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成都文殊坊文创圈古建文化探源

成都文殊坊文创圈古建文化探源

成都文殊坊文创圈古建文化探源今天的文殊坊文创圈内的川西民居建筑群落凝重端庄,气势恢宏,彰显着东方建筑的辉煌历史,完美地弘扬了“泛东亚建筑风格”尤其是成都院子里的五大保护院落的独特设计和建成

“历史升华建筑,建筑谱写历史”成都正在建设全面体现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理念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文殊坊作为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之一,其建筑精美细腻而熠熠生辉,建筑文化源远流长而映耀日月。今天的文殊坊文创圈内的川西民居建筑群落凝重端庄,气势恢宏,彰显着东方建筑的辉煌历史,完美地弘扬了“泛东亚建筑风格”尤其是成都院子里的五大保护院落的独特设计和建成,更是再现了古建筑“天人合一”的思想,具有天然的美学品格,它启示于人的至善至美之境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中国古典建筑、园林设计的美学思想,全面而深刻地精细再现。文殊坊的“成都院子”充分展示了中国古建筑、园林设计的群体之美、环境之美、自然之美,创造出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园林设计之美学思想的深厚文化底蕴。

成都历史文化底蕴_成都的历史和文化_成都历史文化简介100字

文殊坊再现川西民居建筑历史

3000年前,文殊院周围所在的区域是古蜀王城,刘备在这里开坛称帝,亦是古成都的中心城区。1400多年的隋朝,文殊院在这里开山立庙,自唐宋到明清,它是宗教、商业、民俗生活的中心,也是“太城”之所在。在民国时期,它是宦官名流,富商巨贾的汇集之地。文殊院区域,自蜀王开王城至今,虽经历了各朝的繁荣鼎盛和战祸损毁,依旧香火不断,人气不衰,沧桑巨变,兴衰荣辱,不但将文殊院区域锤炼成了中国西部的一块风水宝地,同时也孕育了成都人的处变不惊,淡定从容的人文气息。

成都历史文化简介100字_成都的历史和文化_成都历史文化底蕴

文殊坊以典型的川西民居建筑为纽带,以“九街十庙”和“街、院、巷”的建筑空间格局,构成了400亩的川西建筑风情群落。看青瓦白墙、雕花窗棂、飞檐斗拱,勾勒出岁月风霜,问脊禀彩绘、园林庭院、红木回廊,彰显出历史沉淀。而传统商业和传统建筑相互交融的文创产业化,描摹出一幅幅浓郁的川西传统建筑的风情画卷。

文殊坊建筑群落,重现了老成都的建筑肌理,“九街十庙,庭院艺坊”的格局,再现了“走大街、穿小巷、跨门道、进院落、上堂屋、入居室”的生活情趣,修复、重建后的街市里巷,完整地演绎了川西建筑院落文化,它囊括了老成都住宅的全部类型:前店后宅式、下店上宅式、平行二合院式、L型拐尺式、三合院式、大院套小院等形式,街巷连接,院院相套,曲径通幽,步移景异。川西民居建筑造型丰富,线条简练的磉蹬、挑枋、撑弓、吊瓜、雀替、挂落、童柱、驼峰、垂鱼雕刻精美的照面枋和连珠板、拴马桩、抱鼓石、门龙、门神、各种形式的雕花门窗和屋脊花饰应有尽有。

成都历史文化简介100字_成都历史文化底蕴_成都的历史和文化

文殊坊的院落文化是川西民居建筑文化的精华和点睛之笔。“院”是汇水聚财之地,“院”是纳凉健身之所,“院”是会亲待客之厅,“院”是制造氧气之园,“院”经历了4000多年的历史沉淀,传承至今依然是中国建筑文化精华之所在。在今天文殊坊成都院子酒店后面,巴金祖父李竹西的李公馆、爱道堂主持住宅、镖局传人的马家花园等五个古老的院落,分别分布在头福街和文殊院巷之间区域,使这里成为一座名符其实的川西民居建筑院落文化博物馆,这里处处渗透着老成都的民风民俗,成为成都城市记忆的汇集之地。

