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教会历史|慈运理与加尔文的改教运动

教会历史|慈运理与加尔文的改教运动

教会历史|慈运理与加尔文的改教运动当马丁路德在德国地区进行改革时,另一个改教运动同一时期在瑞士发生。其中最著名的两位领袖为慈运理与加尔文。

教会历史_温州教会历史_教会历史资料大全

慈运理与瑞士德语邦的改教运动

慈运理的改教运动

慈运理(Ulrich Zwingli, 1484~1531年)生于瑞士的威德赫斯。少年时在巴塞尔和伯恩接受教育,开始修习古典语文。尔后慈运理进入维也纳和巴塞尔大学就读。在导师威顿巴赫的影响下,慈运理认识了赎罪券制度的错误,也借此知道信心的重要。1517年(马丁路德将宣言钉于威登堡教堂门口的同年),慈运理出任爱西德恩的神父一职,并在那里深深体会到中世纪天主教的迷信。1519年,慈运理到了苏黎世,遭遇到严重的瘟疫,他向神承诺,如果神拯救他,就必奉献一生为祂工作。

1520年,慈运理为了宣扬理念的自由,放弃了教廷的津贴。他高举圣经的权威,并促请政府给予神父直接依据圣经讲道的自由。他开始逐字研读圣经中的每一卷书,并于1525年,将整本新约讲解完毕。因着慈运理在讲道中,强烈指摘天主教节期的禁食规条,引起了康士坦兹主教的不满。但是苏黎世议会却支持慈运理,以一切宗教习俗都必须根据神纯正的话语为由,取回康士坦兹主教的权利。此举成了苏黎世的宗教改革的导火线,也引发了多次的公开辩论。1523年,第一次的公开辩论在苏黎世的市政厅内举行。慈运理发表了《六十七条》,以圣经的权威取代教会传统的权威,并且攻击教皇制度、圣徒崇拜、弥撒、朝圣、教士独身制、赎罪券、苦行,以及炼狱等种种实行。在这次辩论中,慈运理大获全胜,并在邦议会的支持下,开始全面性的改革。同年十月的第二次公开辩论中,慈运理攻击天主教弥撒仪式,并率众清除教堂中一切的陈设与装饰。

慈运理在苏黎世改革之顺利,实有赖于瑞士的邦郡制度。因着各邦政治上的独立,议会有十足的权力决定是否接受改革。不久,慈运理亲自前往伯恩,并差遣他的同工前往巴塞尔和斯特拉斯堡等其他瑞士德语邦,推展他的改教运动。

1529年,几乎瑞士山谷的邦郡,都加入了慈运理的改教阵营,与当时仍信奉罗马天主教的邦郡间冲突频繁,大有开战之势。尽管双方曾试图谈判和解,然而战事还是于1531年爆发。天主教的邦郡联盟迅速取得了胜利,而慈运理本人也在随军出征的途中死于卡培尔城。瑞士的改教运动,至此暂时告一段落。随着加尔文运动的兴起,慈运理运动也就渐渐被并入了此一更大、更具影响力的改革运动。

教会历史_温州教会历史_教会历史资料大全

慈运理与马丁路德

慈运理对路德著作十分熟稔,他的许多早期论述,随处可见路德的影子。不过他本人却不承认自己是路德教义的产物。尽管两人在圣经权威与因信称义方面,有某种程度的相似;但是却在“圣餐”的教义上,一直无法达成共识,为此,黑森亲王腓力特地为两人在马尔堡举行了一场公开辩论。两人对于路德所起草的《马尔堡条文》中的圣餐教义,一直无法达成共识。慈运理认为,圣餐仅乃记念主的仪式,饼和酒只是一种象征,并不是实质的成为主的身体和主的血。然而马丁路德发表“共在论”(consubstantiation),认为在圣餐时主的身体和主的血确实与饼和酒同在。双方各持己见,最后路德拂袖而去,双方谈判正式破裂。

慈运理与重浸派

当慈运理在瑞士改革初期,两位曾与他十分亲近的同工——格列伯和曼斯,认为慈运理的改革不够彻底,频频催促他加速回复新约教会的模式,尤其是废除婴儿洗礼一事。然而,慈运理受限于政治考量,不肯激进,使得这班早期的支持者,开始对他作出严厉的批评。这一班人在历史上称为重浸派(Anabaptists,他们本身并不接受这个名称),他们反对婴儿洗礼,并为真正悔改的成年人重新施行浸礼。慈运理起初对他们相当同情和谅解,但渐渐不能忍耐他们激进的言论及行动。因着重浸派强烈反对教会与政治联合,使得向来依靠政治势力的慈运理极为不满,加入了打击重浸派信徒的行列。1520~1530年间,数千位重浸派信徒被杀,天主教与改革宗在此事上竟意外成了同一阵营。

