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剧照。
编剧龙平平
导演吴子牛
@华西都市报:85后成都白领唐伟军,和当下大部分年轻人一样,睡前和醒后的三件事基本都是“微博、微信、朋友圈”。近日,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则成为他各路朋友刷屏的一个词组,加上在高中当老师的父亲,发来盼其“感谢邓小平,感恩时代”的短信,唐伟军怀着一份好奇,试图尝试围观热点,却没料也成为准点追逐该剧的一员。
“霸气震撼”、“尺度之大前所未有”、“突破禁区”……不论是赞美还是质疑,官方公布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收视率显示,平均收视率已达2%左右,平均收视份额接近6,多次拿下同时段双网收视冠军。目前全国每天有接近6000万观众稳定收看这部剧。9月2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获悉,除央视热播外,四川、东方、深圳等卫视也将相继跟播此剧。
观众反响
感恩情怀拉开记忆闸门
一家三代围观“小平”
在经历了“手撕鬼子”众多抗日神剧的“污染”后,很少有年轻观众愿意为一部正剧而放弃闲暇时光。当大家对正剧题材,多少有些丧失信心之时,《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热播让我看到了正剧新的希望。
“先是我奶奶在看,后来爸爸加入了,再后来又多了我。”在这个9月刚升级为高三学生的梁佳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自己并非特例,班上的很多同学也在追看该剧。“以前觉得历史书上的内容很枯燥,听老人们讲述往事也不是很明白。现在对照着想象,多少增加了理解。”在同名书《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成都签售会上,排队等候签名的90后女孩贺瑶说,自己一家人也很喜欢这部剧,每天都在看,“自己买了三本书,一本送给爷爷和爸爸,一本送给朋友,另一本留给自己。”
伟人温情惹人泪流
1976年10月的一个夜晚,北京,紧急出动的8341部队驱车驶出中南海,与此同时,在京城一个寂静的小院里,蛰居的邓小平正给瘫痪在床的儿子擦洗身子;当得知粉碎“四人帮”的消息后,“软禁”状态的邓小平激动地说:“我可以再干二十年”;当他握着被四人帮迫害的老专家那有伤痕的手时,泪光闪烁;当改革遇到阻挠时,他掷地有声地说:“中国不搞改革开放,只有死路一条”……
“我老公曾被打过右派,女儿也上山堆了两年木头,太多往事,至今仍让人不甚唏嘘。”家住科华南路的张婆婆,今年已85岁高龄。每每看到剧中熟悉的场景,她的眼角总会跟随剧情湿润起来。“我当过知青,感谢邓小平恢复高考,不然我还是老农民。能够学习感恩时代,感恩他人,你才会有幸福感。”50多岁的王兴国说,领袖也是人,也有家庭和孩子,爱小家才能爱大家,“我考虑将‘感恩’二字入选家训。”
幕后故事
每个历史场景力求真实还原
导演和制片来自四川
据记者了解,《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导演吴子牛来自四川乐山,制片人高成生则是成都人。剧中“副线”故事里,戏份颇重的女演员高珑珂,也是一个成都姑娘。“邓小平的扮演者马少骅老师是贵州人,虽然贵州话和四川话很接近,但还是有细微差别。为了将邓小平的乡音演绎得更像,马少骅还经常向我们‘讨教’。”导演吴子牛透露,为一句台词,剧组还不惜专门从外地邀请四川演员前来“救场”。
争议台词按家属意见修改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选取了邓小平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到1984年国庆阅兵这8年间的工作生活画面,呈现了小平同志面临中华民族重大历史转折关头的深层思考,展示了邓小平领导党和人民打开历史新局面的领袖形象。总编剧龙平平透露,2009年有关部门就决定请中央文献研究室牵头创作以邓小平为题材的电视剧,剧本创作历时4年。编剧之一张强称剧本修改过无数次,光剧情大纲就改了十几稿,最终完成了近60万字的电视文学剧本。
此前,作家叶永烈发文说,邓小平知道“四人帮”被抓捕后说的第一句是“看来我可以安度晚年了”,但剧里是“我还可以再干20年”。对于这样的改动,网上也引发了不少热议。“剧本原话是‘我可以安度晚年了’,这句后来改了,有它的依据。这部剧从创作到现在,自始至终得到了小平家属的支持和指导。这句台词的改动就是家属的意见。”龙平平解释根据当时的危险境况,家属认为不可能说“安度晚年”,这时候应该是“终于可以再出来工作了”的心态。