建筑名家纵论文殊坊建筑文化

文殊坊一期项目的规划建设,凝聚了建筑名家们的才华和智慧,也是他们的呕心沥血之作。已故古建筑学家、文殊坊总规划设计师庄裕光教授2007年在接受文殊坊杂志的访谈时,对文殊坊建筑文化作了大量的解读和阐释,庄教授认为:文殊坊项目的中心设计理念是“历史更新”所谓“历史更新”是指顺应东方建筑木质结构特征的一种建筑文化延续需求的产物,是具有历史文化的,得到国际认可的一种保护和维护历史建筑的理念。东方建筑多为木质结构,生命有限,为了传承建筑这样一部物化的历史,最大可能保护历史真迹,通过整体整合,还原历史原貌,再现历史真实,文殊坊的“历史更新”理念应运而出。庄教授还就当初文殊坊项目的规划设计中的一些具体情况作了介绍,他说,对于文殊坊的核心保护地段,我们根据其保存完好的建筑肌理,采取了原址修复和搬迁修复方式,对于保存较为完好的珠宝街28号、38号院落,我们采用的是原址原位修复,同时划出一个居民保护区,并将酱园公所街56号等地块中保存较为完好的房屋院落,异地迁建至该保护区。我们在不断深入调查和测绘中,又发现了几座具有保护价值的院落,并一一进行了精确的测绘,最后建成的共有五座完整保护院落,这五大院落汇集了川西民居建筑的精华,构成了一座川西民居建筑院落博物馆,这五大保护院落的规划设计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真实的再现。庄老最后笑着说,文殊坊项目(一期)在中房以保护历史为己任的开发建设下,得到了国内众多专家的肯定,著名的建筑教育家、城市规划专家朱自煊教授在考察文殊坊后就曾经说过,文殊坊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实物和文物,很好地还原了历史,传承了文化,对成都其他几个历史文化保护片区的保护开发都是很好的参考样板。

成都历史文化底蕴_成都的历史和文化_成都历史文化简介100字

同样是文殊坊项目的规划建设参与者的建筑师雍朝勉教授,在谈到文殊坊的“历史重构与优化,唤醒城市记忆”时他说,老成都过去的许多老街,多而不长,曲折幽深,大 小街道,相互交叉,从大街到小巷,从小巷进院落,给人一种领域感、归属感,给人以幽静与安宁,外实内虚,营造出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氛。我们根据这些成都民居建筑的典型特点,街坊的构成肌理,以及老成都民居建筑原原本本的构成元素,重新进行规划组合,以适应于人们的现代生活。这就是历史的重构与优化,既保留了老成都建筑的各种元素,又比历史自然状态更加优化了一些。“如今,穿梭于现代化城市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中,让人感觉城市失去了文化的沉淀,建筑没有了承载的历史。文殊坊的出现,再现了明清时期的历史文化,让人寻找到了一种城市的记忆。这样一种通过历史的重构与优化,再现老成都历史文化的理念是值得大家肯定和借鉴的”文殊坊作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整体上看是很不错的范本,它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业产品,而是一个建筑文化作品。作为一个曾经的参与者,我十分的喜爱和珍视文殊坊,对它不只是一种肯定,更多的是一种期待。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张先进教授在谈到文殊坊项目在国内的影响力和地位时,作出了以下几点首肯:文殊坊的历史保护层次处理得很好,有原汁原味保护下来的核心区域,作为一种古建筑艺术的观赏,也有适合于商业形态的街坊区,人们可以直接参与,还有与现代城市接轨的泛化区域,这样清晰的建筑层次处理在全国都是少有的。此外,文殊坊的总体风貌保存得好,也很贴近老成都的特色,在建筑上的工艺水平也是精致生动,和传统文化充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院落和街巷的再现,成为非物质文化的最佳载体,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在文殊坊项目中达到了完美结合。再一点就是整个项目很好地体现了“文化的复活”它不只是只注重文物式的保护,而是赋予了业态,让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商业业态中,这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历史文化保护形式。文殊坊项目不仅仅是为了开发而开发,而是为了保护而开发,这种历史文化保护项目的特殊定位,赋予了中房文殊坊项目的一种历史使命担当和社会责任,是中房为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作出的贡献,也是为整个老成都历史文化传承作出的贡献。

文殊坊典藏着川西民居精华院落

在中国古人的认识中,院落是有生命的、是最为享受的建筑空间,四面围合的空间模式,是中国建筑组群构造的唯一方式。古代先哲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庭院建筑中体现为建筑与自然的相近、相亲、相融,人们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享受着“明月时至清风来,形无所牵,止无所泥”的生活乐趣。文殊坊成都院子里的川西民居建筑保护院落,正是传承了这一院落建筑历史的精华作品。

