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屠龙术】系列的说明:
本意其实是整理一下自己混乱的思想,刨出一些站在目前价值观的对立面上的东西,对他们进行批判,从而得以获益。实际上,整个【屠龙术】系列,完全是站在个人主观角度的批判,没有任何学术价值,只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或者说,这个系列就是“意识形态的战争”。只有整理了这些东西,才能进一步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
【屠龙术】1.0大体按照三个维度,一个方向,构建出18种意识形态,并对他们进行逐一批判。三个维度分别是右翼理论、小市民思想和前反思哲学,一个方向是指他们的反思程度或者理论深度。
就像打游戏闯关一样,一个接一个地按难度进行排序,然后逐一击破。这十八种意识形态涵盖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说辞,因此本系列也是比较招仇恨的。但是只有针对这些日常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的思想观点提出最尖锐最露骨的批判,才能彻底“打开思想的天窗。”
这个系列属于政治科普和哲学科普,不属于学术论辩,因此会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词语,而不去使用一般的标准学术用语。本系列建议和另外一个系列【大脑升级指南】配合食用。
第一关:社会达尔文主义
“你混这么差还不是因为你不努力?”
“社会就应该优胜劣汰,强者为尊,弱者活该被淘汰”
“我们强我们就当然可以这样做,有本事你也像我们这样强啊?”
“别人父母辛辛苦苦的努力才换来的地位,凭什么要平等?”
“人有三六九等,你不幸只能证明你不够强大。”
“落后就应该被挨打!”
“人类社会就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必须强大,才能不被欺负!”
“你不是讨厌privilege,你只是讨厌自己没有privilege而已。”
当然还有更激进的:
“穷人就不该生孩子。”
“那帮底层人就应该被淘汰掉。”
“弱者和残废干嘛要给他们提供便利?”
“(有特权的人)是天生的强者,这是改变不了的。”
“为了社会的发展,我会remove一千万垃圾人。”
也有披着温和面纱的,比如某位知名金姓人大教授:
“美国通过干涉中国内政的手段要求中国停止加班,我们加班存钱虐待自己,把美国给急坏了。”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恰好前些天正在与朋友谈北大附中之事,今天就先拿社会达尔文主义开刀。在【屠龙术】系列划定的三个维度中,社会达尔文主义属于右翼理论中反思程度最低的理论。换句话说,社会达尔文主义根本不能称为一种理论,它只是保守主义者们最普遍的一种借口,用它掩饰自己其他附庸理论的苍白无力。这种思想常见于60—80年代的中国人,或者和其他右翼理论(例如精英主义、法西斯主义等)相伴出现。下文会叙述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
很少存在真正信仰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人——原因也很讽刺,因为人是动物,因而具备求生的本能。而社会达尔文主义是教人自杀的理论,嘴上奉“社会达尔文主义”为圣经的人,通常会在自己身上拒斥社会达尔文主义。这点在后面也会细谈。
自纳粹战败后,社会达尔文主义被贴上反动的标签,已经是人人喊打了。因此批判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官样文章不在少数,但有些人一边批判社会达尔文主义,一边又把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观点变个花样大吹特吹,确是令人发笑了。
先讲讲这个理论究竟说了些什么。
该理论在日常生活中的观点,大体上已经被我罗列在了文章开头。从理论上来讲,它从生物学家达尔文关于自然界生物演化的科学观点,推论出人类社会也应当像自然界一样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社会法则就是丛林法则,强者为尊。
创始人的帽子可以戴在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的头上,他其实不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但此人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吸引了一大批脑残粉。该思想在中国兴起可归于严复,不过历史对人的思想有塑造作用,起码在清末危机时,社会达尔文主义带来的危机感,作为一种被动的认识论,是有积极作用的。但经过历史发展之后,它成了一种主动的应用论,这种作用就转变成了消极方面,阻碍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这个理论在历史上影响很大。它曾经是保守主义和市场经济最大的拥趸,不久又摇身一变成了民族主义和纳粹的辩护人。在19世纪晚期,它说这个世界应该是相互竞争淘汰弱者的,因此市场必须自由,让整个社会资源都处于相互竞争的状态之中。谁是所谓的“成功人士”,在竞争中适应了社会,谁就能得到特权。
