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你是否有如下问号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底多少年?
好多年吧
在我们的有生之年能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结束吗?
应该可以吧
初级阶段结束那年,你会做什么?
嗯...没想过
为增强党员的学习热情,创新党员教育模式,最近公司欲打造一批党员学习精品课件。这两周,部门领导分配于我的任务是编写邓小平理论学习课件。我在重温《邓小平文选》(二、三卷)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党政文件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字眼不再以社会背景和国情实际出现,而是实实在在的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深入探究的对象。昨日课件完成,直属领导一审通过,过几天组织试讲进行部门领导二审,故而先行将课件文稿的一部分扩充成文,以飨读者,以勉自身。本文共6000字,读完大约需要15分钟。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我们小学时期开始正式接受党的意识形态教育起,这句话就在语文、社会、政治、历史、国情省情等课程不断地出现;从我们学会看电视起,这句话在新闻联播、政府报告、党的报告等大大小小的正统媒体宣传和官方文件中不断地刷屏,仿佛这句话也成为了我们最早学会的“官话”。
我犹记得初中的思想政治课上,老师常说我们分析社会问题时一定要加一个帽子“我们当下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正视材料中出现的问题”,这个从小的直接灌输以至于让我们很多人都忽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底要说多久的问题,似乎它也仅仅在刻意被想到、被提到的时候,才真正存在,其余时间它都沉没在我们的脑海深处。当然,在读研期间,研习中国政府与政治,再次回头审视初中老师说的这句话,其实是论证不严谨和逻辑不通顺的,但我们也不应对15年前的农村中学教育苛求太多,毕竟那是周边几个村子里无法通过金钱或关系去城里上优质中学的家庭的唯一选择。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何时算起
谈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底多少年,首先得明确一个起点,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什么时候算起。
从初级阶段这个概念被正式确立开始算吗?不,不是的,那太晚了。因为初级阶段在党政文件中首次被确立是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被系统阐述并上升为基本国情则是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所以,显然不能将1981或者1987年算作起点。
那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算起吗?不,也不是的,那太早了。因为那时候中国虽然已建国,但尚未建制,甚至西南、华南和东南的局部国土依然在国民党黑暗统治之下,1949年的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连社会主义都不是,所以也不能将1949年称之为起点。
那么以哪个时间为起点呢?来,上文件!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这段所说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实是指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三大改造完,社会主义始。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就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才正式进入社会主义算起。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说完了起点,我们再谈谈终点。先纠正一个错误比较:新时代和初级阶段。新时代,在十九大的精准定位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而初级阶段从十三大到十九大,其定位一直没有变,一直是“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所以,新时代只是初级阶段这个宏大长远的坐标系中的一段关键时期,是内含于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之中,并不是说新时代取代了初级阶段这个提法,更不能说新时代是初级阶段的终点。而且十九大很明确地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所以,初级阶段的终点可不是十八大召开之时的2012年。
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终点探讨背后的实质是初级阶段结束的标准,因为没有标准,何谈标线;没有标线,何谈终点。而讨论结束的标准就又不得不涉及到初级阶段被提起和确立的时间和原因——因为虽然客观上,社会主义进入初级阶段是在1956年社会主义开启之时,但在主观上被人们正确认识到这个客观事实,是在30年后的1987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写入十三大才被官方确立为我国的最大国情。
1956-1978年的这20余年间,因为没有前路可借鉴,外加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在匆忙前进中,我们的国家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走了一些歪路——我们大跃进,我们吃大锅饭,我们大炼钢铁要赶英超美,我们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盲目的乐观冲昏了头脑,激进的脚步迷失了方向。
七十年代末,在经历了人生三落三起的第三落后,邓公第三次起,振臂疾呼: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为什么要用“不是”这个否定语呢?此处不得不佩服邓小平的高超智慧。
在邓小平再起初期,正值毛主席逝世后,“两个凡是”大行其道,关于社会主义是什么、朝哪走、怎么走、是否还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都是当时的政治红线。邓小平没有直接去碰触那条红线,而是先破除“两个凡是”,即将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做法和想法区别开来;讨论社会主义也不直接去正面回答社会主义是什么,而是先去回答社会主义不是什么——它不是贫穷。这一点,是邓小平的高明之处,这条避开正面交锋迂回路线为邓小平凝聚了最大的改革共识和树立了最高的改革权威。
既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那就先发展生产力吧,此时一旦话语接触到发展生产力,以阶级斗争为纲这条路线就不攻自破了。因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下,发展生产力是耽误阶级斗争的,是不能作为首要任务的。所以,攻破以阶级斗争为纲,当先解放思想,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第一要义。
“四人帮”、“两个凡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等阻碍中国前进的势力和路线被消除,社会主义是什么也在一步步改革实践中被明确,而这也是邓小平理论首要回应的基本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在明确了社会主义本质后,邓小平接下来面对的只是改革开放内部的争论了,即改革姓资姓社问题、市场和计划问题等,在此不多赘言。
为何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是什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说邓小平理论只留一句话,这句话绝对是首选。因为社会主义是什么不明确,后续的一切什么初级阶段、基本矛盾、基本路线、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都无从谈起。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伴随着社会主义的本质而诞生。因为本质论告诉了我们社会主义的目标、要求和路径,但现实情况是生产力不发达、剥削和两极分化依然存在,共同富裕更是在普遍贫穷的中国无异于海市蜃楼。人们不禁要问,既然社会主义如此美好,那不美好的当下还是社会主义吗?于是,初级阶段理论应运而生。
不美好的当下当然是社会主义,只不过我们是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因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涉及到是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问题,这和当时西方对我国和平演变加剧的大背景是相契合的,也是和文革后期如何评价毛主席是相关联的,所以也才有了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三大报告称之为立国之本,也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能够平稳度过风雨飘摇的世界社会主义低潮期的定海神针。
初级阶段终点: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的专属阶段,并不是指任何一个国家步入社会主义就是进入了初级阶段,就像称越南和朝鲜这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初级阶段,则是刻舟求剑、缘木求鱼;当然称这两个国家是处于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更是无稽之谈、一派胡言。
