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此间乐不思蜀(此间乐不思蜀什么意思)

此间乐不思蜀(此间乐不思蜀什么意思)

此间乐不思蜀(此间乐不思蜀什么意思)“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此间乐不思蜀(此间乐不思蜀什么意思)这是三国蜀汉大将军在生命倒计时给后主刘禅的密信,也是三国中最让人潸然泪下的一封信。有人说,后三国时代,姜维死后,蜀汉的最后一缕精气神不复存在,蜀汉的信仰也一瞬间土崩瓦解。也有人说,读《三国》的时候,一读到姜维之死,便语气哽咽,再也读不下去。三国之后,时代走过魏晋唐宋,又

“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此间乐不思蜀(此间乐不思蜀什么意思)

此间乐不思蜀(此间乐不思蜀什么意思)

这是三国蜀汉大将军在生命倒计时给后主刘禅的密信,也是三国中最让人潸然泪下的一封信。

有人说,后三国时代,姜维死后,蜀汉的最后一缕精气神不复存在,蜀汉的信仰也一瞬间土崩瓦解。

也有人说,读《三国》的时候,一读到姜维之死,便语气哽咽,再也读不下去。

三国之后,时代走过魏晋唐宋,又一脚跨越元明清,历时一千八百年。

可几番斗转星移,人世间沧海早就调了头,时至今日,仍有人为姜维之死意难平。

姜维一生,起伏不定。

在事业开局就屡遭上级打压,好在贵人诸葛亮慧眼识英雄,将他收入麾下。为了报答恩师,他弃暗投明追随诸葛亮,一生致力于为蜀汉续命,然而始终敌不过天命,最后国破身死,带着那个没完的复国大计和满腔遗憾离开人世。

他有远志,不再当归,为了报答诸葛亮的知遇之恩,他忠心如比干,用尽余生三十年,双手托起蜀汉的半壁江山,用一生行动践行恩师之托。

忠肝向着蜀汉,义胆朝着成都,撞南墙不回头,执念一起,千载难消。

这是他的归宿,也是他的人生主题。

姜维出生于天水冀县,少年时,他的家乡还归汉朝所属,只是不知为何,在他成年时,自己出生的热土一下划归到了曹魏境内。

从此,他和乡亲们摇身一变成为了魏国人。

朝为汉人,暮为魏民,老百姓们别无选择,无论对前朝有多不舍,可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年轻的姜维有万丈雄心,他喜好经学,常年捧着郑玄的书攻读到废寝忘食。但那会的他还是天水的一名参军,放在现代来说,就是一名军事顾问,属于芝麻大小的官。

在那个战乱年代,姜维能守得一方净土手不辍卷,日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他的这种报国雄心虽然不说,但懂者自懂。

一个人能否在日后走得长远,就要看他是否有万丈雄心。

即使身为一个小官,他依旧没有丝毫懈怠,每天在职位上鞠躬尽瘁,从来不敢马虎。在诸葛亮攻打祁山时,姜维还为当地太守马遵出言献计。

但可惜马遵是个庸才,他怯于诸葛亮威名,怯得要命。

当时诸葛亮大军还未来袭,他自己先溃败逃亡,期间还几度猜忌姜维,更在危急关头紧锁城门,把姜维推出城外。

这时候的姜维无奈道仰天长叹——大丈夫还没一展抱负,就受这种窝囊气。

他心有怒火没处释放,欲展开自救,与诸葛亮大军决一死战。

而诸葛亮何等人也?他可是蜀汉的灵魂人物。

他知道姜维的雄心抱负和个人能力,毕竟,一个有着盖世才华的人,走到哪儿都能熠熠生辉。

当诸葛亮在天水战场吃了小亏时,就对用计者姜维开始好奇。

缘分说来妙不可言,没过几天,在看到于万军之中姜维的勇猛时,诸葛亮直接心生怜惜,巧设计谋将姜维挖过来,许以高薪工作,更是抬高了职位,让姜维迅速在蜀汉获得了归属感。

一段生命的传奇,就是从遇到贵人开始,也从自救开始。

不得不说诸葛亮用计攻心为上,一下子获得了麒麟儿姜维的尊敬,也为蜀汉挖到了一块擎天大柱。

所以说,诸葛亮是姜维的贵人,从此,姜维的人生得以逆风翻盘,上一秒还是魏国不起眼的参军,下一秒青云直上做到了蜀汉大将军位置。

对于姜维,诸葛亮是真心喜欢,他逢人就夸:“天水有异才,姜维是上士”。收服姜维后,他将大半生所学悉数教给了姜维。

他真的对姜维疼爱到了骨子里,这种疼爱,或许是源于师父对徒弟的殷殷期望,也或者是一个父辈对于晚辈的怜惜之情。

诸葛亮的爱才之心,姜维记在心里看在眼里。在诸葛亮走后,姜维直接挑起了大梁,面对这一个江河日下的蜀汉王朝,他依旧面无惧色,意图改天换命,将挽救蜀汉于危亡。

丞相走后,蜀汉气数开始消散,很多人才逐渐向吴魏流去。只有姜维驻守剑阁,日夜训练,意图抵挡曹魏南下大军。

为秉丞相遗志,姜维九伐中原,屡战屡胜,屡战屡败,屡战屡平。

很多人说蜀汉国力空虚,姜维多年北伐,是莽将而非儒将。

那么,他真的是穷兵黩武吗?

