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清朝300年历史,从努尔哈赤开始,一共有12个皇帝,其中入关之后的2个皇帝有些特殊,在历史上都被有意无意的忽略,似乎比之前后的君主少了那么些存在感。这就是清朝第5位皇帝雍正和第7位皇帝嘉庆。
其实对于雍正来说,在整个大清朝中也算是很有作为的一个皇帝,只不过由于前面的康熙和后面的乾隆实在是风头太盛,以至于雍正在这其中的地位有些尴尬,甚至于历史上提到这段时期都只说康乾盛世,而不说康雍乾盛世。至于为什么这样的原因,小鱼在之前的文章《细看康乾盛世的历史功绩,可谓是十分辉煌,但也是清朝落后的开始》中也有说明,在此就不再赘述。
雍正皇帝要说话题性,其实在清朝也不算默默无闻,甚至于还十分热门。这就是关于雍正夺位的传说,但这段故事往往又被人归到康熙朝的九子夺嫡之中,并没有发生在雍正朝,所以不能算。雍正继位之后,对于历史的影响,也就只剩下设立军机处一事了。
后世的史学家往往将清朝康雍乾时期作为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巅峰,而其代表事件就是军机处的设立,这从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康熙时期的南书房议政制度,削弱了朝中六部衙门的实际权力,使得康熙时期的政治顽疾得以解决。
不过也正是由于军机处的设立,让臣子有权直接给皇帝上密折,使得雍正皇帝过于辛苦,最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在位仅13年。据《清史稿》雍正朝《起居注》等记载,雍正皇帝及位置后,基本上每日阅览各部奏折,及大臣密折7-8个小时,13年间所阅单是密折一项,就有数十万本,这还不算正常的普通奏折。不但如此,雍正皇帝还十分勤勉,精于政事从不敷衍,所批阅的奏折均认真批注,上千字的朱批也是十分常见。
正是由于雍正皇帝这样的勤勉,所以在历史上往往将其称为上承康熙,下启乾隆的有为之君,虽然执政时间不长,但解决了康熙时期的诸多弊病,充溢国库,整顿吏治,为乾隆朝的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过相比于雍正而言,乾隆皇帝的儿子,嘉庆皇帝,同样是上承康乾,下始道咸的皇帝,却显得有些平庸了。
民间曾有传说,说当初康熙传位给雍正,实际上是看上了雍正的儿子乾隆。同样嘉庆皇帝的即位也有类似的说法,是说乾隆皇帝看到了嘉庆的儿子道光,觉得他十分优秀,很是喜欢,在自己81岁的时候还带着绵宁参加游猎,为其引荐群臣,可见对绵宁的重视。所以,嘉庆帝又如同雍正一样被放在了比较尴尬的位置。
再看嘉庆继位之后想比雍正,实在是乏善可陈,唯一一件事情也就是诛杀和珅。或许嘉庆是由于乾隆在世的时候,受了和珅不少气,所以在乾隆死后十几天,嘉庆就迫不及待的杀了和珅。很多人觉得这是嘉庆英明果断之举,但在小鱼看来,这么着急忙慌的下手,似乎还有些心虚的成分,若不赶紧杀了,怕和珅威胁到自己皇位。这就足以证明嘉庆帝丝毫没有清朝先祖们的魄力。
再有就是,嘉庆皇帝虽然诛杀了和珅,历史上评价他是个反腐皇帝,但是大家忽略了另外一点,那就是对于和珅遍布朝野的同党,嘉庆皇帝并没有追究责任。咱们按照和珅所贪污的银两计算,相当于清朝15年的国库收入,这么巨大的财产数额,那么与之相关的贪官会有多少?可以想像,一定是个恐怖的数字。然而嘉庆皇帝却在这个时候停手了,这让小鱼这么来评价,正所谓除恶务尽,这样庞大的一个贪腐集团,只诛其首,有用吗?
还有一句俗话叫做“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个通俗的说法,又让小鱼不经联想到,难道嘉庆皇帝
就这么没见过世面,一下得了15年的岁入银子,就觉得自己发财了,其他的小贪官,小苍蝇能有几块肉?索性放任不管了。这不是贪财,这是目光短浅。殊不知千里长堤毁于蚁穴,放过和珅同党不追究,这就是一大政治失误,也是一大祸根。
加上除此事之外,嘉庆帝再无其他建树,身为过渡时期的君主,其并没有像雍正一般励精图治,只顾躺在康乾盛世的功劳簿上享受人生,也就不难解释大清国为何江河日下了。如果这个时候的嘉庆皇帝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康乾时期的一些问题,并加以纠正,或许当皇位传到相对聪颖的道光皇帝手上之时,大清的命运又会有所不同。
综合以上说法,嘉庆皇帝和雍正一样作为过渡之君,并没有起到过渡之君应有的作用,才使得后面的道光,咸丰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最终开启了中华百年的屈辱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