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从书信看澳宋邮政发展史(1)临高时代

从书信看澳宋邮政发展史(1)临高时代

从书信看澳宋邮政发展史(1)临高时代从书信看澳宋邮政发展史前言邮政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在明朝以及之前是几乎不存在的。那个时候分居两地的人若是有信息需要传递,只能请求旅行的朋友,或者镖局行商这样经常四处游走的人帮忙

从书信看澳宋邮政发展史前言

邮政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在明朝以及之前是几乎不存在的。那个时候分居两地的人若是有信息需要传递,只能请求旅行的朋友,或者镖局行商这样经常四处游走的人帮忙,就是所谓千里捎书。明末宋初,随着澳宋的兴起,交通、卫生、安全等一系列公共服务逐渐走向普通老百姓,在极大的提高了生活质量之外,邮政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一环。当千里奏折还只是北方帝王专享的权利时,澳宋的平民可以方便的同外地亲友沟通交流,澳宋的商人可以快捷的通过信件洽谈生意,澳宋的小伙子大姑娘可以通过鸿雁传书互诉衷肠,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改变,将澳宋的生活方式悄然地推广到了整个世界。回首百年邮箱发展史,我们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那就是邮政服务的载体,信件。让我们翻开那些信件,看看百年前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以及信件背后的历史。

第一章 临高时代

从元老院在临高登陆之日起,到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历史将这段时间称为临高时代。澳宋的统治以临高为核心,辐射整个海南,对于广东、福建、越南等周边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在这一时期,邮政体系从零开始建设,逐渐为统治区人民所接收。在这一时期的各种往来信件里,我们可以看到儒家伦理道德和封建家族秩序,遭到了澳宋先进科学理念的挑战,新旧思想在每一个人的头脑中发生着剧烈的碰撞。

《劝业临高书》 (1629)

德厚贤弟启:

听闻贤弟家中有难,弟不甚烦忧。

又闻燃眉之急已解,兄方少宽心。

以兄之见,以临高渔获之丰,弟之业已不能,涂蚀本钱。

如兄不弃,可投于佰仞城中,此处百业兴旺,谋生不难。

百仞邮局【注1】,可代投书。

贤弟回信,交投书人。

伏惟珍摄。

德高侍安

1629年是澳宋重返华夏的第二年,在这段不算太长的时间里,澳宋带来的先进科技和文化,已经对临高以及周边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澳宋先进的工业能力此时尚未展现它的威力,但集约化农业和渔业已经形成了对周边地区的冲击。以渔业为例,传统渔业除了由于船只和渔网技术落后以外,渔获保鲜一直是个很大的难题,因此造成损耗巨大。而临高的渔民却可以通过博铺冷库获得廉价冰块来保鲜,损耗很低,造成临高渔获的价格比周边地区低很多,对周边地区的传统渔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儋州商人戴德厚的干货生意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面临破产,此时族兄戴德高的一封书信给了他一个新的机会,搬家去临高讨生活。对戴德厚来说,也许这只是一个无奈的决定,但从他做下这个决定开始,很多人的命运已经踏上了另一条道路。到临高的一年后,他的女儿戴三娘走进了芳草地学校,有了另一个名字,戴嫣。

大明和历史上很多王朝一样,其实是有邮政服务的。但是这个服务仅针对官府,而不会服务于普通百姓。为了解决澳宋势力内部的日益增长的信息传递需求,澳宋接管了临高境内的全部驿站,并且采取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方式运营,对大明官府仍是驿站,对普通老百姓就是临高邮政。

注1:百仞邮局,后改名为东门市邮局,原址位于东门市派出所隔壁,目前已经整体搬迁至澳宋历史博物馆。临高邮政成立后,首先在百仞城、东门市和博铺设置了邮局,由于百仞城和博铺邮局位于元老院直属区域内,不对普通老百姓开放,因此位于东门市的百仞邮局就成为了绝大多数人接触邮政服务的第一站,由于这个说法传播较广,因此在教科书中也将百仞邮局作为了第一个邮政服务机构来记录。

《子于父书》 (1630)

父亲大人膝下:

儿十二日由广州起行,经宾朴【注1】,廿一晨至临高,途间甚安。

现住处尚未定,仍暂借寓友人家耳。

盖因言兵祸至,商甚难,不得银【注2】,余有惴惴。

但见米价甚平【注3】,心少宽。如有变,或往琼山。

儿一切起居饮食皆格外慎重,望纾慈念。

此请

福安!