其次,社会主义的时间跨度,我们需要再次搬出十三大报告。报告指出,我国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文,我们将初级阶段的起点追溯至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因为在之前的20余年间,我们经常以为当时我国处于共产主义前夜,马上就要实现共产主义,所以十三大报告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落脚至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即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实质是对之前20多年对我国当下形势错误判断的更正。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十三大报告将初级阶段的终点定位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而时间上,则是一个模糊名词:上百年。
当然,细心的人会发现,十三大报告原文提到的是“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也有可能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一百年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是内含于初级阶段内部,并不一定是初级阶段的终点。在逻辑上,我认为这么说的确天衣无缝。但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实质,即在改革开放初期普遍贫穷的中国,在当时的国人认知里,要求的生活标准并不高,在“三步走”战略里对基本实现现代化给予了明确标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如果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都不能算作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终点,那么难道初级阶段的终点是高等发达国家?所以,我认为,原文所说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属于”可理解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头一尾。
谈及此,就不得不提邓小平理论的“三步走”战略(邓小平理论本身就是一个整体,谈其一便无法不谈其二)。十三大报告指出,“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所以我们也可以说三步走完成之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终结之日。
但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十九大报告将这个时间提前了!哪个时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多少年?十五年!来,原文回顾,十九大报告也提出了三个目标,其中——(1)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比过去提法提前15年);(3)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看到没有,在两个一百年目标中间,即2020到2050年的中间,我们取了一个中位数2035年,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比过去的提法提前了15年!
所以,我们可以放心地去套公式了: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起点,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终点,前后相减可得约80年。这个答案完美吗?完美,小学一年级都能算对!但是,公式本身却不正确。正确的公式我先不进行回答,我们要先探讨为什么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前了15年?
初级阶段终点: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我们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标准是什么?
“三步走”战略很清晰地描述为“(以2000年末基准)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此处的国民生产总值因为和国内生产总值在总额上相差不大,所以我们用国内生产总值来替代。
如果是以2000年末基准,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为基准的话,那么2000年末中国的GDP是1.21万亿美元,2009年末的5.1万亿美元其实就已经达到了再翻两番(即4倍)的目标,但显然,2009年在各个官方文件中都没有被当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节点;那么,就看后者,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个标准。一般来说,这个数据是动态的,按照现行标准是人均GDP达到2.5万—3.5万美元为中等发达国家标准,比如最新数据是2019年,中国的人均GDP是1万美元出头,以这个基础,按照从2021年到2035年GDP年均增长5%、价格指数2%、假定汇率不变测算,到2035年我国现价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290万亿元、约合43.6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20.6万元、约合3万美元,届时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所以,2035年这个时间节点是有数据计算做支撑的。
但是,数据的计算告诉我们不能按照邓小平理论的原文去生搬硬套,否则就犯了本本主义。毕竟,限于时代因素,那个时代包括邓小平在内的任何人都无法精准预测国家的发展节奏,其实“三步走”的第二步原定2000年GDP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在1995年就实现了,这其实已经说明了改革开放的发展实际已经远远超过了邓小平在内的国家领导人的预料——国家发展太快了!太快了!以本本主义去解读邓小平理论,本身就违反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所以,不能生搬硬套地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视为初级阶段的终点。面对当下超过邓公预料的国家发展和世界局势,生搬硬套是极其不合适的,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远远达不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个新的基本矛盾的人民需要部分。那以什么为终点呢?请不要忘了上文我提到了十九大的三个目标中的第三点——(3)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的,没错!你没有猜错!十九大不会平白无故提出本世纪中叶的发展目标的,这其中一定有呼应邓小平理论的地方。
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限于时代因素,预测我国将在21世纪中叶、建国百年的时候,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归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终点。但时代飞速发展,逐渐超越了先辈的认识,我们作为后辈,不仅要继承先辈遗志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更要超越先辈遗志。这个超越,不仅是时间节点上的提前,更是发展标准的提高。2035,我们按照当下发展速度,时间上的提前不成问题;而发展标准的提高,就是在21世纪中叶的建国百年,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这个强国之日,我认为会成为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终点。
所以,再次来套公式,起点不变,依然是1956年,标准的变化带来终点的变化,不再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2035年,而是建成现代化强国的2050年,两者相减,约94年,距离100年不过6年。
再回头看看这句话“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中的“长期”一般指多少年,是一千年吗?不,在官方文件中,长期一般是指十年以上,百年以下。超过100年,我们通常称之为百年大计,超过1000年,我们会说千年大计,如建设雄安新区。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100年这个时间,也符合“长期”这个词汇,也具有美学意义上的标志。
初级阶段一百年,缅怀邓公在心间
综上,于情于理,我认为,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成之日,视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终结之时,较为合适。既契合了中国人民日益提高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呼应了邓小平对初级阶段持续百年时间的预测,更表达了对邓小平这个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伟大致敬。是他,以73岁高龄,再次出山,将中国这艘巨轮引向了正确的航向,走向了强国之路。
所以,如果让我回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底有几年?我会毫不犹豫地说100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底多少年?
100年!
在我们有生之年能看到初级阶段的结束吗?
能!
初级阶段结束那年,你会做什么?
我会去深圳莲花山,在邓公雕像前鞠躬献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