非也非也。

当时蜀国山河日下,吴魏两国虎视眈眈,姜维伐中原出祁山,目的是唱一出空城计。

师从诸葛亮,他当然懂用兵之道。

用兵在诡不在多,只有虚张声势,才能让敌国边集中兵力进行防守。

因为有姜维镇守蜀汉西部边防,几十年来得以让成都安宁,后主高枕无忧。

很早的时候,诸葛亮就夸过:“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其人,凉州上士也。既有胆义,深解兵意。”

姜维是一根筋,他每每想到老师的夸赞,就热血上头:“既然老师如此器重自己,那维只能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大江东去浪淘尽,前三国时代的英雄人物一个个凋零。后三国时代的英雄虽然不少,但光芒始终被前者替代,能与前者相提并论的屈指可数,姜维算一个。

在后三国时代中,魏王子曹奂评价姜维:“蜀所恃赖,唯维而已。”整个蜀汉,只有姜维这根顶梁柱在独自支撑,有这根柱子立在成都平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曹魏别想南下灭蜀。

可惜后主难掌大局,魏国蠢蠢欲动。

魏国纵有千军万马,却始终不敢正面和姜维对抗,要想进攻长安,也只能用暗计偷偷翻越剑阁险山,避开姜维锋芒才行。

于是,在邓艾和钟会这两个魏国顶尖军事家的联合攻击下,才得以让蜀汉归降。

这一年是公元263年,姜维61岁。

蜀汉遭难,后主刘禅率先出门投敌,姜维悲愤大呼:“我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蜀汉归降,这是姜维最不愿看到的结果,但他无能为力,可为人臣子,君让臣死他不敢不死。

普通人到这一步,早就归顺屈服,但是姜维却成这一口气,欲以一己之力回天翻盘。

在姜维生命的最后关头,他依旧想为为老师诸葛亮和蜀汉博得最后一口气,这种执着气冲九霄,誓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勇士气概。

蜀汉国力衰微早就显而易见。

成都被攻陷,主子投降,姜维作为臣子,是别人眼里的降将。

其实到这一步,姜维知道自己已经尽力,他早已无愧于恩师诸葛亮和蜀汉,更无愧于自己内心,可他仍旧执拗不已,千方百计寻找对策意图改天换日。

这边后主在魏国享乐,说着意味深长的:“此间乐不思蜀。”

那边在夹缝中的姜维,正在愁眉不展。

忽然一日,他心生妙计,找来钟会谈判,假装投靠钟会,极力鼓动钟会离间邓艾,并自立为王。这就是著名的“一计射三贤”,此时的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使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计谋,就是为了帮助后主复国。

不得不说,这个计划是一条狠计,姜维发起狠来连自己都算计在里面。

在计划推行前,他给后主写了一封密信:“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这23个字组成的信简短有力,诚挚坚定,感人程度不亚于他恩师的《出师表》。

然而人算十筹,终亏一篑。

临行起义前,姜维复国大计被猪队友泄露,最后死于乱军之中。

这一年是公元264年3月,姜维62岁,他死在了乍暖还寒的春季。

纵观姜维一生,也曾几经大起大落,他原本可以不用这么执着。

在后主无道之时,他大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便打发日子,可他不能,因为自己肩负的是诸葛亮深沉的重望,为了追追逐恩师的脚步,他不能倒下。

如此拳拳报国之心,在后三国时代,也寥寥无几。如果说,诸葛亮是前三国时代里,蜀汉的精神支柱,那姜维就是后三国时代里,蜀汉最后的骨气。

姜维死,季汉亡,整个三国历史,开始了新篇章。

巴尔扎克说:“拼着一切代价,奔你的前程。”

人的生命在于执着,只有拼命往前跑,才能看到理想的种子开花。

虽然姜维拼尽全力去奔赴人生盛宴,却始终没有达到梦想。

可他生而执着,不到坚持到最后,绝不言败,活着就已经顶天立地,倒下去也是筋骨顽强的巨人。

执着坚韧,永不言弃,但有最后一口气,也要撞破南墙绝不回头,这便是姜维的名片。

两百年后,学者范缜评价他:

比干之心,七窍列角。

一千年后,胡三省评价:

姜维之心,始终为汉,千载之下,炳炳如丹。

姜维那颗执着的心脏,历经千年仍在跳动不已,后人每每读起姜维,仍会感受到他胸腔那种执着有力的脉动。

人生浮沉,历史轮回。

姜维教会了后人不管前路如何坎坷,依旧无所畏惧向前奔跑。

只有永不言弃,才能看到希望,就算前人倒下,我们也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进。

上一篇: 道家手势(道家手势图片大全)
下一篇: 个人简历籍贯写什么(个人简历籍贯写什么江苏省)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