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名人故居|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

名人故居|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

名人故居|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提起纪晓岚,我们最熟悉不过了,当年一部《铁齿铜牙纪晓岚》给我们刻画了这样一个清官的形象:他风流倜傥,能言善辩,幽默风趣,嫉恶如仇,上敢顶乾隆和珅,下敢怼贪官污吏

正史上的纪晓岚_纪晓岚实际_历史上的纪晓岚

提起纪晓岚,我们最熟悉不过了,当年一部《铁齿铜牙纪晓岚》给我们刻画了这样一个清官的形象:他风流倜傥,能言善辩,幽默风趣,嫉恶如仇,上敢顶乾隆和珅,下敢怼贪官污吏,看得人们十分解气。

那么,历史上的纪晓岚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正史上的纪晓岚_历史上的纪晓岚_纪晓岚实际

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观弈道人。清直隶献县(今河北省沧州市沧县崔尔庄)人。又因其北京虎坊桥寓所有一巨大太湖石,故又称孤石老人。

纪晓岚二十四岁时,考中乡试第一名,三十一岁中进士。

他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勤奋好学,博古通今。他襟怀夷旷,机智诙谐,常常语出惊人,妙趣横生,盛名当世,很得乾隆的赏识。

纪晓岚实际_正史上的纪晓岚_历史上的纪晓岚

纪晓岚故居位于现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241号,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纪晓岚在这里住了两个阶段,分别是从11岁到39岁和从48岁到82岁。纪晓岚于1805年去世后,因在珠巢街还有宅院,其子孙便将此宅“割半赁”与黄安涛,此后屡易主人。

纪晓岚实际_历史上的纪晓岚_正史上的纪晓岚

纪晓岚故居是两进四合院格局,占地570平方米,故居坐北朝南。

第一进院由大门、正房及倒座房组成。正门位于宅院的东南角,合瓦屋面,梁架饰有苏式彩绘,红油漆门板。倒座房在大门西侧,面阔三间,屋面及装修都进行过改建。

院的中央立有一石,据说此石是当年岳钟琪建房时,雍正帝御赐一块太湖石以作点缀。此石高七八尺,形如兔子,名唤兔儿石。

纪晓岚实际_正史上的纪晓岚_历史上的纪晓岚

在纪念馆与书房之间,院里还有一株高大的海棠树,这树曾记载着纪晓岚和婢女文鸾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海棠树下是纪晓岚与初恋情人文鸾的塑像,纪晓岚在看书,婢女文鸾在一旁弹琴,塑像栩栩如生,似乎主人依然生活在这里。

纪晓岚实际_正史上的纪晓岚_历史上的纪晓岚

院子的西侧有一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杜撰人物杜小月的塑像。

走进正房,三间一明两暗,中间堂屋是客厅,房内悬挂着启功题写的“阅微草堂旧址”匾额。

正史上的纪晓岚_历史上的纪晓岚_纪晓岚实际

来到纪晓岚故居,就不得不聊聊他生平的那些事儿······

纪晓岚与乾隆

纪晓岚的一生,跨越了清朝的三代帝王。

他出生于雍正时期,年幼时便有神童之称,乾隆时期,他第一次童子试就夺得乡试第一名。正因为才华突出,在以后数次的科考之中,他因为过于自满自负而被两次挡在功名的门槛之外。

三十一岁时,纪晓岚廷试二甲第四名,成为翰林院的庶吉士。从此,他便踏上了那条漫长而曲折的文学侍臣之路。

乾隆皇帝自带一种文艺青年式的附庸风雅,他一生作诗四万多首。从这一方面来说,纪晓岚的出现正对了乾隆的胃口。

纪晓岚实际_历史上的纪晓岚_正史上的纪晓岚

从踏上官场的那一刻起,纪晓岚的主要任务就是伴驾,也就是写写诗,作作文章,讨乾隆的欢心。

在乾隆的眼中,平时心情好的时候自可以拿纪晓岚来取乐,然而在国家政事之上,是没有丝毫发言权的。

这对于一位一门心思想通过一己能力报国的知识分子来说,莫不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晚年的纪晓岚,官拜从一品,官职很高,然而在乾隆皇帝眼中始终是文学侍臣。如果说报国无门,那就安心做学问吧。

正史上的纪晓岚_纪晓岚实际_历史上的纪晓岚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四库全书》成了纪晓岚唯一的寄托,他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去编修这样一本书,这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官修图书目录,也是现有最大的一部传统目录书。

纪晓岚与和珅

历史上的纪晓岚_纪晓岚实际_正史上的纪晓岚

历史上,纪晓岚与和珅二人并没有很多相处机会。而纪晓岚对于乾隆的态度,也直接影响了他对和珅的态度。

当纪晓岚三十一岁踏入官场时,此时的和珅只有四岁。而当和珅踏入官场大展宏图时,纪晓岚已过不惑之年,正在修书。

正如上文所说,纪晓岚的一生,主要职责是陪乾隆作诗,修书,编纂的一生,与军国大事并没有什么关系。

然而和珅就不同了,他确实是十分有才能的人,在外交、财政、人事、军事等方面均有涉足。同时他又是一把理财好手,深得乾隆器重,官拜一品,比纪晓岚官职还要高。

纪晓岚实际_历史上的纪晓岚_正史上的纪晓岚

和珅位高权重,有时私下会请纪晓岚为其作品润色,纪晓岚每每不敢拒绝,因此二人表面上关系还是不错的。但朝鲜使臣徐有闻说,和珅专权数十年,内外诸臣无不投靠,只有刘墉、纪晓岚、朱珪等人始终不依附。

在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下,作为一名清高的文人,想在官场上生存下去,他最大的让步,就是不肯依附,不同流合污。

官场沉浮

纪晓岚的才华是被当时的“文字狱”给埋没了。他官场沉浮,定然是有许多话要讲要说,但是,他说不出,写不下,只给后世留下一本薄薄的笔记《阅微草堂笔记》。这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感慨,是一生的写照。

晚年的纪晓岚在风雨中飘摇多年,为国效力的同时谨守本分,不惹是非。可见,他已经被官场磨灭了棱角,没有了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不过,也正是他的中庸和坚持,才让这部书得以见世,他的功绩值得后人称赞。

纪晓岚实际_历史上的纪晓岚_正史上的纪晓岚

他与同僚尽心创作的《四库全书》,是为乾隆皇帝及后人创下的一部巨作。“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这是他六十九岁时自题的挽联,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嘉庆十年,纪晓岚在京城离世,嘉庆帝亲赐碑文“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故卒后谥号文达,这是对他才学的认可。

想必,对纪晓岚来说,也是颇为安慰的。

资料来源:纪晓岚故居纪念馆、六月的自留地、四合院儿时光等

上一篇: 2016年九年级上历史教学工作总结.doc
下一篇: 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真的能与和珅抗衡吗?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