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疆域贡献,清朝第一。中华上下五千年,每个朝代贡献都很大,只是各有所长。
一、先秦时期:华夏民族形成,传统文化的滥觞
严格意义上讲,夏、商、周并不是“王朝”,充其量只是众多诸侯的“盟主”或者“共主”而已。我们所说的“王朝”,一般指的是秦始皇建立的“大一统”政权,但夏、商、周的历史影响也很大。
历史研究中,夏、商、周统称“早期国家时代”或者“三代时期”,也叫“先秦时期”,以区别是秦朝到清朝的历史。原因很简单,秦朝是个分水岭,前后两个时期的政治模式不一样。
先秦的历史贡献之大,怎么说都不为过。例如,宗法制度的建设,让宗法意识观念影响中华民族数千年,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基因。礼乐制度建设,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礼仪”与“文明”,中国的“礼仪之邦”由此而来。
周代推广分封制,诸侯开发边疆,与周边各民族长期交往,中华民族大体上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例如,起初被视为“蛮夷”的楚国、越国、吴国,在战国时期就是“华夏”的一部分,这就是民族融合的表现。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百家争鸣随之出现,成为中华文化的滥觞(起源)。例如,倡导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道家,让我们学会了保持良好心态;倡导改革、变法的法家,让我们学会了与时俱进;积极入世的儒家精神,让民族具有了责任感。
儒家对中华民族的影响,不必多说,至今犹在。汉武帝时期,儒家就成为了王朝的正统思想,持续了几千年。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报效国家,努力拼搏的人生追求,无不是儒家影响下的产物。
二、秦汉时期:确立“大一统”模式,打出“汉”的雄风
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位名人》中将中国史上的三位帝王列入:秦始皇、隋文帝、成吉思汗,自然有他的道理。
前221年,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中原,建立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推广郡县制,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还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影响深远。
秦始皇创建的“大一统”王朝模式,为历代所继承与发展,持续2千多年。欧亚大陆的两端,为何中国是统一的大国,而欧洲则分裂成众多“小国”,且没有统一的可能,就是因为他们缺乏秦始皇一样的人物。
欧洲崇拜的帝王,就是罗马时代的恺撒,即便他没有称帝,也不妨碍他成为“大帝”。但是,他们对秦始皇的评价,要远高于恺撒。原因很简单,恺撒缔造的罗马帝国,至今何在?中国则屹立于东方,唯一持续到今天,且继续发展壮大的“文明古国”,秦始皇功不可没。
秦朝对中国的贡献,属于“制度性”,而汉朝不但开拓了疆域,还打出了汉人的雄风,让“汉”成为强大、勇武的代名词。汉武帝反击匈奴,不是在边境地区抵御,而是主动出击,深入沙漠数千里作战,“寇可往,吾亦可往”。
历代名将毕生追求:封狼居胥、勒石燕然、饮马翰海,都是汉朝名将们创造,卫青、霍去病、窦宪,他们树立了榜样。班超更猛,“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经营西域多年,密切了中原内地与新疆的往来。
汉宣帝时,设置“西域都护府”,正式将新疆纳入版图。此前,汉武帝派霍去病收复河西走廊,设置酒泉、武威、敦煌、张掖四郡,也是开拓了疆域。今天,酒泉的地位尤其重要,是主要卫星发射点,推动了航天事业的发展。
三、隋唐时期:制度创新,兼容并包的风气,大气恢宏
从世界范围看,隋唐时期的中国,应该是最强大、最繁华、最发达、最先进的国家。论综合实力,没有人能跟隋唐掰手腕,即便是刚兴起的“倭马亚王朝”,更别说已经走下坡路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
隋朝存在时间很短,还不到50年,但影响力非常大,甚至超过了唐朝。我们熟悉的科举考试制度,就是隋朝的贡献。科举考试,意味着什么?以考试成绩论英雄,寒门子弟才有改变命运的机会,知识改变命运。
科举考试,是底层人民向上攀升的“阶梯”,是对贵族政治、门阀政治的一种冲击与毁灭。科举考试,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持续一千多年。近代以来,科举考试传入西方,成为“文官制度”的模板,更是“公务员考试”的前身。
沟通南北的大运河,至今仍恩泽华夏,也是隋朝的贡献。凭借科举考试、大运河的开通,隋朝足以叫板唐朝。可惜,隋炀帝太能挥霍,耗尽了国力,又被关陇勋贵抛弃,隋朝成为“短命王朝”,但唐朝基本继承其衣钵。
唐承隋制,唐朝对隋朝的制度建设,几乎是发展与完善,创新并不多。但是,唐朝开放、兼容的文化风气,能吸收来自周边各民族,以及外来的文化精髓,使得中华文化再次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得以持续发展。
唐朝,一个非常“自信”的王朝,对于外来的文化并不排斥,也将自己的文化传播到域外国家,为“儒家文化圈”的形成奠定基础。今天,海外华人居住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对世界影响之大,唐成为中国的符号,让世界记住。
四、两宋时期:科技创新,经济的繁荣
