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的文化值得尊敬,喜欢波兰没有什么值得冷嘲热讽的。不义不智的错误每个国家都会犯,波兰至少比起土耳其干净多了。然而波兰在许多人心中印象不佳,大概缘于08年后一些谣言造成的刻板印象。
题主对波兰史感兴趣,不过只从国别史出发,很多问题难免得不出全面的答案,比如切申问题。我在这个答案里回答过。
1.切申分割的公平性
根据1910年奥匈的人口普查,整个切申公爵领里波兰人的比例大概是55%。但是1910年的普查有几个问题,首先这个普查是以日常口语而非母语作为民族识别的依据;其次当地的西里西亚人被识别为波兰人,然而事实上西里西亚社区更亲捷克。
除了捷克人和波兰人之外,仲裁庭也对当地其他族裔的代表进行了听证,包括德意志人,犹太人和西里西亚人。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宽容程度出发,当地的德意志人和犹太人完全倒向捷克。而西里西亚人也几乎都是亲捷克的。根据1910年奥匈的人口普查,捷克人,德意志人,犹太人和西里西亚人加一起已经接近整个切申公爵领人口的一半。
而对于捷克获得煤矿和铁路,这是基于经济性原则。即便没有切申煤矿,波兰已然是富煤国,而捷克作为奥匈最发达的工业地区反而缺少煤矿。至于铁路,切申连接的最重要的三个城市是博胡明,科西策和克拉科夫,对于波兰而言,这段铁路仅是一段边境铁路。但是对捷克而言,这是极为重要的铁路枢纽,同时是斯洛伐克第二大城市科希策的生命线,尤其是当时还在南边和匈牙利交战的情况下。所以从经济效用的角度,煤矿和铁路对捷克重要的多。波兰在切申当然也有利益,切申是重要的煤气供应源,波捷冲突导致了华沙的煤气断供,而这个煤气厂也按经济原则划给了波兰。分割奥匈遗产如同蛋糕,如果有一个人快要饿死并赤化,怎么切得均匀就不是最优先考虑的问题了。
所以并不存在27%的捷克人大包大揽一切,亲捷克的人口近乎占到50%,煤矿,铁路,电厂和煤气厂基本按需分配。至于划分带来民族散居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民族分界线穿过煤矿,无论分给哪国都会造成少数社区遗留。对于12万在捷波兰人,贝奈斯向波兰允诺在奥瓦拉和斯皮什边境上予以补偿,而波兰也接受了。
至于1919年的边境冲突,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首先波兰的单边行为给了捷克借口,然而捷克确实是有预谋的,捷克一直在争求法国的批准,在得到默许后捷克才发动进攻。不过军事占领本身并没有使得捷克领有切申,反而降低了对捷克的国际同情。军事占领可能给了捷克政治宣传的便利,但切申最后也有没有付诸公投,而是由列强仲裁决定。如果捷克不发动进攻,双方按照法国的建议,整个切申由法国占领,对捷克也没有什么区别。法国早在捷克建国前就允诺,捷克将获得整个
波西米亚王冠领地。
大使会议理论上仅仅接受本国政府的指令,但是仲裁庭也详细考虑了经济,历史,人口,其他民族等等因素。五个列强中,美国会更同情波兰,意大利虽然在阜姆上坚持经济原则,但是在切申上支持波兰(主要是因为捷克和南斯拉夫走太近了),英国只关心尽快稳定波兰边界。日本基本酱油,可能基于经济原则偏向捷克。但是法国对捷克的支持力度是异常强的。捷克在外交上明显比波兰做得好。组织外交网络,表现得讨人喜欢,以及避免反犹的代表到处大放厥词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对小国尤其如此。
波兰和捷克的边境争议有三段,包括切申,奥瓦拉和斯皮什。而大使会议是就三段争议边境一起裁决的。然而裁决作出后,波兰并没有对切申段提出异议,而仅对斯皮什提出异议,大使会议为此提请常设法院(至于最后为什么不能如波兰愿完全是波兰外交部的锅)。如果切申分割非常不公,为什么波兰不对此质疑呢?随着1925年波兰和捷克签署双边协议,切申问题已经确认解决。
你可以认为像捷克和列强一样认为切申分割是公平的,也可以像波兰一样认为是不公平的,反正毕苏斯基和约瑟夫·贝克就是这么认为的。不过对于凡尔赛体系下的脆弱和不稳定的中欧,反捷的沙文主义煽动不会给波兰带来任何好处。正如捷克开国元勋马萨里克所洞见:
“若没有自由的波兰,就不会有自由的波西米亚;若波西米亚不得自由,波兰也将不得自由。”
两个同种国家的独立,得到的本应是共同的安全,但是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