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意识形态密码ICX2:意识形态具有双轨逆向排列结构

意识形态密码ICX2:意识形态具有双轨逆向排列结构

意识形态密码ICX2:意识形态具有双轨逆向排列结构狭义的意识形态的内涵,有两个方面组成:一是它赖以直接生成的上层建筑,和间接生成的经济基础体制。上层建筑集中体现的是政权关系和权力关系,经济基础体

什么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_社会主体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_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目前对意识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较少,对意识形态理解不透是限制中国意识形态大众化的瓶颈之一。狭义的意识形态的内涵,有两个方面组成:一是它赖以直接生成的上层建筑,和间接生成的经济基础体制。上层建筑集中体现的是政权关系和权力关系,经济基础体制集中体现的是利益关系。前述意识形态密码ICX1揭示了广义的意识形态外延与人类文明(五个文明)相对应的相互包含的关系,可以从五个领域来理解社会模型中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并且可以从“思想体系与实践模式”两个方面来理解。

广义的意识形态五个领域层次之间的一般关系如图2所示,层次之间具有线性的作用和反作用(↑↓)关系,用来解释这个人类世界。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_社会主体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_什么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图2 意识形态五个领域层次之间的关系

依据5:马克思根据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所含观念的功能作用,结构分为两类:统治阶级利用意识形态,一方面粉饰统治,一方面将其作为统治的手段。他认为意识形态是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该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在列宁的著作中,“意识形态”一词具有较宽泛的含义,它既指实践意识,也指一般思想体系。

“粉饰统治”的思想体系是关于社会发展模式的意识形态理论;作为统治的手段“实践意识”体现的是在社会实践模式中的表达,因此,针对整体意识形态中,对思想体系与实践意识的描述是两个分开又并列的部分,笔者称之为“双轨”结构表现。

依据6:马克思指出,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反映,并伴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同时社会意识形态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它们反映和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基础,各有其独特的形式和特殊的规律,具有历史继承性。

基于意识形态“双轨”表现,当进一步探索意识形态五个领域层次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时,我们发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五个领域层次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的运动方向(动向)是相反的,即逆向的。不同阶级的意识形态,代表了不同阶级的利益,反映了不同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为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统治服务。

“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双轨逆向排列结构,如图3所示。

社会主体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_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_什么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图3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双轨结构、动向与内容

依据7:资产阶级在革命取得胜利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进行政治统治的需要,资产阶级就开始构建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从这时起,与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一脉相承的资产阶级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就逐步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同时也构成了资本主义国家上层建筑的主要内容。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经济、法律、哲学、伦理、历史、文学、宗教等大多数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学说或意识形式都属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范畴。

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其社会构成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是经济发展驱动的:劳动力自由发展→生产力综合发展→经济基础的资本发展→构建政治上层建筑→构建精神上层建筑(精神宗教控制)。其社会实践模式践行意识形态的表达是相逆的运动方向:宣扬精神宗教观念→构建政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发展(物质、生态、社会)。

“ 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双轨逆向排列结构,如图4所示。

社会主体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_什么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_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图4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双轨结构、动向与内容

依据8: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基础,反映无产阶级的根本经济政治利益的、自觉的、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科学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资产阶级思想家们研究意识形态的成果,在总结和概括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成熟起来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指社会意识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和表述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其社会构成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是价值观驱动的:精神价值观(观念)指引→构建政治上层建筑→指导经济基础发展→生产力综合发展→劳动力自由发展。其社会实践模式践行意识形态的表达是相逆的运动方向:经济基础的发展(社会、生态、物质)→巩固政治上层建筑→满足精神需求之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人们的信仰、观念和行动。

V型和Λ型意识形态结构与动向

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与“资本主义-资产阶级”两种典型的意识形态的上述特点,可见各种意识形态由经济(物质、生态、社会)基础、政治上层建筑、精神(观念上层建筑)三个方面(五个层次)决定的,都是具有“双轨”特点的。各种意识形态在结构分层上是一致的,但在内容内涵及发展方向上则是根本不同的,故我们提出了可视的V型和Λ型意识形态几何结构的图解方式(见图5)。

在这个图中可见,每种意识形态结构由两个代表方向的箭头组成,一个方向是意识形态的理论形成及关系;另一个方向是意识形态的社会实践模式作用及关系。每个箭头内有经济(物质、生态、社会)、政治、精神(观念)三个方面(五个层次)的内容,按照理论形成、发生作用的顺序排列。而在每个层次,不同类型的意识形态分别有更丰富的结构、内容与功能。意识形态结构与动向模型,有助于我们理解、分析与研究古今中外具体的“XX主义-XX阶级”意识形态。

社会主体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_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_什么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图5 Λ型意识形态和V型意识形态的结构与动向

所提出的V型意识“形态”和Λ型意识“形态”是两种对立的极简意识形态的结构表达模型。

(1)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的Λ型意识“形态”,是以资本主义经济的物质利益为本,其驱动力是经济基础的发展,理论形成发展方向是经济(物质、生态、社会)→政治→精神(观念),社会实践模式发展方向是精神(观念)→政治→经济(物质、生态、社会)。

(2)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的V型意识“形态”,是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引领,以人为本,其驱动力是人类发展的精神观念,理论形成发展方向是精神(观念)→政治→经济(物质、生态、社会),社会实践模式发展方向是经济(物质、生态、社会)→政治→精神(观念)。

在每个国际和社会的意识形态都是复杂的,不是单纯的V型意识“形态”或Λ型意识“形态”,而可以是:①反映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并为其服务的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②反映已被消灭的旧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意识形态残余。③反映现存社会里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为建立新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的新的意识形态。现实世界中,一个人或群体的意识形态可以是V型或Λ型意识“形态”,或多数是两种意识形态的混合体,表现为两面性,其中某个方面的意识形态强一些。

上一篇: 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
下一篇: 以文化认同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实屏障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