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眸
石家卡建于1846年,位于贵州省开阳县花梨镇十字村,地处开阳与瓮安的交界处,地势险要,建筑坚固,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修筑此关卡的开州知州石虎臣因此被誉为“黔中柱石”。时过境迁,岁月沧桑,石家卡的虎威关依然保存尚好。11月15日,本文作者随开阳县作家协会赴此采风。
——题记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在这样的一个隘口站立了那么久,仿佛是一种久远的声音,又仿佛是一些被历史淹没的画面,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虎威关,你是具有怎样的一种雄姿?多少次,你让我辗转反侧,寤寐思服。
为了一睹你的尊容,我等翻越了多少的山山岭岭,趟过了多少的沟沟坎坎,又经过了多少次的“迷途知返”……历尽曲折和艰辛,终于站到你的脚下。
原来你蜇伏在这样一个山高林密的地方,横亘在开阳和瓮安交界的这样一个关口。如果不是今天的艳阳高照,我必然会想起大诗人韩愈的“云横秦岭家何在”。
你并不像我想象中的壮观、雄伟,但你斑驳的城墙、完整的门洞,以及那残存的石碑……分明在告诉我,你确是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存在。
岁月刨蚀了你健美的身躯,历史风化了人们对你的记忆。
我不能想象,古开州云南籍的知州石虎臣带头捐资助饷,组织各地绅士捐银开办团练,筑营自守是一种怎样的胆识和策略。
我不能想象,为了建造这项坚不可摧的防御工事,多少的工匠和人民群众付出了怎样的一种艰辛!这里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更别说在那样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
那一块块方方正正的巨型青石,城墙上遗留的那一条条整齐、规范的线条,让我看到了工匠们建造你的时候的高标准,严要求。才让你历经无数次的战火洗礼,历经漫长的历史沧桑还如此的巍然屹立。
林间阵阵的松涛,让我听到了守关将士奋力杀敌刀枪相搏的声音;墙头摇弋的野草让我看到了撕杀过后的狼烟遍地、尸横遍野。
穷凶极恶的入侵者多少次的蜂拥而至,多少次的疯狂猛扑,多少次的枪击炮打……终于将你雷打不动,奈何不得。
虎威关,曾经,你不愧你的名字!让多少来犯者闻风丧胆,就此打住,逃之夭夭,开州百姓的安宁得以保全。
面对你,我不禁肃然起敬!
你,值得我们去瞻仰!值得我们去敬重!值得我们去缅怀!
今天,我在虎威关,听到了一段历史悲壮的声音!听到了一种临危不惧,知难而上的声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