儿化腾叩禀 四月廿三日

这是一封没有寄出的信,在起威剥离邮政业务的时候,无意中从仓库中发现。由于信封损毁严重,收信人不详。根据内容推测这封信由一名前来临高经商的商人所写,时间是1630年5月(信中日期为旧历)。

这位名叫化腾的商人到达临高后,发现由于广东官府的经济封锁,澳宋对大明贸易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经商的目的难以实现。根据他从粮食价格的经验,得出了短期内不会发生战争的预测,并且将前往琼山作为了躲避战争的应对措施。当然,他的预测完全错了,在这封信写成的一个月后,澄迈战役打响了。另外,他前往琼山的想法,实际上也是完全不可行的,因为此时何如宾部正在渡海前往琼山,临高到琼山的陆地和海上交通已经被伏波军切断,即使躲过伏波军的巡逻,强盗和明军对他来说是更可怕的存在。我们只能真诚的希望作者最终选择待在临高,而不是冒险逃往琼山。

注1:宾朴村,现徐闻市。

注2:为应对大明官府的经济封锁,财政金融委员会对白银兑换采取了临时管制,最后几批穿越封锁线的商人运入货物获得流通券后,无法兑换成白银流出,造成了小范围的恐慌。随着战后经济封锁解除,该临时管制措施也宣告取消。

注3:为了稳定市场,德隆积极组织东南亚大米货源,整个战争期间米价完全未受影响,有力的保证了流通券的信用。

《髨事密函》 (1630)

██谨启者:

日前曾奉一函,谅已先尘左右。

顷闻传言,██【注1】过信人言,行将有事于髨商【注2】。

晚生等心知实有误端,唯恨人微言轻,不足为两家解憾言和耳。

兄当世高人,岂能自立危墙?

晓髨人于之利害,蝇头小利,自不屑为也。

劝██多行教化,慎起刀兵,善莫大焉也。

昔蔺相如让路以避廉颇,千古传为盛事。

行见他日髨人负荆于高兄阶下,世人皆慕兄之高义,岂不美哉?”

████

第二次反围剿前后,广东官场和士绅围绕着对待澳宋势力的态度,进行了大量的正式和私下的沟通。但最重要的一个参与方,即澳宋却被排除在这场沟通之外。因此,各方势力之间的沟通协调,实际上是在完全不了解澳宋的情况下展开,完全是自说自话。这一时期各方势力之间的通信往来中,留下了大量史料,供我们从侧面去了解这段历史。

这封信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邮政的服务范围,发信人和收件人之间直接投递,但鉴于这封信颇能反应当时社会的一些情况,我们也将其收录。这封信抬头和落款均被涂黑,具体的时间也不可考。但从信中内容来推测,写信人应为商界人士,收信人应为广东官府中的某位幕僚,或者高举这样的大髨商,时间大约在1630年初。信中的内容,也代表了当时商界对此次事件的主流看法,也就是和稀泥和讲价钱。一方面劝澳宋舍弃部分利益,一方面游说官府不要采取军事行动,双方继续保持一个所谓和平状态。从商人的角度这当然是最好的方案,但对于澳宋来说,答应了这样的建议,实际上就成了广东官场案板上一只随时可以被宰杀的肥羊。而信中对于澳宋负荆请罪的期望,现在看来就是个笑话,商界虽然和澳宋合作已久,但实际上完全不了解澳宋。正是这种不了解,为广东全境光复后,澳宋展开的反右运动埋下了伏笔。

