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十问《中国社会科学报》

十问《中国社会科学报》

十问《中国社会科学报》■本版编辑:孙龙祝晓风■电话:010-6406459■E-mail:sl_ssic@163.comD8009年7月1日星期三本报介绍特别策划

■ 本版编辑:孙龙 祝晓风■ 电话: 010-64064259■E-mail:sl_ssic@163.comD82009 年 7 月 1 日 星期三 本报介绍特别策划,新闻 / 资讯要闻 包括主题文章与社论 / 时评深度 / 资讯 就学术界重要的问题所做的深入报道,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深入探讨学锋·争鸣 (单周) 学术争鸣的园地学锋·前沿 (双周) 前沿学术问题的探讨,前沿学术成果的发表评论 (单周) 专家、学者及读者就热点话题发表的评论对话 (双周) 著名学者与重要人士的访谈,以及重大理论话题的不同观点的对话《中国社会科学报》版面栏目第一板块马克思主义 (每月第 1 周)政治学 (含公共管理,每月第 2 、 4 周)国际关系 (每月第 3 周)哲学 (每月前 3 周)科学与人文 (每月第 4 周)文学 (含语言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史学 (含考古学)经济学 (含经济管理、统计学)法学社会学 (含民族学、人类学、人口学)教育学、心理学、军事学域外 国际学术界的动态、成果,重要的学术观点学府 / 学苑 关于全国各高校与社科院的话题、动态。 包括西方著名学府与中国著名学府的专栏介绍书品 以书为中心,以评论书为角度。

有“重读经典”、“每月盘点”、“阅读随笔”等栏目学林 以人物为中心,从人物的角度反映学界。 有“传灯录”、“新视点”、“学林往事”、“学术沙龙”、“学派介绍”等期刊 期刊界特别是学术期刊的话题文摘 集纳学术信息、学术观点后海 副刊,兼顾学术性、文学性、知识性,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有“说文解字”、“心灵之约”等理论 / 学术分学科的专题文章;该学科的学术动态,该学科最新成果的呈现学术副刊第二板块第三板块我们开通了网上投稿系统,欢迎广大社科工作者、 爱好者积极赐稿。当然, 我们也接受纸质邮寄的稿件。目前来看,全国高校、社科系统的专家、学者是我们的作者主体,国外学者的来稿在逐渐上升,国内的自然来稿也在稳步上升。 我们正以开放的、热诚的心态期待着国际、国内各界人士的赐稿。 广告方面,我们具有国家核发的广告刊登许可文件。我们欢迎社会各界,特别是社科界、文教界到我们这里来投放广告。由于我报覆盖面广、读者众多,广告会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问《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是面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全国性的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报》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战略部署,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 引导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 促进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而创办的。一、《中国社会科学报》是一份什么样的报纸?二、《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定位是什么?我们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服务党和国家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致力于推动理论创新、学术繁荣,是展现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前沿、 趋势和最新成就的学术窗口, 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爱好者共同的学术阵地。《中国社会科学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她最鲜明的特色是:思想的深刻性,学术的前沿性,解读的科学性。也就是说,她关注的是中国社会科学以及国外社会科学发展的新成果、新趋势、新方法、新问题,并努力做到以社会科学的视角观察与思考。 这是一份真正的哲学社会科学大报, 而不是普通地报道学术动态或通讯。三、《中国社会科学报》的特色在哪里?《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为国内新闻媒体领域的一个新兵, 要在全国发挥影响力、增大覆盖面、扩大发行量,就必须拓宽读者范围。

