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这部电影,小编真的等的有点久了,
从今年五月份开始就一直翘首以盼。
论成绩,它完成了韩国影史上零的突破:第一个金棕榈奖收入囊中。
并在韩国本土以及香港、澳洲等地区屡屡创下票房,观影人次的记录。
论口碑,它最少完爆了今年上半年所有的同类型作品。IMDb 8.6,豆瓣9.2...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这部电影为何会有如此大的魅力?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它吧——
《寄生虫》기생충
韩国,首尔,贫民窟。
地下室里,住着失业的一家四口:父亲基泽、母亲忠淑、大儿子基宇和小女儿基婷。
这里,常年不见阳光,总有一股发霉的味道…
窗户外头的电线杆,总有醉汉跑来撒尿,常常是家里吃着饭,一抬头就看到外面的男人在解裤腰带…
在这里,全家人的手机要想联网,只能蹭邻居的Wifi。
蹭Wifi也是一门巧活,把手机贴近天花板才更容易接收到信号
但接收到了信号,也不意味着你能蹭到Wifi。
能不能连上还要看你能不能蒙得中密码。
运气好蹭上了网,就能上招工网站看看招聘信息,接点儿零工,比如,给披萨店折外卖纸盒什么的…
一家人的转机是从基宇朋友的到来开始的。
基宇的朋友因为要出国留学,就把他的家教工作转交给了他。
理由是:你四次高考都没考过,把我这个准备交往恋爱的学生托付给你,我放心。
对于这种理由,小编只想呵呵...
但为了一家人的生机问题,基宇还是选择接下了这份工作:
他P了假文凭,编了留学经历,化名Kevin老师,走进了有钱人朴家的豪宅…
朴家同样是一家四口,不同的是跻身于上流社会。
男主人是IT公司的社长,女主人是家庭主妇,女儿多慧在读高中,儿子多颂是小学生。
住的独栋豪宅由著名建筑师亲自设计而成,面积能有上百平。
洗衣做饭、端茶送水全交给一名专门的佣人。
朴太太平时负责貌美如花,做做决定,再睡个午觉抱抱狗。
前后重读了4次的基宇冒充高材生,在试讲后获得了朴太太的认可。
基宇还不知道的是,他的这次应聘,将会把这两个差异巨大的家庭纠缠在一起,引发一连串无法逆转的意外事件…
影片就像一套完整的三幕剧,分别由混进豪宅,雨夜突变和生日派对三个部分组成。
故事层层递进,情节跌宕起伏,尤其是剧情发展的节奏掌握的刚刚好。
这部电影是继2017年的《玉子》之后,奉俊昊时隔2年的新作。
奉俊昊,作为韩国青年导演中的领军人物,在此之前他曾三征戛纳:
2006年,凭借《汉江怪物》入围「导演双周」单元,
2009年,凭借《母亲》入围「一种注目」单元,
2017年,凭借《玉子》入围主竞赛单元。
直到这第四次,才终于如愿凯旋。
他的电影,往往充满了对底层、对社会、对时代的审视与控诉。
2003年,他凭借《杀人回忆》一战成名。
片尾的经典一幕,被影评家称为是“概括时代的表情”。
此后,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又相继拍出了包括《汉江怪物》、《母亲》、《雪国列车》在内的多部佳作。
一直以来,奉俊昊都徘徊在主流的视野之内。
和其他自命清高的艺术家不同,他没有对商业嗤之以鼻,将其拒之门外。
而是特立独行,自成一派,探索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
与Netflix合作拍摄《玉子》,便是他探索过程中产出的一个典型试验品。
延续《玉子》的成功,《寄生虫》继续将这场实验进行到底。
将韩国电影整体拔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当然,电影的成功和演员的出色表演分不开。
宋康昊自不必说,从16年前的《杀人回忆》开始,他和奉俊昊导演的组合,就是一个王炸组合。
但在演员之外,影片的几个亮点更值得说道。
首先:气味。
气味藏不住秘密!
也正是气味的差别让穷人一家身处险境 ——
一家人有一家味。
天真的孩子嗅出端倪,他好奇老师、治疗师、司机、女佣竟然拥有着相同的味道!
那是什么味道呢?
穷人家常年居住在潮湿的地下室,早已被霉味浸透…
阶级就像“生物链”把人划分三六九等。
宿主和寄生虫明显是不同物种,又怎会气味相投?
其次:无处不在的黑色幽默。
比如在地下室一家四口百无聊赖的叠着披萨盒,看到卫生消毒人员在街道上消毒,不想赶紧关紧窗户免受气体污染,反而想的是能因此给房间来个“免费消毒”。
此外,影片的黑色幽默不仅在故事的发展上,还在人物的台词上,其中穷人妈妈说的这段话就极具讽刺意味:
不是有钱却很善良,是有钱所以善良,如果我有这些钱的话,我也会很善良。钱就是熨斗,把一切都烫平了,所有褶皱都被烫得平平的。
在小编看,这两句话就是《寄生虫》的精髓。
而写剧本时,导演也算过一笔账:
如果以现在韩国的人均收入来算,一个人要想买电影里的那间豪宅的话,至少需要547年。
而,这仅仅发生在韩国么。
与其说奉俊昊拍是韩国的困惑,不如说他看到了全世界的难题。
穷人更穷,富人更富,有钱无罪,无钱有罪的撕裂,是这个时代无解而普遍的痛。
而《寄生虫》提出来,既延续了奉俊昊一直以来对小人物挣扎于权力与阶级的悲悯,也有韩国电影多年对社会,对历史,锲而不舍追问出更好的愤怒。
看完整部电影,小编最记得这一句话,
富人爸爸面带笑容地如此形容穷人们——
是啊,坐地铁的人都有那种“味道”
在这里大家分明可以看到,阶层之间的鸿沟,大到无法逾越,早已不是道德修养层面的问题,而是来自生理上的彼此厌恶。
寄生虫,不仅是银幕里的家庭。
你,我,他——
假如承认了这条尊卑有序的鄙视链。
假如屈服了这个荒诞而义正言辞的世界。
那我们都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寄生虫。
———— / END /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