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农历三月初三,黄埔村热闹举办北帝诞庆典活动。南方日报见习记者陈文夏摄
黄埔村品质提升工程小景。受访者供图
成年男子玉虚宫内上匾,飘色“长龙”祠堂街热闹巡游,筵开600围台吃“阿公饭”……4月22日恰逢农历三月三“北帝诞”,广州黄埔村从一早就鼓乐喧天,因疫情暌违三年的“北帝诞”庙会民俗活动在这里热闹上演。村民们觥筹交错,庆贺全村富足兴旺、祈求来年幸福安康。
“黄埔”是广州享誉海内外的独特文化IP品牌,黄埔军校、黄埔古港、广州市黄埔区等地名都源于黄埔村。黄埔村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地之一,也是贸易全球化进程中重要的历史承载地和南粤水驿道文化的历史见证地。
岁月更迭、斗转星移。今天的黄埔村用“绣花功夫”进行品质提升工作,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古祠堂、古民居、古街道、古庙宇焕新颜,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升级改造的文旅街区带动村民致富,向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展示岭南水乡的文化肌理,点燃美丽乡村发展新活力。
如今,随着黄埔村集体物业(创意园)不断引进新兴业态、古村南广场项目加速推进、文商旅综合体项目明年动工,一幅新时代乡村高质量发展盛景图又在珠江边徐徐展开……
底蕴深厚造就“黄埔村现象”
从喧嚣繁华的新港东路进入黄埔村牌坊,红尘市声仿佛瞬间被隔绝在外,让人感受到大都市里难得的一份清幽。
青石板上的跫音、祠堂街边的青苔,似乎都在诉说着千年古村的深厚底蕴,昭示着穿透斑驳岁月的融入与回归。
黄埔村坐落在广州市海珠区东部琶洲岛上,三面环水,总面积60公顷。“凤浦”和“凰洲”均为黄埔村旧称,相传古时,有一只美丽的凤凰翩翩飞来黄埔村停留,“凤凰来仪”被村民视为祥瑞之兆,从此这里风调雨顺、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又有传说称,由于大量外国商船在明清年间经常汇集停泊于附近水域,洋人讹读“凤浦”为“黄埔”,黄埔村因此而得名。
黄埔村早在宋代已经开村,罗、冯、胡、梁姓宗族从宋代起相继来此定居,延绵为如今村里的四大姓氏。古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围绕村边兴建的8口池塘按《千字文》分别被命名为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不少街巷名称都带有“和”“仁”“善”“义”等字,如太和里、仁爱里、善德里、沙市义街等。“一代代村民耳濡目染,约束自我、教育后人,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心灵。”黄埔经济联社党委副书记郭耀辉说。
南宋时期,黄埔村已是“海舶云集之地”;清代“一口通商”时期,外洋船舶在该村办理卸货、通关和回程手续,形成“夷舟蚁泊”的景观,瑞典“哥德堡号”、美国的“中国皇后号”等著名商船都曾停泊于此。有专家曾指出,黄埔村是广州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关键点,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
独特的地理优势使传统的岭南文化与西方新的文化思想在黄埔村交汇、融合,一代代黄埔人从这里出发,越过伶仃洋,到港澳、下南洋,闯荡天下,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涌现出灿若星辰的历史名人:我国首位驻外领事、被海内外华人尊称为“黄埔先生”的胡璇泽,救孙中山脱险的“永丰舰”舰长冯肇宪,近代筑路先驱、勘测中国第一条西行铁路的胡栋朝,北美华侨教育的开山祖梁庆桂,我国制糖业大亨冯锐……工农兵学商,行行有精英,在中国近代史上形成了独特的“黄埔村现象”。
“广东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这四点都能在黄埔村找到渊源,可以说,黄埔精神是广东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郭耀辉说。
“绣花功夫”点“靓”美丽乡村
在黄埔村土生土长的冯国昌总喜欢在茶余饭后,在村里的街巷漫步,到祠堂里和老人们“倾偈”,感受古村鲜活的烟火气。
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冯国昌一家曾是村里第一个“万元户”。上世纪80年代,他放弃了“铁饭碗”下海经商,走南闯北,最终拳拳乡情促使他于90年代初选择回村发展,从事建筑行业。“我有一个愿景,希望记忆中那个环保、质朴、宜居的古村能够重现。”冯国昌感慨道。
