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历史还是有较大差别的,文化侧重于精神层面,历史则是发展过程的载体,历史如同躯体,文化则是灵魂,含金量更高。洛阳是世界文化名城,同时作为中国建都最多、建都史最长的城市,当之无愧也是中国的历史名城。
文化是历史绵延、积淀、凝聚基础上升华、萃取的结果。历史是发生的史实过程的积累,而文化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信仰、文学、艺术、习俗、礼仪、体制集合的结晶。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能够凝聚成一个命运共同体的精气神。
文化的融合、萃取,需要历史的延伸和沉淀,而文化形成之后,则具有更强大影响力,会相当程度上左右历史,使历史服从于文化。这一点咱们从英美等国海洋文化的进取、或者说侵略可以强烈感觉到。从今天美国对中国的打压可以感受到。
咱们中国人特别讲究正统。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东周时期,周国已经蜕化成比普通诸侯国还要弱小,但是因为其正统所在,那些霸权诸侯还必须打着周王的名义去征讨别的国家,比如《左传》一段话: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意思是说:“昔日,召康公赏赐给我家先祖征讨的权利,东边到海边,西边到黄河,南边到穆陵,北边到无棣。你们不给王室提供包茅,让王室祭奠祖先时不能过滤酒,周王南巡到你们这里,没有再回到洛阳,我想来问问为什么”!
瞧瞧,多理直气壮!
三国时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及董卓挟持皇帝到西安也都是这样的道理。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演变,可谓数不胜数。
再比如忠君报国的文化,从西汉的苏武匈奴牧羊数十年,到岳飞的精忠报国,再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百年来,多少中华儿郎,视死如归,抛尸荒野,留下可歌可泣的壮举,成为中国人的脊梁。
文化是具有传承作用的,比如民俗文化、人文文化等等。比如中国的汉字韵律、唐诗宋词、国画书法,以及婚葬嫁娶、道德理念等等,包罗万象,太多了。
我们常说,文学是出于生活,高于生活。实际上,文化也是出于历史,高于历史,是可以左右历史、改变历史、书写历史的。比如中国文化和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是息息相关的,中国的历史进程也是由中国文化决定的。举个例子,满蒙建立的元朝、清朝最后都成为中国式样的封建王朝,就是由中国文化强大的内生力量决定的。
文化名城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比静态的只能壁立千仞、海纳百川的历史名城的称谓更重要,内涵更丰富,更有意义、更体现民族精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