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2008年江苏历史高考试卷分析及复习对策.doc

2008年江苏历史高考试卷分析及复习对策.doc

2008年江苏历史高考试卷分析及复习对策.doc2008年江苏历史高考试卷分析及2009届复习对策转载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2008年是江苏新课程改革后第一年高考,在考前大家心中都没有底,试卷出来后,第一感觉难度较大

2008年江苏历史高考试卷分析及2009届复习对策转载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2008年是江苏新课程改革后第一年高考,在考前大家心中都没有底,试卷出来后,第一感觉难度较大,但考试结果还可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呢?首先结合一些专家和同行的观点说说我的一些体会。第一,变化大。1.整体结构和题型的变化。以前几届高考给我们的感觉是基本很平和,整体结构和题型上往往变化不大,但新课程改革后第一年高考试卷在整体结构和题型上与往年有所不同,变化较大但也基本沿袭了历次模拟考试的风格,学生也已经习惯。整卷分客观与主观两大部分,其中主观题分必做和选做两类。客观题部分由20道单项选择题组成,每题3分,共60分,其中政治史部分8籍贯题、3三省题、10西藏题、11外交题、13罗马法、16代议制、19冷战题、20国际关系),经济史5唐文化、5洋务运动、、8经济解体、9合作化、14全球化)和思想文化史部分7书法、6习俗、7进化论12东西文化、15科技史、17冯如飞机)。主观题中的必做部分为3道材料解析题,政治中日外交、经济发展模式、思想文化史戏曲各一题,分别赋12、14和10题(江苏地区大多选做“改革”和“人物”两题),各12分。

分数分布分别是必修一政治部分36分,占30%,必修二经济部分29分占24%左右,必修三文化部分31分,占26%左右,选修一和四各占10%。题量、覆盖面和考试时间的变化。与去年相比,今年的题量比去年减少5题,今年总题量25题(选择20题,非选择5去年30题(选择24题,非选择6题);考试的时间由以前的120分钟改为现在的100分钟,分值也由以前的150分改为现在的120分;试卷所引用的图片由去年的11幅减为今年的7考查历史知识点的覆盖面有所减少,往往摘取其中一点来考查,不求面面俱到,力求做到少而精,《2008年历史考试说明》必考部分26个大专题,没有考到的专题有5个:6.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2.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6.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其他专题或多或少的涉及一些知识点。选考部分考查的知识点也是蜻蜓点水,改革只考了7个改革的其中之一孝文帝改革、人物评说17个人物中只考了3.华盛顿和拿破仑、探索奥秘6个中考了一个5.玛雅文明、世界文化遗产荟萃5个文化遗产中只考了4.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3.难度的变化。

今年江苏高考历史卷因试题活,立意新,变脸快,注重考查学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其难度陡增的震感给惯于做易题的考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少高三教师对此也颇有微词,认为这个急转弯似乎太陡了。但掩卷遐思,细细想来,在新课程背景下这份历史试卷还是富有导向意义、有质量、有分量的高考卷。有很好的区分度,0.6左右,感觉考生做选择题就是是一种极度蹦跳,既有考时心理的蹦跳,也有试卷难度加大的蹦跳。(1)考试时心理的蹦跳。2008年江苏历史成绩分布是四个阶梯A、B、C、D的跳跃,尤其向高一层次的跳跃的确让考生惊心动魄,最后一天的选修考试,不少考生心理格外紧张,因为稍一疏忽意味着天壤之别,谁都明白,2008年历史考试绝对比去年历史考试残酷,尤其是我们这个地方的考生。因为是全省排名,我们面临苏北考生的压力,所以历史考试纯粹是心一蹦一跳地考的。说实在的考前我们心里都没有底,况且2008年江苏历史卷难度一下子跳越式抬高,最突出的特点是注重“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它要求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全面考查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与人文素养。所以综观试卷:今年历史试卷与前几年的江苏高考卷相比,试卷的难度增加了不少,也有相当的区分度。

考生历史成绩要跳到A、B不易。这再次告诉一线教师,必须实现新教学理念的转变,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过渡,注重学生平时的知识积淀与能力培养。江苏历史高考高喊了这么多年,不要光死记书本,今年终于来了,这对应试老师而言也是一次深刻的反思和心理的蹦跳。(2)做选择题的蹦跳。和2007、2006年的试卷相比,今年的试卷难度明显增加,出题方式新,取材开阔是主要原因。江苏历史试卷延续几年难度不大之后,今年的难度有比较大的提高,选择题的难度比以往有所上升,多少都有些小门槛,就要看你有没有能力识破陷阱,机智地跳过去,学生在考完后对有些题目的答案感觉不是很明确。比如第2个选择题,在考查唐朝狂草大家张旭这一知识点时,用了杜甫的诗句“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在考查第15题大科学家牛顿这一知识点时,选用了其墓碑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证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象”,学生要在片言只语中作出正确判断,除了要具有一定历史知识外,还要具有相关的人文与科学素养。选择题为什么难度增加,(1)主要原因在于题目设计新颖,陷阱不少。选择题是考生最容易得分也是最容易失分的题型,一字之差,上下3分。自江苏高考自主命题以来,选择题一贯以考查书本基础知识为主,几乎没有难题。

