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初中历史课本当中包含了我国历史上多位著名人物,学生可以通过历史课本获取到大量的历史事件,在对于人物、历史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认知能力。
历史是一种人文社会教育类型的科目,能够让学生在积累历史知识的同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因此,将德育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德育需要借助多个学科的优势循序渐进地开展,充分发挥不同学科的优势,让学生长期处在德育教育的环境之下,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在众多基础学科当中,历史学科中蕴含着较多的德育元素,能够很好地承担德育的责任。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根据当前的教学内容,将历史知识和德育元素结合起来,以此加快德育工程的建设。
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历史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和价值观教育。教师要深入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德育素材,确立德育主题,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德育渗透要与学校的教育活动相结合,提高德育的有效性;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整合德育内容,提高德育的针对性;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应用典型的历史事件渗透诚信教育。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与道德认知,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与理解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史实的分析与理解,加深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有的教师受应试观念的影响,认为德育只是思想品德学科承担的任务,不注重挖掘蕴含于历史教学中丰富的德育素材,不注重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难以提高。
当前,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要求各个学科都要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更新,重视德育,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创造条件,实现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
一.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德育现状分析
不注重挖掘德育素材以提高德育效果。目前,有的历史教师不注重挖掘历史学科中的德育素材,很难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优势,无法通过丰富的历史德育素材和主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
有的教师对历史中的德育内容常常是一言带过,轻描淡写,不能借此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有的教师的课堂德育渗透内容与历史教学内容不符,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历史课程教学的正常开展受到了不良影响,对学生历史知识技能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不注重联系生活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初中阶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处于发展之中,学生比较熟知的内容是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但有些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在历史教学中不能联系学生的实际进行德育渗透,导致德育失去了针对性与有效性。
还有的教师只是生硬地讲述历史知识,不能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确立德育主题,开展德育活动,很难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不能有效达成德育目标当前,有些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不注重分析历史教学内容,确立科学的德育目标。
表现在教师的德育渗透处于随意性状态,缺乏目标性与针对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历史教学的德育效能。还有些教师没有处理好德育渗透与知识内容教学的关系,如过度进行德育而冲淡了历史知识学习内容,或者没有深入挖掘并重点强调蕴含于知识内容中的德育元素,这些都对德育目标的达成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初中历史德育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培养学生历史责任感。为实现历史课程教学目标,教师要加强对历史教材内容的研究,挖掘历史教学内容中的德育素材,并将其进行整合,确立德育主题和目标。
初中历史教学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历史教学中结合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及中华优秀传统教育等,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接受中华优秀文化的洗礼,陶冶情操,提高传承传统美德的能力。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历史知识的学习是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的历史文化发展中,存在很多爱国实例。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要有效运用历史史实、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德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为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提供支持。
在教学“鸦片战争”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德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教师要指导学生体会林则徐、关天培等人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精神品质,鸦片战争使我们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从中深刻明白这个道理,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师要借助历史史实,引导学生通过全面了解历史事件,增强对历史的认知,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效指导,为学生将来成为社会和国家的建设者奠定基础。
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初中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可以自主进行思考,但学生之间在学习能力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如七年级的学生初学历史,对于历史故事具有较强的探究兴趣。
八年级的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更加喜欢深入与全面地探究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九年级的学生比较重视学习那些富有哲理的知识内容。与此同时,在初中阶段,尽管大部分学生具备比较强的学习意识,学习欲望比较浓烈,但往往持续时间不长,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与效率也不相同。
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立足学生实际,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观念的引导。例如,教学“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时,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人们由过去到现在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哪些变化,让学生探究这些变化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深学生情感体验。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科教学。历史教学要呈现与讲述历史背景、展现历史实物,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形象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历史事件比较久远,如果单凭教师的讲述,学生很难留下深刻印象,也不能在内心中产生深切的体验,蕴含于历史中的德育内容也很难产生说服力,难以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具体地感知历史,更好地接受价值观教育。
初中历史教师要革新以往的课程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德育与价值观的引导,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提供支持。例如,教学“辉煌的隋唐文化”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资料,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出来。
让学生了解李春和赵州桥、隋唐长安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以及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等知识内容,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探究的积极性。视频的展现能使学生产生真切的体验,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提高民族荣誉感,让学生学习正确的思想观念。
结论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与丰富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和价值观教育。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确立德育主题,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要与学校的教育活动相结合,提高德育渗透的有效性;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整合德育内容,提高德育的针对性。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为德育渗透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应用典型的历史事件渗透诚信教育。
在德育渗透活动中要注重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道德认知的提高,对学生实现正确的价值引领。教师要实现初中历史课程德育与学生价值观教育,推动初中历史课程的发展,为社会的建设发展贡献更多全面发展的的人才。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融入德育的元素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德育。教师可以在历史事件中挖掘德育元素,以此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历史人物身上的意志和精神,了解并学习我国历史人物身上的精神和信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