加尔文与瑞士法语邦的改教运动

瑞士与日内瓦历史背景简述

瑞士最早的历史,可追溯至主后1290年,由三个德语邦所组成的永恒联盟。由于瑞士的地理具有重要的战略及经济地位,因此附近的城邦纷纷加盟,以共抵外来侵略。十六世纪初,瑞士从原先位在阿尔卑斯山区的德语邦,向西扩展至法语区,共计有十三个邦郡。这些邦郡各自独立、自治,因此瑞士的改教运动与邻近法、德各国的方式截然不同。

日内瓦位于瑞士的西南角,紧邻南法与北意大利。主后1533年,日内瓦脱离萨伏依王朝的统治,独立成为一个城邦国家。因着慈运理在瑞士的改教运动,造成了信奉传统天主教的邦郡,以及改教邦郡之间的紧张情势。日内瓦基于政治上的考量,在1536年宣布加入改教行列,是年,加尔文约翰也在法尔勒的邀请下,来到日内瓦,致力于福音派的改革。

瑞士的宗教改革

当马丁路德在德国地区进行改革时,另一个改教运动同一时期在瑞士发生。其中最著名的两位领袖为慈运理与加尔文。慈运理生于瑞士,深受奥古斯丁作品的影响,并熟悉路德的著作。他赞同路德对于圣经权威以及信心的肯定,却在“共在论”上与路德意见分歧。其主要的影响力在瑞士的德语区,以苏黎世为其中心。

加尔文1509年生于法国的诺扬,曾于巴黎大学攻读神学。1536年,加尔文到了日内瓦,开始他一系列有计划的改革,并完成了改革宗最完整的教义著作——《基督教要义》(Institutes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从1541年至他离世的23年内,加尔文以政教合一的方式,全面指导日内瓦的社会和宗教事务。不仅使日内瓦成了法国改革派的避难所,加尔文主义也全面影响了法国、荷兰和苏格兰等地的宗教改革。

教会历史资料大全_温州教会历史_教会历史

加尔文的改教运动

加尔文原本并无意脱离罗马天主教。然而,他因着意外涉入好友柯布的改革运动而被通缉。此后,加尔文自觉需与罗马天主教脱离关系,与改革人士同一阵线。1536年,26岁的加尔文出版了一本极具影响力的神学著作《基督教要义》,清楚表明改革宗的信仰。该书出版后不久,加尔文便应法尔勒之邀移居日内瓦。1537年,加尔文向日内瓦议会进呈一系列鼓吹改革的文件,以期打造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然而因着在圣餐实行上的争执,加尔文和法尔勒遭议会驱逐出境。1540年的选举中,反对加尔文的党派倒台,加尔文重回日内瓦,根据之前所提出的条文基础,制定了教会法规,强制人民接受宗教教育。其次,他设立了宗教法庭,以十二位品行优良的长老组成,以创造一个合乎圣经教训的模范社会。

然而,加尔文在日内瓦的改革也不是毫无阻碍。一位西班牙的激进改教者塞尔维特,就时常反对加尔文的教义。他发表了“论三位一体教义的错误”,否认三位一体的教训。1533年,塞尔维特完成一部巨著《再思基督教要义》,全面驳斥加尔文的《基督教要义》。在加尔文的催迫下,塞尔维特被捕。日内瓦议会将他裁定为异端,下令将他烧死。虽然加尔文代为求情,希望以较仁慈的方式处决,但塞尔维特至终还是于1553年,被缚在柱上烧死。处死塞尔维特的举动,给反对者一个大肆抨击的理由,也为加尔文的一生蒙上污点。

温州教会历史_教会历史_教会历史资料大全

1550~1564年这段期间,加尔文偏重于圣经释义的写作上,他对圣经熟识,以及对经文属灵意义的贯通,使其解经作品具有相当的价值。1549年,慈运理的信徒在布灵尔(Heinrich Bullinger,1504~1575年)的领导下,与加尔文派联合。

教会历史_温州教会历史_教会历史资料大全

温州教会历史_教会历史_教会历史资料大全

教会历史_教会历史资料大全_温州教会历史

往期回顾

教会历史_温州教会历史_教会历史资料大全

上一篇: 围棋历史有没有研究目前存在过的定式在现存的棋谱中最早分别是哪些棋手第一次下出来的
下一篇: 中国古代围棋历史演变课件.ppt 28页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