至于福利院、孤儿院、养老院、失业保障金这些东西都应该取消掉,因为这些都是“偏袒弱者的制度”。20世纪早期的时候,它又开始讲大政府,要求一个集权的政府来控制整个社会,杀了那些对社会没用的人,从而让人类进化到更高级的阶段。
它还发展了优生学。优生学的代表人物是弗朗西斯·高尔顿,此人是达尔文的表弟,也在英国研究生命科学,极力提倡优胜劣汰。他在学界鼓吹均值回归原理,认为优良基因会在生育中被稀释掉,因而他要求鼓励优等人多生育,劣等人少生育,才能让人类进化。
当时孟德尔和摩尔根的学说没有成为共识,他的理论能传播情有可原。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按理说任何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人都不会相信他的说辞。但实际上生活中相信优生学的人比比皆是。
传统优生学的支持者不懂科学理论,他们只是单纯愚蠢且自私,因此在20世纪早期的时候掀起过优生学的热潮。当时英国的社会主义运动如火如荼,优生学支持者们担心工人们“贫穷愚蠢的基因”会污染纯正的“贵族优秀血统”,因此在英国搞反动的反生育运动。
美国搞的更加厉害。美国白种人害怕外来移民,因此在20世纪初根据优生学理论做出一套生育隔离制度。当时美国弗吉尼亚州有个姑娘叫做卡丽巴克。她的父亲是一名产业工人,因事故而死;母亲受到严重打击而精神失常。她寄居在亲戚家,遭到强暴,并被亲戚送到收容所。收容所所长阿尔伯特·普利迪,是优生学的支持者,认为卡丽巴克是劣等人,只会拖累社会,因而对她实施了强制绝育手术。这是第一例对“下等人”实施绝育手术的事件,它只是开了个头。可见该理论之反动透顶。
纳粹的优生学是极端反人类的,数百万“劣等种族(非雅利安人)”,残疾人,病人和老人在1933-1945这段时期遭到屠杀或者绝育。因此优生学在战后被主流学界打压。但该理论还没有销声匿迹,它作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典型代表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存在着。
种族主义也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衍生。之后会对种族主义做具体批判,在此按下不表。
以上大概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核心观点。
社会达尔文主义在当代没有那么激进了,但是它的观点是没有改变的。社会就是且应该是丛林法则式的,大家优胜劣汰,谁赢谁当老大,老大就要有特权,就可以随便统治下等P民。人就应该分成三六九等,不分等级就没人竞争,没人竞争就是丧失积极性,人类社会就要灭亡。大家都得拼命向上爬,去争夺丛林强者的位置。掉下来的人活该受罪。
消极的也有,认为“你这还不够惨,还有比你更惨的”,诸如此类的观点实际上也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变种。它把人类社会自动放到一个斗鸡场里面,把人类当成物品一样比来比去。社会达尔文主义说到底也就一句话:不把人当人看。
下面是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批判:
首先需要替达尔文正名,他是人类历史上一位富有创见性的伟大科学家。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从来就没有学过生物学,也没有理解过达尔文的科学理论。因此他们以为人类的发展和他们那可怜的思维一样是单线程的。
演化论的核心观点有四个:
1.生物演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非个体。
2.突变为生物的演化提供材料。
3.自然选择主导着演化的方向。
4.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忽视其他三个观点,单挑出第3个观点来吹嘘。但是第3点他们也没有看懂,只是读懂了表面文字,因此就说“啊人类社会也是这样优胜劣汰的!”但是演化论不是优胜劣汰。
自然选择的核心是“适应”,也就是对于环境的适应主导了生物的“演化”。这个演化不是进化,不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幼稚的大脑里想象的“升级”。生物哪里来升级一说?谁定义的高级,谁定义的低级?