很快,他圆梦的机会来了。以广州举办亚运会为契机,黄埔古港古村历史文化景区综合整治工程于2009年启动,确定古村保护区域18.6公顷,投入约5亿元,更新保护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古祠堂和景观节点,串联成3公里旅游主线路;通过市政工程、立面整饰、景观绿化、古建筑修缮和水利河道等五大工程对周边环境进行升级改造,初步建成黄埔古港古村历史文化景区。
在此后的十余年间,黄埔村在上级的关心和指导下,持续推进品质提升工作,巧用“绣花功夫”实施“微改造”“微更新”和“微手术”,确保精细建设、提升品位。在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黄埔联社、宗亲会合力筹集300万元启动资金,对3间祠堂、4间传统古建筑进行全面修缮,完成基本修复工作;按照修旧如旧、保护提升的原则,完成凤浦公园翻修整饰工作,提升古村新颜值。
作为村里企业的带头人,冯国昌也主动参与到黄埔村的多项品质提升工程中。去年,他的公司承接了村里的“品质提升一条街”工程,开展从拱辰里到村史馆的“微改造”。该工程主要包括古建筑修葺、绿化景观改造、灯光改造等,并在村头巷尾、房前屋后空闲土地增设石凳座椅、标识牌等设施,为文旅开发增加了一抹亮色,也为村民们增添了一个休闲好去处。
冯国昌欣喜地看到,品质提升工作点“靓”了古村的村容村貌,近年来,黄埔村接连被评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古村落、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广东“最宜居村落”等。
“今年,以黄埔古村品质提升项目专项债工作为契机,我们将推动古村进一步实现转型升级。”黄埔经济联社党委书记冯培智介绍,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旅游线路整修、传统建筑外立面整饰、南广场打造成城市客厅、水系生态围栏设置、生活垃圾配置提升等,力争将古村打造成为国内外商旅的中转站、会展经济和世界500强企业的中心。
筑巢引凤推动产业转型
烹茶、听曲、观花、抚琴……黄埔村履仁巷里的紫霞居古乐悠扬,这里正在上演一场春日雅集。琴箫爱好者身着古装,轮番登台献艺;台下坐满了慕名而来的观众,乐声、掌声、笑声此起彼伏。
村里人告诉记者,紫霞居为清代绣花社,原为冯氏家族的旧宅。近年来,冯氏宗亲完成紫霞居的修复工作,并引进了“广州箫笛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郭大强,打造成岭南箫笛文化艺术空间紫霞居分馆,陈列于此的各种笛箫、古琴,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气息,与古村古韵相得益彰。
“我们除了展示笛萧文化,还定期开展培训教学,举办公益科普活动。”据负责人介绍,2022年该空间线上线下共服务2.9万人次、开展活动75场,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黄埔村,类似的成功案例还有不少。例如问童子书局,原本是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古宅私塾,在诗人、书法家符马活的主持下,书局被打造成集书店与工作室为一体的新型文化空间,曾为李师江长篇小说《黄金海岸》、世宾诗集《交叉路口》等文学作品举办过发布会和研讨会。文化名人的汇聚有效扩大了黄埔村的“朋友圈”,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来村定居、创业。
近年,黄埔村着力盘活闲置物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全村拥有商铺公司总数158家,包括万胜汇、北岛创意园、华域创意园、大胜创意园、M+创工场等集体物业(工业园)等,均由黄埔经济发展公司统一管理运营。
以主打现代服务业集聚园区的北岛创意园为例,园区占地4万多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经历疫情冲击后入住率仍超过八成,入驻企业100多家,涵盖互联网、设计、外贸等不同业态。
据冯培智介绍,乘着推进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东风,在上级的指导下,村里今年将大力推进黄埔经济发展公司旧厂房的改造,投资5000万元建设面积约1.4万平方米、集多种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的大型购物中心,预计今年上半年动工;还将重点建设黄埔古村南广场项目,将原有破旧建筑进行拆、治、兴综合提升改造,打造成为城市客厅,该项目预计今年底落成。后续将引入集物联网、人工智能、软件信息为一体的智慧产业集群,形成文旅+服务+数字产业的发展体系。
“希望黄埔村通过打造‘产业新名片’,推动城中村治理再上新台阶,实现高质量发展。”冯培智对古村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南方日报记者毕嘉琪王涵琦
通讯员王子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