成都历史文化简介100字_成都历史文化底蕴_成都的历史和文化

保护院落之一:头福街39号(原马家花园)“马家花园”在川西民居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建筑的特点,民国初年的砖木结构,砖砌拱门,以及保存完好的花墙,带有异域巴洛克遗风。上房和厢房的设置都是配合当时大家族的生活方式,做到“长幼有序,内外有别”装饰风格既有英国的端庄雍容,又有法国的纤巧细腻,长长的回廊引向后花园,风情万千。精致的窗檩,线条曼妙的飞檐,威武的石狮子,还有房顶上展翅飞翔的石鸟,处处展现出建筑的美感。院内花木、亭阁相依相偎,优雅宜人,可谓私家园林之精品。尤其是那一面花墙门楼,特别地引人注目,强烈地展现着那个时代整个院落的中西建筑文化的历史。

保护院落之二:珠宝街38号。“珠宝街38号”与其他院落形式不同,它充分体现了旧中国的“一夫多妻制”传说主人有一妻两妾,他和妻子住上房,两个姨太太各住东西两厢房,主人呼唤时则从连通上房的小门进入,平时各自只能在厢房活动,这充分反映了旧时代一夫多妻制留下的痕迹。院以正门延伸巷道为中轴线,共有“三进”沿着巷道两侧分布民房,每“进”前均有转拱门,整体呈现“出”字形。院落历经千年风霜,依旧保留下来了大量原汁原味的川西院落精华元素。

保护院落之三,珠宝街28号(原马家公馆)贾家公馆即原来的马家公馆,修建于民国十七年九月,穿斗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典型的三合院布局。主人马婆婆原名马腾辉,民国时期受过文化教育,而且出身于武林世家,文武双全,后来马婆婆嫁给了国民党要员贾局长,贾家公馆由此而来。相传,因为马婆婆虽嫁入豪门为人却很平和,乐善好施,所以在后来的历次风波中得以逃生,也使得马家公馆由此可以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公馆大门门斗装修精致,木刻构件线条流畅,动物造型栩栩如生,大门入口与街面成20多度夹角。三合院不设东厢而使庭院开阔向东。相传因为主人信奉道教,崇信“紫气东来,朝阳纳福”可见当时的建筑文化中已经融入了宗教的意识形态。公馆内的石雕通风孔、大门窗花、撑弓、门斗、双锤柱等建筑符号、结构布局、整体风格都代表了典型的四川民俗民居。

保护院落之四:酱园公所街56号。它是一座标准的三合院建筑,上房开阔,房屋高朗,相传是明末清初“酱园公所”的办公场所。该建筑“烈日不怕晒,下雨不湿鞋”无论何种天气,都可以轻松自如走遍全院,它体现了川西民居不怕日晒雨淋的主要特色。传说满清年间,做酱油的都是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其中有一个最早做酱的叫卓秉括,他辞去宰相之官,回乡经商,他做的太和酱油远近闻名。有一次酱油瓶打到在地上,酱油流出来香气四溢,因故后来许多卖酱油、卖醋的商人都汇集到这里来,并在此还成立了行业协会——酱园公所,也因此有了酱园公所街。公所修建成“八”字型,大门斗,门口是一个斗大的“酱”字,现在呈现的酱园公所保留修复了民间挂落与横坡、檐廊、正厅、与厢房交接处、次间窗花与挂落、檐廊吊瓜等典型川西民居建筑特色元素。而酱园公所56号不仅沾宰相之气,还浴佛家之福,这里还曾经是与文殊坊一墙之隔的爱道堂主持的住所。

成都历史文化底蕴_成都的历史和文化_成都历史文化简介100字

文殊坊里的网红打卡“明星建筑”

文殊坊是川西民居建筑群落的汇集之地和院落文化博物馆,除了前面已经介绍了的精华保护院落外,还有很多的建筑大观和网红打卡“明星建筑”它们深受广大游客和建筑人士的喜爱,其中的文殊坊牌坊、五岳宫、殊德医馆、肇第、院子酒店东门楼等“明星建筑”具有很好的文化性和代表性。

成都的历史和文化_成都历史文化简介100字_成都历史文化底蕴

分布于文殊坊东门、南门、西门的三个牌坊是游客进入文殊坊的大门和“见面礼”东门牌坊位于酱园公所街的东端接草市街,南门牌坊位于白云寺街南端接银丝街,西门牌坊位于文殊院街西端接人民中路。东西门两个牌坊外观造型基本一致,南门牌坊造型略异。文殊坊牌坊造型唯美精巧,做工精雕细琢,下方的汉白玉基石牢固有力,上方屋脊翘角展翅欲飞,是文殊坊赐予人们最珍贵的“见面礼”。