注1:这封信中被收信人涂黑的部分较多,可以看出收信人对这封信的内容态度谨慎,为了避免一旦内容流出对自己的影响,将部分关键内容进行涂黑。但从内容上下文来推测,此处涂黑的人应该是时任广东巡按御史高舜钦。而能够在高舜钦和澳宋两方居中调解,作为两方共同的传话筒,也只有高举了。因此,几乎可以肯定这封信由商界某位经营澳宋产品的同行,写给高举的。

《一金喜悦书》 (1632)

符富哥:

我是你的一金姐【注1】,上次休假过去很久了,什么时候才会再回美洋村?每当看到那条你买给我的项链,我就想起了你,你想我吗?

哈哈哈,上当了吧,我是符喜【注2】。以上是一金姐跟我说的,我替她写给你。

我已经从学校毕业了,万首长把我推荐去了天地会工作。老爷想让我回家,我知道他想什么,我就不回去。上次你送给我的毛巾真好用,一个个小线圈又柔软又吸水,比洗脸布好多了。万首长说每人应该有几条毛巾,一条洗脸,一条洗脚,还要一条巨大的洗澡。符富哥,你能再送我们几条吗?符富哥一向是最大方的了。

我是符悦【注3】,喜妹说她想要的是上次同款的银耳环,她想换着带,不好意思跟你要。

别管她,给她买条毛巾就行,不过给我买什么,你要认真的想想哦。给我的礼物必须和她们的不一样,还得让我满意。如果不满意,那天晚上的事……我就没有给你保密的义务了。

快点回来吧,我们都想你了。

一金喜悦

看过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的读者,一看到“一金喜悦”应该就知道这是美洋村符家三姐妹的故事。通过阅读这封信,我们可以似乎可以看到三姐妹一起给符富写信的场面,三个人一边打闹互相取笑,一边轮流在信中写下对大哥的各种“无理取闹”。

符家三姐妹确实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她们的故事被各种文学作品多次改编和演绎,以至于大部分读者对这些女孩子们的认知,都被这些文学作品误导了。以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和真实历史来对比:

符富退伍后留在广州是真实的,被子弹击中头部失去记忆是虚构的;

符富和符一金的婚约是真实的,符一金为救符富而被迫委身于元老是虚构的;

符喜和万里煌元老的婚姻是真实的,婚姻不幸和多次自杀是虚构的;

符富偶遇文主席而是真实的,文主席传授厨艺是虚构的;

符富和符悦的婚姻是真实的,两人青梅竹马的地下恋情是虚构的;

类似的文艺化改编还有很多,不胜枚举。根据符富医疗保险、退伍文件、税务登记表和婚姻登记等正式文件,可以大概勾勒出一个真实的符富。

符富1629年入伍,先后参加过第二次反围剿,夏季觉醒、广东攻略等战役,通过他的私人信件,我们大约可以猜到,符家三姐妹多少都对这个英俊的伏波军战士有很大好感,符富则倾心于符一金这位“大小姐”。1636年因伤住院,住院期间又感染了严重的肺病,第二年不得不因病退伍。退伍后符富分配到广州市警察局工作,后辞职在广州子山广场旁开办了一家名为“美洋”的小餐厅。因逃婚离开美洋村的符悦,在广州偶遇符富,成为符富经营餐厅的好帮手,餐厅因“纹猪手”出名而越来越红火,两人也日久生情而在1639年登记结婚。

各种文学作品,大多到这里就结束了,王子和灰姑娘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在文学作品的浪漫背后,真实的历史令人唏嘘。符富婚后不到三年就因肺病发作去世,符悦随后同一个名叫张利华的厨师再婚,并将餐馆迁往德政路改名为利华饭店。今天广州的利华饭店,符富和文主席的合影还悬挂在饭店的大厅里,但注释却是“张利华”。美洋村符家三姐妹和符富的故事,就如同这照片上的人物,湮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