年轻剧务常搞错座次站位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对历史的尊重还表现在对历史真实场景的还原。整个剧组为此分成A、B、C三组同时拍摄,参与工作人员达340余名。摄制组马不停蹄地辗转北京、秦皇岛、安徽、云南、陕西、延安、深圳、天津等多地取景,包括一张纸、一支笔都力求还原真实细节。
据《南方人物周刊》报道,“每天开拍前,得先给中央文献研究室打电话,汇报各个领袖的座次安排,而领袖的职务随年变换,年轻的剧务常常搞错。刘少奇追悼会那场,叶剑英主持,邓小平致悼词,但当时最高领导人是华国锋,站位搞错了,镜头只能剪掉;中央军委的会议,拍了一半才发现没有军职的李先念坐在那里”。
短评 正剧不缺观众缺好作品
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近些年几近泛滥,大部分粗制滥造,以“手撕鬼子”为甚。当大家对正剧题材,多少有些丧失信心之时,《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热播,再次向我们证明,正剧从来都不缺观众,缺的是好作品。
不可否认,与以往一些红色历史剧不同,此剧大胆触及以往很少触及的题材,或者说是突破了一些“禁区”,是受到观众热议的原因之一。但当你看到,伟人也有爱妻子爱孩子的温情一面;也有内心万马奔腾表面却颤抖着平静;也曾为明天艰难地抉择;也和你一样爱好体育和小说时,内心便不由被其打动。
“明日的文明,始于今日的奉献。”一位老者感叹,当他看到被迫害扫厕所的夏教授,拿出自己的心血之作让老田转交给邓小平,老田笑他扫厕所也不老实时,老夏说了句“位卑,未敢忘忧国”,这点让其尤为感动,“不止这一幕,还有很多平常画面。不爱人哪会爱国,让仰望变成平视,反而显得伟人们更为真实。”(记者 陈颖)
主创有话
“脱敏”
成《邓小平》最大看点
编剧龙平平:
不回避敏感人物事件
今年58岁的编剧龙平平透露,该剧至少有50位真实的政治人物出场,不回避敏感人物和事件,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这么多天以来看到大家评论这个剧,说得最多的评论就是‘脱敏’,意思是一些敏感的人物和事件在剧中有一些反映。我们理所当然不应该回避,做一些客观的表现,表现得怎么样就让观众来评说。其实敏感不敏感,就看立场和方法。”
导演吴子牛:
我们的社会在进步
不同于以往同类型的作品,《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首次将视角放在一个相对特殊的年代,一些相对敏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也首次在剧中出现。对此,导演吴子牛表示:“在我自己的电影中,1986年拍的片子涉及到‘文革’的部分,当时被剪掉了。”《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这部剧比较尖锐、厚重、深刻,但是顺利播出了,“所以总的感受是,我们国家进步非常大,我们的社会也在进步。”
演员马少骅:
怕够不上角色灵魂
马少骅曾经6次饰演孙中山。马少骅说:“演历史人物我不怕,关键是演什么样的历史人物,演邓小平我怕,这是真的。我害怕自己‘够不上’,即使外表跟他一模一样,内心若是空的我也不行。我怕自己修炼不好,思想、境界、品格都‘够不上’他。直到现在,我想说,我现在还没演过瘾,这部戏的成功与邓小平的魅力有关。”
演员萨日娜:
有人叫我卓琳大姐特开心
“我挺忐忑的,但是有一点我觉得特别可爱,剧播出后,我有次去超市买东西,我听后面有人叫我‘卓琳大姐’,我其实特开心。”萨日娜在剧中扮演邓小平夫人卓琳,她笑言自己和“邓小平”十分有缘分,十年前曾饰演邓小平女儿邓榕。
网友热评“小平”
McDull_兜兜:最近看中央一套热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这也让老一辈的人看了感叹不已。晚饭时老爸拿出书柜里他珍藏的关于那个年代的书给我,让我一定要认真看完,里面有太多我们这一辈永远体会不到的无奈。
不沉默的大多数:回想起父辈读大学的情形,连衣着神态眼镜式样都一模一样。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家三口围在一张书桌学习。孩子刚学认字,爸爸读萨特,妈妈补高中课程,这是特殊时期的奇观,但历史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