谈到两宋,给人的印象就是积贫积弱,更是“耻辱”,往事不堪回首。严格意义上讲,北宋、南宋都不是“大一统”王朝,只是“并立政权”之一而已。
北宋,不能收回“燕云十六州”,谈不上南北统一,至于西域、河西、辽东这些在汉唐时纳入版图的疆域,更是想都别想。南宋更惨,偏南江南不说,还对北方的金国“称臣”,连正统都保不住。
军事上,两宋确实软弱,没啥可圈可点,还都被游牧骑兵灭掉。1127年的“靖康之耻”,1279年的“崖山之战”,是宋朝的悲哀与耻辱。但是,两宋的科技、文化、经济,则是一流,是古代王朝的巅峰。
影响人类发展的“四大发明”,除了造纸术,其余都是在两宋成熟,并传播到域外,成为中华科技的象征。毕昇的活字印刷术,火器大规模运用于军事,指南针的定型,都是在两宋时期完成。
宋朝的科技发展,影响了人类发展,后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及麦哲伦能完成“全球航行”,离不开指南针。可以说,没有指南针,就没有新航路的开辟,就没有“大航海时代”,就没有所谓的世界史。
宋朝的文化,代表作是宋词,也是中国文化的符号。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艺术宝库的核心内涵。
宋朝的经济,也是封建社会的顶峰,打破了“坊市制度”,将商业区拓展到住宅区。海上丝绸之路,两宋时走向辉煌,此时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将大量的瓷器运输到国外,使得“瓷器”成为中国的象征。英文单词“China”,就是瓷器,就是中国。
五、元明清时期:明朝的“强硬”之风,清朝对疆域的奠定
单纯看疆域,不考虑实际控制,元朝最大。元武宗击败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之后,西部四大汗国纷纷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承认元朝皇帝是蒙古大汗。如此,名义上,元朝的疆域达到了多瑙河流域、两河流域。
即便只看中国部分,元朝贡献也非常大。例如,至关重要的两个地方:青藏高原和台湾,就是元朝时正式隶属中央,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知道,唐朝时期的青藏高原,吐蕃帝国非常强悍,还曾攻入长安,唐朝被折腾了很久。元朝之后的明朝、清朝,青藏高原也是华夏一部分,从未分出去。
明朝贡献是什么呢?西南设置贵州布政使司,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管理,而不是传统的“羁縻制度”,换取名义上的承认。一度收复安南(越南)。郑和下西洋,传播国威,是中外友好往来的象征。编纂《永乐大典》,传承中华文化,被誉为“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没有汉唐的和亲、两宋的岁币”,是一个民族“刚强”与“不屈”的表现。明朝的骨气,我们不得不佩服。天子亲自守卫边境,保卫农耕文明,怎么说都是值得敬佩。
清朝的历史,前期与后期评价差异太大。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单纯论疆域贡献,清朝第一,这是事实。要知道,奠定现代中国版图基础的,就是清朝,而不是汉唐、元朝、明朝。
中国的疆域是一个不断开拓的过程,是各民族一起缔造的结果。汉朝时期,夺取河西走廊,在新疆设置西域都护府,又开发西南。唐朝时,设置安北、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名义上统治了西北、东北、漠北。
明朝时期,设置贵州布政使司,直接管理,还进行“改土归流”,由朝廷直接派人管理西南。东北设置奴儿干都司,名义上疆域抵达北冰洋附近。但是,明朝对少数民族,以及对边疆的管理,与汉唐时期的“羁縻制度”差别并不大,谈不上有效管理。
所谓的“羁縻制度”,就是中原王朝以武力作为后盾,给予经济上的好处,换取当地首领的承认与朝贡,并接受册封,取得名义上的统治权。但是,此种管理模式并不稳定,一旦中原王朝衰落,这些首领往往起兵叫板,王朝的边境线是一缩再缩。
例如,唐高宗时唐朝疆域达到顶峰,是1237万平方公里,但实际能控制的并不很多,也就传统的农耕区域而已。明朝鼎盛时期,也是一千多万平方公里,情况跟唐朝差不多。如此,唐朝、明朝衰败后,疆域越来越小,原因就在这里,而“丢失”的土地,几乎都是“羁縻土地”。
论疆域的管理与贡献,我们必须佩服清朝的手腕,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管齐下之后,几乎都是“直接管理”这些民族地区。例如,蒙古草原地区,设置“盟旗制度”,各部落去哪里放牧,都是朝廷说了算。
西南地区,继续明朝的“改土归流”,也是朝廷直接管理。西域,灭掉准噶尔汗国后,设置伊犁将军,直接管理新疆地区。青藏高原,驱逐准噶尔后,设置驻藏大臣,也是直接管理。东北地区,也就是清朝的起源地,自然是直接管。
对边疆的控制能力,汉朝、唐朝、元朝、明朝,确实不如清朝。当然,清朝之所以能够这么做,而之前王朝做不到,原因众多。除了大环境比较好,也跟清朝的统治策略有关,我们必须承认其历史贡献。当然,清朝后期另外说。
总之,中华上下五千年,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贡献,只是各有所长而已。每一个朝代的进步与成就,都离不开上一个王朝的功绩,属于继承与发展。例如,没有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府,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明朝设置的哈密卫,不断加强中原王朝与西域的联系,清朝又岂能控制得住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