今年的试题一改往年风格,不仅尽量不让考生一眼就把题目“看穿”,还时不时设下一个陷阱。就如第1题,命题者明显是看了不少的模拟卷,信手准备了陷阱让粗心的考生往里跳,考后不少学生反映只看到“齐人”、“鲁人”、“楚人”就立马选择A分封制,这也是陷阱之所在。第14题,“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陷阱是命题者在引用材料时故意放上两个时间段,而第二个时间段恰恰是影响学生视线的关键,不看清题的表述易将后句话看成主语。A项新航路开辟使世界从孤立走向紧密联系的整体。B项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很多地方也纳入这些殖民国家的控制之下,打破了之前这些地方的封闭状况。D项英国通过一系列的殖民战争,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国家,到18世纪中期,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确立了殖民霸权。所以选C项,而且C项中的“密切了国际交流”,表述也不对。第18题,关于《格尔尼卡》等四幅名画创作风格的判断,学生基本了然于心,但题目要求排出这些创作风格的先后顺序,有的学生就难以完成了。陷阱在要注意各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历史背景。A项是20世纪以来现代主义画家西班牙的毕加索的作品,出现最晚,是正确选项。

B项是19世纪中期现实主义画家俄国列宾的作品,C项是19纪前期法国的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罗瓦的代表作。D项日出印象是19世纪后半期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第20美国态度转变的原因题,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态度由“强加”(1946到“很好的倾听”(1972年),主要原因在于欧洲的联合使欧洲的实力大大提升,冲击了战后的两极格局。所以正确选项是D项。其陷阱在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而美国实力衰弱是在1973——1975年,教材中没有这方面的交代。(2)作为江苏“一纲(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多本(多个版本的教科书)”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第一张历史卷,试卷所考查的知识与书本内容间的结合度已不像旧高考那样紧 密,增加了一定的思维含量,也直接提高了试题的难度系数。如“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 模式”一题中,要求以英国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现行人教版教材中 只在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中提及相关知识。说明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要进一步提高。而1825 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只是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背景中提及到,可这一部分《考试说 明》专题9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中不作考试必考要求,这对老师的震动 也是非常大的,究竟以后历史复习不是必考内容要不要给予关注。

想想还是懂一点比较稳妥。 (3)难度增加,也与江苏高考新方案有关。以及命题人员组成有关。 第二,试卷命题立意鲜活,富有时代感,紧扣新课程改革脉搏。 譬如,选6 接生题,就很富有时代生活气息,有与2007 年广东用水选择题异曲同工之效。 材料的话意思是西方男医生接生,但在中国不太合适。应该男医生给男的看,女医生给女的看。体现出到1869 年,中国虽然由于列强的入侵,被迫开放,思想受到西方的冲击影响, 但是还是比较保守。所以选A. 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该题给一向呆板的历史 试卷透渗出新鲜的人文气息,说明社会习俗和思想文化史也可以以生活化的材料为题目创设 新情境,这种鲜活导向的新题型终于在传统型江苏历史高考中浮出水面,不可小看。还有选 书法家杜甫的诗“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将已草书见长的书法家的书法风格潇洒不羁、酣畅淋漓、“快如云烟”鲜活的表现出来,而没有借助历史书法图片。 2008 年江苏历史卷就紧跟时代热点步伐,体现以史为鉴的育人功能。如“暖春之旅—— 中日关系”、“京剧进入中学课堂”、“改革开放30 年”、“和睦大家庭——西藏自治区”、 “民族大融合”等。譬如,关于“戏曲”一题,虽然前一阶段有“京昆进课堂”的热议,“昆 曲”又有江苏特色,但老师总觉得教材讲得很少,不太容易出大题,选择题出现的可能性较 大,可怎么也没意料到小小的知识点京剧进校园也变成大题,有10 分之多。

该题以戏剧为切 入点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分析提炼归纳概括能力,题目较为平直、简单。第 (1)小题答案很简单,“瓦肆”主要指的是娱乐场所,考察知识的识记和再现。第(2)小 题让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作答,从商业、城市、阶层三方面作答。第(3)问第一问注意材料 中“花、雅两部”的别称;第二问依据材料概括。材料三体现的是休闲娱乐功能,材料四体 现社会教化功能。第(4)问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 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和题目开头法国的历史学家的话相呼应,考生可理 解作答。主观题相对选择题来说比较平实,题目的范围点比较紧扣考试说明,考查的都是历 个题目分别考查了传统文化中的戏曲;中国的对外关系,材料显示的是中日关系;以中国、美国和苏联为题材,探讨经济发展的模式,从历史角度论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选修部分考到了改革和人物,是江苏考生擅长的。其中改革部分的内容涉及民族关系,材料 涉及孝文帝改革。人物部分则是民主政治,涉及拿破仑和华盛顿。出题者的意图明显是要求 中学生能够了解和关注社会,以此凸显中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如第22 题,本题 主要考了抗日战争和中日关系的基本史实。

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分析提炼归纳概 括能力。解答这些题目的时候,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在新情境和新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 按照试题的设问整理出正确的答案,使高考的考查从知识的细度、准确度向知识的广度、运 用的灵活度转变。 第(1)问主要是找理由从政治、军事两方面说明观点,考察学生对抗日 战争整体的把握。陷阱在军事上要结合所学知识。第(2)问要分析材料中话错在哪里。陷阱 是没有明确指出是依据材料还是结合所学知识;第(3)问考根据材料概括抗日战争中国胜利 的原因;第(4)从民间、政府两个角度根据材料概括。陷阱是依据材料是看不出中日民间交 流活动的推动,只有教材中讲了“在日本许多对华友好政党和团体的推动下。” 再第23 题,经济发展模式题。该题不回避今年热点“改革开放三十年”,主要考察了经 济危机、斯大林体制、罗斯福新政、苏联赫鲁晓夫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等知识点,难度系 数中等难度。陷阱在第(4)问相对较难。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 第三,考试紧扣考试说明,突出主干不变。综观2008 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基本上是依 据《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相关知识吓能力的要求,实现了从历史结论向历史的认知过

上一篇: 毛概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相关内容
下一篇: 发展受阻?光明未来?谈一谈社会责任投资(SRI)发展与瓶颈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