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这座城市和武汉人民的英雄主义精神最典型的体现之一就是辛亥武昌首义。”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历史与文化研究所原所长、武汉历史文化学者张笃勤近日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有历史学者把辛亥首义精神概括为4种精神——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精神、勇担大任的历史主动精神、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求真务实精神。在他看来,这些精神中都充满武汉人英勇不屈的气概。
阳夏保卫战中武汉市民箪食壶浆支援民军
张笃勤说,武昌首义前,孙中山和黄兴在华南沿海地区先后举行了10次武装起义,每次都以失败告终。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的惨痛失败促使革命中心北移,革命党人把起义胜利的希望放在武汉。湖北革命党人能独占先机、克敌制胜、成就丰功伟绩,是与其不屈不挠、埋头苦干的作风,勇担大任的历史使命感,敢为天下先的历史主动精神密不可分的。
湖北革命党人秘密打入湖北新军内部,建立革命组织,发展革命力量。武昌首义前夕,由革命党人掌握的新军人数和同情革命的新军士兵总数达5000余名,相当于湖北新军的1/3,为起义准备了革命武装,还大大削弱、孤立了清军力量,成为起义成功的主要因素。这体现了武汉革命党人不竞声华、埋头苦干的作风。
武汉革命党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独立自强、不服输。革命党人杨时杰等人认为:“革命潮流,一日千里,进步甚速……尤其是我们湖北人,就想在湖北干起来……”湖北革命党人在科学补习所、日知会等组织基础上,组建更大的革命组织共进会与文学社,最后联手发动武昌起义。
武昌首义三烈士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在被捕斩首时,个个慷慨激昂,英勇就义。
阳夏保卫战中,新生的起义民军与清军精锐之师英勇作战40余天。武汉市民不仅积极参军参战,而且箪食壶浆支援民军。在广大民众支持下,民军以万余人的牺牲保卫了武昌首义的胜利成果,为各地易帜反正树立了信心、创造了时机,为全国各地独立、推翻清朝统治作出了巨大牺牲。
首义精神在武汉城市和武汉人民中继承弘扬
2011年,著名历史学家、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冯天瑜与张笃勤合著出版《辛亥革命史》。张笃勤说,在研究辛亥首义和完成书稿过程中,他深刻体会到辛亥首义精神是武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辛亥首义后的100多年来,在它的感召下,英雄的江城儿女进行了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奋斗。
武昌首义“敢为天下先”之举,大大提升了武汉在近代中国的政治地位与社会影响。从此以后,武汉由原来的区域政治、文化中心发展成为与北京、上海相提并论的全国性重要城市,使得武汉在影响近代中国命运前途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翻开任何一部中国近代史,都闪耀着武汉这个英雄城市的名字。
张笃勤梳理了辛亥首义精神在武汉城市和武汉人民中继承弘扬的脉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武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赶跑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使武汉回到了人民手中,实现了当年辛亥革命志士民族民主革命的宏伟抱负。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武汉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投身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在各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使武汉城市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可喜变化。
(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