物的社会性行为和生态学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和生命的演化过程。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获得很多启示和经验,如何更好地保护和维护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谢谢阅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