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十九大】(十九大观察)十九大报告勾画“绿色路线图” 中国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电 (记者 李晓喻)继“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十八大党章后,大量明晰、可操作的生态环境保护细节,首次出现在十九大报告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被细化为多方面的具体部署。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比十八大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有了进一步拓展。“美丽中国”一词,在报告中三次出现。
“这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上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重大创新。”中国第三届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张孝德看来,当前中国“最突出的不平衡之一”,就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不平衡,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的不平衡,以及人与自然的不平衡。强调“美丽”,正是针对这一痛点。
对这一目标的实现路径,十九大报告亦有更具体、可落实的安排。
推动资源节约是中国绿色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十九大报告将降低资源消耗进一步细化为降低能耗、物耗。此前,无论是中共党代会文件,还是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物耗”一词都很少出现。这意味着,中国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工作将做得更细、更全面。
针对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报告也作出了更加细致的部署,包括明确提出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等。
张孝德说,“有了专门机构,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监管将更有效。”
对于构建环境治理体系,报告提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与此前“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等提法相比亦有明显细化。
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细节,不仅将铺就通往“美丽中国”的道路,亦将助力世界生态环境保护。眼下,气候变暖、臭氧层耗损、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问题正困扰全球。
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理论部主任黄承梁说,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意识到,需要摒弃高耗能、高污染生产和消费方式,而中国的生态文明恰恰提供了系统的方法和政策经验。
张孝德亦表示,中国“正在形成不同于西方的、基于东方智慧的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方案”,对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作用日益突出。“预计未来五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能量将充分释放,整个世界生态文明亦将因此发生重大变化。”
“中国将开启人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新时代。”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对中新社记者说。(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