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不学点历史,你是看不懂《辩护人》《出租车司机》《挖掘机》这类电影的

不学点历史,你是看不懂《辩护人》《出租车司机》《挖掘机》这类电影的

不学点历史,你是看不懂《辩护人》《出租车司机》《挖掘机》这类电影的《出租车司机》《挖掘机》的出现引来了一系列的评论文章。这些文章的用意和初衷都是好的,可惜在脸谱化地渲染自我认同这一点上,缺陷也是明显的。《挖掘机》聚焦人的反思

《出租车司机》《挖掘机》的出现引来了一系列的评论文章。这些文章的用意和初衷都是好的,可惜在脸谱化地渲染自我认同这一点上,缺陷也是明显的。

《挖掘机》聚焦人的反思,也平静地展现出不同的反思结果,表现了多样的人性。《挖掘机》本身是很克制的,并没有对各路人物的反思进行明示或暗示的价值评价。相比之下,国内的影评则过分标签化地说谁是对的谁是错的,这不免流于肤浅和思想强制。

《辩护人》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律师在去往法庭了路上,围观的群众有人骂他为赤色分子辩护。《辩护人》作为一个商业片,韩国导演也非常职业地做到了克制,没有一味地渲染民众有多么高尚或体制人有多么卑劣这类的标签化论调。《辩护人》的故事原型发生在冷战时期,那时韩国普通民众中确实有一部分人是真实地认为学生在搞赤色运动,所以这部分普通民众也从内心真实地反对辩护人。(当然,我在线下说这个历史背景时,有观点说这个细节是导演在展现公权力安排的五毛。我不排除这人是官派五毛的可能性,但也有可能这是导演刻意用此细节来展示当年的舆论撕裂。国内有些人在这个细节上所表现出来的武断,这种不加任何分析和论证就把自己不喜欢的观点斥为五毛的做法,本质上和他们反对的思想钳制其实没有区别)。

即便是《辩护人》中的警察大反派,韩国导演也没有把他简单地脸谱化,而是交代了他的人生——其父亲625事件而被虐杀。韩国人嘴里的625事件,即北朝鲜于1950年6月25日发动的南北韩战。了解了这个历史背景,你就可以理解,在这个警察眼里,自己的父亲死于韩战,而韩战的本质是美苏对决,在这种家仇国运下,很可能他在内心中是真的认为自己是在捍卫自由,并用自己的方式和力量去对抗赤化。

《辩护人》的导演还安排了一个细节。这位警察在殴打律师的过程中听到了国家的歌曲,然后马上停止殴打,立正致敬,直至歌曲结束。我不知道韩国导演是刻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叙事太细腻了。如果这位警察只是杀良冒功的功利者,我想他不会在只有自己和律师的时候做出此种行为,这个细节让我相信,这位警察可能真的认为自己是对的。这就是人性的多样和复杂,远不是国内影评那种谁是高尚的谁是卑劣的那么幼稚。

说到美国。我这里先带入另外一部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变的电影——《查理威尔逊的战争》。当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国内几乎对苏联听之任之。这时查理威尔逊站出来,一个人说服国会援助阿富汗对抗苏联。

如果美国人标签化地去导演,或许这部电影就会沦为英雄拯救世界的庸俗之物。但这部电影的牛逼就在于,导演在片尾打出了一个字幕——“我们引起了一场战争,然后留下一个烂摊子走了”。这是查理威尔逊本人的原话。

导演为什么会打出这个字幕?因为查理威尔逊帮助阿富汗对抗苏联,赢得了冷战的局部优势,但美国亲手扶植起来的阿富汗游击力量恰恰就是后来的塔利班。所以美国导演也用字幕的方式让大家反思,不要那么绝对化。

那么回到发生《辩护人》《出租车司机》的1980年的韩国。电影里,似乎律师、出租车司机这样的个人英雄唤醒了民众的人性,改变了历史。但事实上,前面说过,1980年还处于冷战时期。即便出现了《辩护人》,但部分韩国民众基于对赤化的恐惧,还是难以接受这种辩护人的。即便出租者司机和德国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曝光了光州事件的真相,但国际政治力量基于对赤化的担忧,对韩国军政府的行为也是莫衷一是的。特别是美国政府,长期支持韩国军政府,用“混乱、无序”来评价光州事件中的学生运动。(当年希特勒上台的重要口号之一,也是预防赤化。赤化问题,是一个理解世界历史的楔入点)以至于军政府不但没有受到正式的制裁或谴责,反而在光州事件六年后成功申办了汉城奥运会时期。(韩国人幸运的是,韩国作为一个依靠国际势力支持的国家,他必然要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汉城奥运会时已经是里根经济学的时代,不再单纯强调军事竞争,而是转为经济、人文、价值观等软实力的竞争。此时,美国对韩国的政策发生了改变,失去了美国支持的韩国军政府,不得不应美国的要求而进行民主改革。)所以,虽然《辩护人》《出租车司机》都是根据真实历史改变的,但却未能完整展现历史。《辩护人》《出租车司机》的导演虽然非常克制,很平静地刻画了各种真实的人物,但遗憾的是,《辩护人》《出租车司机》与《查理威尔逊的战争》相比,还差了一个引人进一步思考的片尾。

我一直跟身边的人说,不学点国际历史,你是无法真正看懂《辩护人》《出租车司机》《挖掘机》这类的电影的,更无法真实理解电影背后的真实世界。这类电影绝不是翻身农民打倒反动势力式的宣教片。这类电影里的角色也绝不是黑白分明的单一脸谱。这类电影的背后更不是谁比谁高尚的简单站队。

罗素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之源。我支持反思,支持对人类文明的不懈追求。但是,请不要用国内影评这中脸谱化的思想统一。

我理解一切真心认为自己做的对的人。只要你是真心的,体制内的人一样可以做出对的事情。如《出租车司机》中那个故意放走记者的军官。即便是《辩护人》中的这个警察,在今天看来是错的,但只要他在当时真心认为自己是对的,我也不会用今天的价值标准去全盘否定他的个人,而只是感慨时代的荒谬(当然刑讯逼供是绝对错)。

理解人性的多样才是生活,否则,为了反思而反思的国内影评,其实依旧只是一种把人视作了宏大叙事下 的工具化生存。希望每个人都能真诚地走出每一步,不是明知错误却功利地追求一将功成万骨枯,也不是在各种宣教下的为了反对而反对的盲从。

8日补充:昨天发出来的时候,删掉了草稿中的一部分,觉得有点苛求。现在想想,作为思考,还是应该加上。那就是,这些军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反思的。光州事件平反后,从赤色运动变成了民主运动,开始形成了批评军人的大舆论,当年的军人受到谴责。如果韩国不是那么快转型,光州事件一直不平反,还会有《挖掘机》这样的反思吗?如果《挖掘机》的导演交代一下男主角是从什么时间开始认为自己做错了,又去问问其他战友从什么时间开始觉得自己错了,那么《挖掘机》可能会更丰满。

上一篇: 【致敬每一位了不起的“她”】抚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务服务窗口——2022年
下一篇: 深刻领会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