在文殊坊五岳宫街28号,从成都院子的正门进入,你会在院子中间看见一座雄浑巍峨的古建中式宫殿五岳宫,五岳宫始建于明清年代,巨大的门匾上“五岳宫”三个大字是由华人首富李嘉诚的风水顾问、第七届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所题写。五岳宫是成都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之一,处于文殊坊片区的中心区域,是非遗文化一条街的地标性建筑,五岳宫街即以此命名。“五岳”,是中国汉文化五大名山的总称,“岳”为山之尊,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古时把我国的几座名山合称为“五岳”。成都院子里的五岳宫,是在原址重建而成,是古代文化遗存的一种象征,这里“享洞天福,人事兴旺”。

五岳宫的一楼大厅里,天花顶上有浓厚的东方艺术,彩绘图案绚丽多姿,含义精深,而各种餐具和家私却又是海派的奢华,中式的典雅与西式的奢华在这里交辉相应,和谐而美妙。如果坐电梯直上二楼,便是古色古香的宫殿厅堂,高高的堂梁上悬挂着雍容华贵、充满宫廷气派的龙头宫灯,大叶紫檀——群仙贺寿罗汉床、大叶紫檀——莲花宝座椅,鸡翅木——明清官帽椅,分别摆放于“泰山”“华山”等五大包间中。坐在尽显王官贵族地位象征的“官帽椅”上品尝着五岳宫的私房菜,颇有王者风范。如果在这座古建筑中,再邀三五好友,品一壶好茶,吃一顿美宴,也许关于成都文殊坊的建筑文化,你会别有一番更深刻的领悟和感受。

位于文殊坊白云寺街60号的“殊德医馆”是一座造型古朴大气,庄严巍峨的川西古民居建筑,它占地面积达5000平米,在成都乃至全川很少见到有如此巨大体量的单体古建筑。它的内部共有三层楼,其布局大气高朗,恢弘空旷,完全是宾馆博物馆级的配置标准,厕所也是“星级标准”一楼大厅的中医药品及中草药实物展示,对游客提高中医药文化的了解和认识非常有意义。顺便说一下,殊德医馆大厅里地面上的“麻将”也许是你一生中看到的最大的“麻将”一张麻将牌上竟然可以站立四个人,如果不信可以去试一试。

成都的历史和文化_成都历史文化简介100字_成都历史文化底蕴

白云寺街上的肇第老门楼,其造型别致,层次丰富,威武雄伟,十分“扯人眼球”整个老门楼从外到内,均由清一色的黑灰砖砌成,外门楼呈“八”字形向外敞开,高大的门楼约有10米高,近处需仰望才可看到其顶部造型和图案。整个门楼没有太多的复杂的装饰,却依然展露出它的巍峨雄姿,琅腰曼迥,让人流连忘返。特别是肇第内水泥浮雕墙上的“老成都地图(正面)”和“文殊坊都是禅林图(背面)”对于游客了解老成都地域人文十分有益,耐人寻味。据记载,此门楼为石肇武公馆留下的遗物,石肇武本是川南屏山人,1933年川省内战,石兵败。“肇第”二字为刘文辉题写。

位于头福街的成都院子东大门楼,是一个很有建筑创新和文化魅力的大门,它不同于四川各地普遍的青砖灰瓦大门设计,而是大量的使用红砂石材作门楼的支撑框架造型,并配以画栋雕梁的窗花和装饰图案,辅以青砖灰瓦,同样用红砂石打造的一对生龙活虎的石狮子,更是栩栩如生,画龙点睛。大门的上方中央,配以名人流沙河先生题写的“成都院子”门匾,加之红色的大门,整个门楼端庄、秀丽和喜庆,常常会吸引游客在此驻足观赏,打卡留念或发个抖音。

成都历史文化底蕴_成都历史文化简介100字_成都的历史和文化

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文殊坊,是一座川西民居建筑文化的博物馆,是老成都建筑文化的一个集体缩影。我们坚信,成都文殊坊文创圈的川西民居建筑院落和建筑文化,一定会在成都这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大放异彩!

上一篇: 海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机构职能
下一篇: 成都为何有“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