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一、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对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特指: 社会主义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①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经济形态、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人民富裕程度、地区差别状况、经济政治体制、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实现目标等方面。从发展水平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从实现目标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长历史过程的初始阶段。决定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性质的主要因素: ①以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②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③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指导地位的确立。其中决定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性质最主要的因素,是公有制在社会经济中居主体地位。决定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的主要原因: ①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②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③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①认清中国的实际,最重要的是认清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也是认清社会主义建设一切基本问题的根据。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第四部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第一章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一、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历史依据),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时代背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现实依据)。

二、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

(1)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3)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4) 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胜利实现现代化的科学理论,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上一篇: 考研政治毛概冲刺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下一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