注1:符一金,三姐妹中唯一的亲生女儿,同符富有口头婚约,符富住院后同万里煌元老结婚后前往济州岛农场工作。由于婚后符一金极为低调,可考证的信息很少,仅能确认她晚年常住日本自治区九州的万里庄园。

注2:符喜,万里辉元老的第一任妻子,育有两子。符喜在陪同万里辉元老派驻日本时期,一度担任日本自治区农业委员会秘书长,是日本著名的农技专家。离异后返回临高在南海农场工作居住,后负责经营南海喜悦山庄,将其打造成为临高标志性娱乐场。

注3:符悦,三姐妹中最具反叛精神的一个,是各类文学作品中的主角。符悦为人活泼热情,是大部分美洋村小伙子们的暗恋对象,但面对某位元老的追求,不惜以逃婚反抗。在广州偶遇符富后,符悦放弃了医院的工作机会负责餐厅经营,并最终将“利华饭店”经营成为广州最为出名的新派澳洲餐厅。符悦一生有3次婚姻,各育有一女,均随母性,其中三女符暄成为电影明星,并在电影《离开美洋的日子》中扮演老年符悦。

《父家寄子书》 (1633)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孝悌而已矣。

舍身赴琼【注1】,滔滔不还,老年甘旨,属望何人?

他乡寄旅,临风对月,宁不翘首思及到此乎?

岁值凶荒,家给不足,而糟糠妇钗梳典卖,以奉吾甘旨者。

堪怜老年,荷天庇佑。

吾犹故旧也,倚门之望眼,益切悬悬。

大速收拾回归,利名自有一定之分,奚必他乡淹滞,酿成不顾之愆!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惟我体之,至祝至祝!

□【此处污损】

不肖男某平安信拜

严君老大人膝下赐览

光阴迅速,逾春秋,别亲膝下,倏忽一载,每怀二亲,天涯阻隔。

今不肖漂泊江海,远违色养,劳虽万状,利获什一,固足以慰不肖远涉之怀,亦足以慰父母家庭之望也。

衡阳雁断,尺素难传,未审大人康健若何?

男处遐方,徒切望云之想耳。

今因邮便,特寄问安书信,回可予起威【注2】。

不日帐完【注3】,即便驰归,膝下幸勿挂虑。

谨此上陈。

这两封信的原件目前收藏于澳宋邮政博物馆中,由于内容污损,这封信的作者和时间不详,推测为一名梧州父亲在1633年前后同他在临高的儿子之间的家书。

从这封信中看出,儿子因利所牵“舍身赴琼,滔滔不还”已有很长时间,不知而今家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渐入暮年的父亲倚门望眼,盼望儿子早归,殷切之情溢于言表。按照儒家伦理,子女对父母是一种责任伦理关系,必须对父母尽“孝”。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又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义之本欤! ”子女对父母尽孝表现于生前奉养、死后丧祭的各个方面。《孝经·纪孝行章》言:“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欲践履落实上述责任,子女首先必须留守父母身边,不能轻易离家远行,如孔子所说:“父母在,不远游。”但从儿子回信的内容来看,当时的父子伦理显然出现了严重偏差。

儿子的问安家书虽然表达了思念双亲之情,但最津津乐道的是“利获什一”的欣慰与兴奋,而且言及他“驰归”的前提是要等到“帐完”之后,与前面《父家寄子书》中“益切悬悬”的“倚门望眼”之情形成了鲜明对照。

注1:由于信息闭塞,尽管梧州同广州以及海南有较多的商业来往,但海南对于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因此作者沿用了琼这个称谓。而同一时代广州地区的士绅间通信,更多采用了髨来代指临高或整个海南。

注2:众所周知,澳宋邮政的前身临高邮政成立于1631年,随着伏波军完成对广东的实际占领,业务扩展至珠三角地区后,1636年后更名为澳宋邮政。作为邮政系统的补充,起威镖局和起威客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扮演了敌占区内的地下邮递员工作。很多寄往敌占区的信件,都先走邮政系统到达最近的邮局,再改为起威镖局按照货物押运,起威客栈进行市内派送。这封信的信封采用了31式标准信封,虽然没有贴邮票,但从邮戳上来看,是在1633年11月3日从临高东门市邮局寄出,11月28日在广州邮局中转到起威进行下半程广州到梧州段的交通。