《中国社会科学报》 面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爱好者,其读者主要包括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社会科学专业人员、 研究生以及对社会科学感兴趣的党政干部。四、每份报纸都有自己特定的读者群,《中国社会科学报》这样一份严肃的理论学术报纸,她的读者面会不会比较窄?她的读者群是哪个群体? 选择高端,还是走近大众?五、中国报业近年发展很快,作为一份新创办的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凭借什么优势在报业中打拼?我 们 的 优 势 , 一 是 有 全 国 哲学 社 会 科 学 工 作 者 、 爱 好 者 的 大力 支 持 ; 二 是 我 们 依 托 中 国 社 会科 学 院 , 有 比 较 丰 厚 的 哲 学 社 会科 学 资 源 ; 三 是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杂志 社 有 一 支 完 备 的 、 高 水 平 的 编辑 队 伍 , 我 们 与 全 国 学 术 界 有 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关 于 中 国 人 文 、 社 会 科 学 方方 面 面 的 内 容 。 有 学 术 界 的 最 新动 态 , 重 要 学 术 成 果 的 发 布 , 权威 学 者 的 最 新 观 点 , 还 有 国 际 学术 界 的 重 要 信 息 ; 有 重 大 理 论 问题 的 探 讨 , 有 不 同 观 点 的 争 鸣 ,也 有 生 动 活 泼 的 学 术 副 刊 , 包 括书 评 、 学 术 随 笔 、 对 学 术 期 刊 的报 道 等 等 。

总 之 ,一 报 在 手 ,可 知天 下 学 术 。六、读者从贵报上能看到哪些内容?为办好 《中国社会科学报》,我们成立了编委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任《中国社会科学 报 》编 委 会 主 任 ,中 国 社 会 科 学院副院长武寅、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黄浩涛任 《中国社会科学报》编委会副主任,这说明中国社会科学 院 对 我 们 办 好 这 份 报 纸 的 高 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具备深厚的 理 论 学 术 积 淀 和 完 备 的 编 辑 出版 体 系 ,编 辑 出 版 的 《中 国 社 会 科学》、《历史研究》、 Social Sciences inChina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是学术界公认的核心权威期刊。 目前,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拥有专职采编人员 70 余人, 1/3 具有高级职称,中青年采编人员绝大多 数 具 有 博 士 、硕 士 学 位 ,大 多 来自国内外著名学府,学科范围涵盖哲学、文学、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 学 、 语 言 学 、 社 会 学 、 政 治 学 等等。

依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完备的 出 版 体 系 ,我 们 有 信 心 、有 能 力培养锻炼出一支政治理论强、业务水平高胜任工作的编辑记者队伍。七、《中国社会科学报》 的追求如此之高, 你们有一支怎样的办报队伍来实现这些追求?整个报业面临困难, 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报纸都没有市场。 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创刊前,我们做过多次调研, 多次邀请理论界和媒体的专家进行研讨。 从我们调研和研讨的结果看, 中国社会科学界需要一份定位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爱好者的报纸, 需要一份引领社会科学健康发展的报纸。 我们“逆势而上”,不仅是因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需要, 还因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给予《中国社会科学报》丰富的学术资源支持, 以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广大读者群和作者群。八、近年来,由于受互联网等新媒体冲击,世界报业普遍不景气。去年来,由于金融危机,不仅西方报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中国报业也出现不景气的状况,一些报纸已开始向网络化转变。 《中国社会科学报》为什么会选择在这种情况下“逆势而上”?创办这份报纸,是中国学术界多年的需要和要求。 这份报纸的问世,可以说经过了长期的准备。 中国社会科学院几年前就开始筹划,去年年初,正式决定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来具体编辑出版。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全力支持下,我们从队伍、组织、规章制度建设,还有物质 、技 术 等 方 面 ,做 了 大 量 准 备 工作,全体杂志社同仁及报纸编辑部的同志, 付出了大量的劳动。 2008年 10 月 9 日,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到今天已经九个月。 而编辑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报》的过程,也 就 是 我 们 准 备 《中 国 社 会 科 学报》的过程。九、你们创办这份报纸,经过了怎样的准备?十、你们如何接收稿件,是否刊登广告?美编:田俊 詹晨升 王林芝 王荣 校对:代海华 蓝云翔 张振 李凤伟 曹雪燕 倪琳 石生玲 武雪彬 肖宁 质检:孔雅君 胡荣荣 刘京维

上一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下一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一起读懂!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