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社会情感技能:从概念框架、心理机制到干预手段|沙龙回顾二

社会情感技能:从概念框架、心理机制到干预手段|沙龙回顾二

社会情感技能:从概念框架、心理机制到干预手段|沙龙回顾二越来越多经济学家开始关注社会情感技能,也有更多的研究证明了社会情感技能对于人们生活水平和发展的重要影响,而在中国的语境下,还需要加上“尤其”一词,因为中国的变化尤其快

国际知名智库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政策研究、教育规划对世界教育的发展有独特的影响力,2018年OECD推出了一项大型跨国调查项目——青少年“社会情感技能”(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评估项目,测评参与城市和国家的学龄儿童和年轻人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OECD的研究认为:社会情感技能对生活水平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快速多变的世界里需要一种独立判断行动,以调整自己的内心世界的能力;社会情感技能对今天的劳动市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人口的劳动生产。

那社会情感技能分别是什么?是如何影响人的发展?如何提高社会情感技能水平?本文来回答这些问题。

社会情感学习_情感社会学案例_情感社会学案例分析

曾晓东,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越来越多经济学家开始关注社会情感技能,也有更多的研究证明了社会情感技能对于人们生活水平和发展的重要影响,而在中国的语境下,还需要加上“尤其”一词,因为中国的变化尤其快,我们在乡土社会里所熟悉的一切的价值体系,在今天的快速的城镇化下开始变化了,我们面临着由乡村封闭社会到城市开放社区里的独立个体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关注人们内心的紧张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我国的发展目标已经从经济增长走向well-being society,幸福的社会本身已经变成了发展的指标,而不仅仅是手段,中国人对提高社会情感技能水平的需求不断上升。

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状态里,OECD开展了社会情感技能的评估项目,它使用的概念框架是大五人格模型。

概念框架:大五人格模型

大五人格模型是对人格描述模式的提炼,是在全球范围搜集各种各样描述人格的词汇,根据这些词汇不断地明确特征,逐渐通过分类形成的一个经验概念。它和任何一个理论都没有关系,是人类经验的总结归纳。

社会情感学习_情感社会学案例分析_情感社会学案例

大五人格的五个维度

那么大五人格到底有什么用呢?首先会对认知有影响,我们来看下面这个基本模型。我们把认知和社会情感技能当成是两个独立的变量,社会情感技能会影响下一个阶段的认知,下一个阶段的认知又会影响形成新的社会情感技能。

社会情感学习_情感社会学案例分析_情感社会学案例

OECD的另外一项研究显示,1979年和1999年的相关数据显示,高中毕业7年后的平均周收入和认知和社交技能有关,也就是说不仅你的认知影响你的收入,你的社会情感技能水平也影响你的收入。

那是不是大五人格每一项都高就是好?不一定,大五人格每一项都代表了一簇相关的想法、感觉和行为,对你的影响结果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的研究中各有体现:

社会情感学习_情感社会学案例分析_情感社会学案例

△ 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

社会情感学习_情感社会学案例_情感社会学案例分析

△ 大五人格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从人格到心理机制

社会情感技能的测量结果只是说明一种状态,最终还是要指向具体的干预手段。但是在干预之前需要明白另一个概念,就是心理机制。心理机制会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当我们试图对孩子进行干预的时候,需要启动心理机制才能对它进行干预的。比如你的目标是想要儿童学习某一样知识,但你的方法需要符合儿童的成长规律,光靠“背诵”就是不了解儿童社会情感发展心理机制的一个表现。

我们来看一下心理机制包括哪些:

社会角色理论

社会角色理论简单来说就是“他成为什么样子是你期望他成为什么样子”,人在社会有各种各样的角色,每个角色背后都有一整套的期望、准则和行为,他每天的行为都会受这个角色影响。这个理论广泛的用在性别研究,女性之所以成为女性,是这个社会让它成为女性。

同样的,如果我们要培养孩子一种社会情感技能,例如尽责性,我们就需要给孩子一个角色,让他在这个角色里面认识到责任、义务、行为方式、规范等等,这样孩子才能够去真正的去认同它。