注3:结合邮戳时间,这里判断所谓“帐完”,指的是1633年度税务申报,按照当时财政金融委员会(后改为财政省)要求,每年澳宋历自然年1月1日到12月31日为一个财政年度,企业应在第二年的1月31日前,申报财务情况和纳税。如果作者按时完成了申报,得益于高广船行的定期客运班轮,他大约可以赶得及在春节前回到梧州老家过年。

《婚宴邀请》 (1634)

国立兄,

我要结婚了!内人是相亲会【注1】上遇到的,在制药厂工作,也是山东老乡,去年从登州救回来的。我们两个父母都不在世,因此请林营长做主。林营长说了█████████████████████████████████████████████████,所以下个周日办事,请你作为男方亲友来参加。

地点:临高东门市合作社酒楼双喜房【注2】

时间:下周日中午11点

钱多【注3】

███████

军邮是邮政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得益于军队的文化补习制度,士兵成为扫盲率最高的一个群体,因此军邮的业务量也一直是邮政最主要的业务,直到1638年,民间邮政的业务量才超过军邮。也是由于统一文化补习的原因,军队学习的是普通话和白话文,因此军邮中书信从语气到格式,都和今天我们的书信非常接近。

1634年是伏波军积蓄力量的一年,作战任务相对较少,因此很多规划民军官都在这一年实现了脱单,并且间接导致了1635年的婴儿潮。这封书信所反应的,正是在那个时期的一桩典型婚姻,统一组织的相亲会,没有媒妁之言,没有父母之命,请主官来做证婚人,男女双方朋友一起吃顿饭热闹一下,算是当时军官婚礼的标准配置。有些运气特别好的新人,能够请来元老作证婚人,那简直就是羡煞旁人的风光,多半还要请来照相馆和元老一起拍张合影。

信中有一大段文字被涂黑,应该是不慎透露了即将有军事行动的细节,在进行军内的邮政检查时被保密军官涂掉。按照当时的邮政制度,军邮是免费寄送的,士兵和军官将书信交给值班军官,在进行保密检查后寄出,对于小的保密错误,值班军官经常简单涂黑后放行。

注1:1633年由陆军人民委员何明元老和杜雯元老提议,设立资深军官婚姻计划。计划的主要内容是采取组织相亲会、额外假期、住房按揭以及集体婚礼等手段,帮助高级军官(后扩展至重要企业的高级规划民干部)解决个人问题。这一计划在1633年到1635年大陆攻略启动前,促成了约600对新人的结合。相亲会的女方主要来自制药厂、食品厂、缝纫厂等女工较为集中的企业,而男方则是伏波军高级军官和国营企业高级规划民干部,相对来说男方地位和经济条件都更好一些,因此对女方主动参加的吸引力更大。具体组织形式上,出现过击鼓传花、互相挑选、互相问答等手段,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案,或者说方案实在太多,无法证明哪一种更有效。

注2:为了应对当年的结婚潮,临高稍微有点档次的酒楼都设置用于婚宴的包厢,澳宋风俗是婚宴场地要悬挂宋朝丞相王安石所写的双喜,因此这些包厢也被称为双喜包厢。随着澳宋文化的输出,双喜已经成为世界人民婚姻宴请中的共同标志物。

注3:钱多,时任伏波军第一营7连连长,以中校军衔退休,退休时担任北美大区陆军军官学校战术教官。钱多与第一任妻子杨蜜的婚姻维持了4年,其中次女钱丽芳是著名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激情燃烧的日子》。林营长指的是林福将军,伏波军第一位规划民将军,以中将军衔退休,曾经作为司令员指挥了著名的凡尔登战役。

上一篇: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下一篇: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