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利辛中学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利辛中学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利辛中学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利辛中学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利辛中学期中考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题总体评价结论:

(一)试题题型及分值比例

题型

分值(分)

所占比例(%)

选择题

30

30

非选

择题

列举题

24

24

辨析改错题

10

10

材料分析题

22

22

探究题

14

14

试题的题型与中考试题题型设置基本一致,让学生能从现在就认识到中考的考查方式,由于是阶段性考试,满分为100。但政史和在一起考,分值共200分,只给了90分钟的考试时间,安排不合理。

(二)考查内容的赋分比例

1、隋唐史共36分,占36%;两宋史共20分,占20%;蒙古与元朝历史共28分,占28%;综合部分共16分,占16%。由此可以看出试题侧重于考查隋唐及元朝历史,综合部分所占比例不大,试题整体安排合理,能够兼顾到各段历史。

2、政治史共45分,占45%;经济史共24分,占24%;文化、民族关系部分共18分,占18%;其他层面共13分,占13%。可以看出试题侧重考查古代的政治制度方面的内容,经济史方面的比例所占不大,不能完全考查学生的整体学业水平。

二、试题分析

1、整体成绩的分析

我校是一所县城中学,七年级共有40个教学班。我所任教的三个班级有六班、二十班、二十一班,平均分均在50分以上,优秀人数共20人,优秀率13%,及格的三个班共有62人,占41.6%,下面我以所带班级的成绩为样本,对这份试卷做了一些分析。

2、试卷综合评述及解题策略

(一)单项选择题

个别选择题由于注重知识的迁移能力,既考查基础知识又考查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选项的设置上增加了难度,因而错误率较高。失分率较高的有第10题,考查与南宋并立的政权,涉及政权较多,包括好几课的内容,侧重时空观念的考查,学生稍不注意就会导致失分。再如第15题选择题,考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涉及课题研究,就目前七年级的学生基础而言,尚未形成这样的思维方式,因此对于部分学生而言,难度较大。

选择题解题的策略:

1)熟记历史知识,灵活运用。这是学好历史的前提,基础知识不扎实,做题目时就会缺乏方向,缺少做题的依据,很难提高得分率。

2)做题小心谨慎,不盲目求快。我一再要求学生,每题做完之后,在心中默读一遍是否真的符合题意,考试最终追求的是结果,不细心是很难取得好成绩的。

3)审题时应注意:首先看时间和地点的限定,特别是时间的限定。把北宋看成了南宋,题目很难做对了;二要看条件范畴,注意考查的是事件的原因还是结果、是主观层面还是客观层面、是政治方面还是经济方面等;三要注意关键字眼,这能够帮助我们很快速的作出判断。

(二)列举题

整体上学生得分率不高,出错较多的有第16小题的第4个空,学生写不出“郾城”中的“郾”字;第17小题的第二个空,元朝设置什么机构来管理西域,学生在复习时不太注意这个知识点,导致失分较多。

列举题的解题策略:

做这类题没有捷径,要花费时间把教材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点等牢记,考试时多留心,填好之后最好将原题读一遍,检查一下语句是否通顺,避免出现应填人物时而出现填事件的错误。涉及到文件、著作等内容时,别忘记书名号。

(三)辨析改错题

第3小题考查北宋的基本国策,学生只看到半句话“宋朝重视科举制度”,就认为此题是正确的,并未把题目读完整,导致失分。第4小题考查宋金和议后的双方疆界问题,学生将“淮水”答成了现在的“淮河”,将古代地理名称与现在的地理名称记混淆了,出现了不该有的错误。

辨析改错题的解题策略:

与列举题相似,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平时注意积累历史常识,将比较相似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重点记忆,问题不大。但需要注意改错题的格式,将“ ”改为“ ”。

(四)材料解析题及活动探究题

第20题考查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问题,第一问中让学生结合《中国历史纪年表》回答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学生能答出政权并立,但是忽视了最后元朝的统一,所以失分较多,缺乏全面的、整体的历史观念。第22题活动探究题,环节二【和善友好的交往】涉及民族交往与对外交往,需要各举两例,学生误认为仅答出两例即可。最后一问考查学生对于上述材料的整体认知,平时学生训练的不多,多数学生得不了满分,答题时出现了重复的意思,不知应从不同的层面去作答,今后应对此重点讲解。

学生存在的问题:

1)对历史概念、历史事件识记和理解不准确。如列举两个唐朝的盛世,学生答出了隋朝的开皇之治,典型的知识点混淆不清。

2)书写不规范。字体潦草不清,答题混乱缺少条例性,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材料解析题的解题策略:准确(书写准确、内容准确)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避免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

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设问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的情况时,要用学过的知识来作答,答题时应切实符合题意,不能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

3)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设问出现,依据材料概括要点的情况时,答案需要从材料中去找,注意语言的组织要有条理。

三、通过上述分析,我认为在试卷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遗忘现象严重

2、历史概念混淆不清

3、审题能力有待提高

4、书写不规范

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依据教材,夯实基础。

一张历史试题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内容很多,但重点考查的是基础知识而且是主干知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阅读感知,探讨分析,掌握记忆方法,要求要求掌握重要的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线索、阶段特征等要点。

上一篇: 佛山市自然资源局印发《佛山市关于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及疑难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下一篇: 关于印发《惠城区自然资源局关于惠城区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试行)》的通知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