社会比较理论

社会比较理论是说个体在自我评价的时候,是通过和别人比较得出来的,这是为了减少不确定性。当一个妈妈一直告诉孩子“你很棒”,但是孩子在班级里面成绩总是排最后一名,他是不会形成自己很棒这种心理的。,比较是不可避免会发生的,这是一个自然机制,我们需要的是多元的比较而不是单一的用成绩来排名,我们要尽量地减少这种机制对孩子的伤害。

情感社会学案例_社会情感学习_情感社会学案例分析

亚群体的身份认同

一个人的对自己是谁的认识,是基于它所属的群体。你属于一个村镇、属于一个社区,这个本身的从属感会对你造成影响。给学生一个身份认同,是他形成自豪感和自尊的重要来源。

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一种学习过程和社会行为的理论,提出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获得新的行为。它指出,学习是一种在社会环境中发生的认知过程,可以纯粹通过观察或直接指导进行,即使在没有运动再现或直接强化的情况下也可以。

班杜拉开展了著名的“波波玩偶实验”:在学龄前的儿童面前就不停地用语言、用行为去攻击这个玩偶,结果发现儿童会学习成人的这种行为,就算不是现场,换成看录像也出现一样的效果。这就说明孩子是存在着社会学习机制的。

除了观察行为外,实验还发现孩子会通过观察奖惩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是一种替代性强化。所以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特别仔细地去设计奖惩机制,这会影响孩子们的社会行为学习。

干预的进行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带来了一个重要的流派——“认知心理学“,认知干预是目前心理学一个主流的干预策略。如果我们接受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那么我们就应该按照这个理论,让孩子进行角色扮演来学习这些必要的社会经验技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OECD用了社会情感技能(social emotional skills)而不是社会情感发展(social emotional development),说明它是可以改变和习得的。而且成熟定律显示各种大五人格的成熟的时候是青春期。所以在这之前进行认知干预是最为普遍,也是非常有效的。

我们是需要去构建一套新的东西,能够让孩子通过角色的学习、和同伴的比较、掌握一些概念、进行体验、练习,从而掌握必要的社会情感;同时让孩子学习掌握一些心理训练的方法,学会自我反思,学习画思维导图,学会进行戏剧表达,学会通过体育锻炼去改变情绪,学会通过和自己对话形成反思的机制。这些都是现代学习教育应该完成的东西,通过相关技能的学习去干预孩子的发展。

所以我们在乡村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情感技能课程,叫做“健康与幸福课”,目前在中国的三个县已经开展了,有3万多名儿童在接受这个课程。我们还进行课程效果的测量,看看这个干预对孩子是否产生效果。我们的测试题目报告生活的满意、自信、自我感知、对学校和学习的态度,还有自尊、主观幸福感等等。

社会情感学习_情感社会学案例分析_情感社会学案例

总结

社会情感技能在过去是自然形成的,比如非独生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学会观察别人,老大更容易有责任心;在相对贫困的环境里面人们更加有社会性,情绪更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自然形成的生态环境被打破了,因此现在需要构建一个相对人造的环境,来帮助我们的儿童去发展社会情感。

我们进行社会情感技能测量的模型是采用大五人格模型,不同的社会情感技能对人的发展影响也不同,但是社会情感技能的干预需要建立在心理机制的基础上,心理基础是孩子们形成社会情感的主要的机制,目前四个主要的社会心理形成机制中,我们更看重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它代表了一种心理认知疗法。

我们推崇社会组织通过社会教育,或者在学校里组织班主任课程,将这种社会情感的学习过程引入到学校体系里面去,帮助孩子发展他们的社会情感。启动学校内部的社会学习机制,以此来补偿社会的变化带来的儿童成长环境缺失。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资助者圆桌论坛合作举行了“OECD的教育规划模式与社会情感能力研究”沙龙,沙龙上介绍了OECD教育规划模式的发展及路径,并重点分析社会情感技能的研究发展,以回应这类型的研究对公共政策制定者、教育行动者的启示。本文是沙龙回顾的第一篇。

上一篇: 符合哪些条件可在重庆报名参加高考?教委详解高考报名新变化
下一篇: 甄嬛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人还是虚构的?乾隆皇帝的生母到底是谁?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