体型庞大是高级还是低级?它在草原上是高级,在洞穴里还是高级吗?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从来不反思这些问题,哪怕只是一点点。因而生物对于环境的适应,被他们理解成了一种所谓的“进化”。
只怕在一场自然灾害面前,这些西装革履自以为是强者的先生们,远远没有他们视之为P民的工人农民们适应环境。到了那个时候,他们作为弱者时,应该选择马上自杀,来服务社会,应了优胜劣汰的规律。这些先生们是做还是不做呢?
回到达尔文的观点上来。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是怎样适应自然界的?托马塞罗有本《人类社会的自然史》,里面论证非常详细,在此就不再赘言证明过程了。只说结论:人类在演化论中做出的“适者生存”的适应,就是团结。
正是因为人类的团结互助,才使得身体弱小的人类个体能够抗击自然界的种种巨大威胁,保持整个物种的存续,进而发展出社会和道德观念,形成辉煌的文明。这就是人类面对自然选择给出的答案。
而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却要在人类内部鼓吹优胜劣汰,否定人类的自然选择。这却算不算一种“致命的自负”呢?
关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生物学批判到此为止了。这个理论从根基上来说就是极端荒谬的,他们自身就跳过了所有证明,经不起任何逻辑推敲。我要做的主要工作是揭露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社会学面纱。
社会达尔文主义反动透顶,不只在于它把人作为手段,蔑视他人,更在于它自以为是公平竞争,却在有意维护一个隐形的社会规则。
它默认了一种规则。在这个规则下,服从规则的人被定义为强者,不服从规则的人则要被除去。“努力”就是一个很好的说辞——“你穷是因为你不够努力”,那请问这些成功的先生们,我们应该努力做什么事情呢?
为什么说它是默认了一种隐性的规则,其实很好理解。问问那些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吧!为什么一个满身肌肉的匪徒,闯进富人的家里作乱,将羸弱的成功人士们除去,再掠夺他们的财产——这一系列的行为不算是“优胜劣汰”;而羸弱的成功人士们通过权力和地位,对“底层人”进行绝育和屠杀,掠夺他们的财产——这就叫“优胜劣汰”呢?
“因为这些成功人士们是通过规则成功的!”
好极了!那不如我们再深挖一些,究竟是什么规则?我们就能联想到很多东西——政治制度、生产关系、社会习俗、历史传统……这些都是人造物,并且带有很强的历史色彩和阶级色彩。我们可以看到,现象和本质在这个地方被撕裂了:你以为自然的规则,和规则背后的人造性,构成了一对矛盾。而有某个集团,利用伪造自然的样式,掩盖了这对矛盾。
祝贺你:你开始反思了。
下面对社会达尔文主义做一个总结性批判:
核心观点:人类社会优胜劣汰。
错误点:
1.完全曲解达尔文生物演化论的科学结论。以为演化就是单线程进化,忽视生物作为一整个种族对于环境做出适应的科学理论。
2.将自然科学研究盲目套用到人类社会上。只是找到形态相仿(而且还是他们曲解之后的形态相仿)的自然科学理论,就以为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实际上这样做和把对化学的研究套用到经济学上一样荒诞。
3.忽视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的整体性,刻意割裂人类社会从而营造出“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的相互竞争状态,从而湮灭人类赖以求生的物种共识。
4.强调“优胜劣汰”的同时又要求竞争遵循某个既定规则(但不说明该规则是什么),实际上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为所谓的优胜者提供合法性,为不平等的社会现实缝制幕布。
根据以上四条,我们能得出如下结论:
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分为两种。即相信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人和利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人。利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人通常是社会既得利益集团,他们通过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来为自己的特权提供自然合法性。相信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人通常是社会中产阶级,他们自以为自己不属于要遭到淘汰的人,因此鄙视社会地位低于他们的人。
在社会转向带来大规模阶级流动时,由于自身的不反思性,导致大多数人更倾向于社会达尔文主义;当社会转向开始稳定,阶级流动闭合时,多数人又会主动放弃社会达尔文主义。在中国,这是60-80年代生人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原因。
如果原本的社会既得利益集团选择相信社会达尔文主义,那么就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例如优生学的发展,这种行动实际上破坏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因为这群人竟然真的相信杀死下层阶级能带来社会的进步——这导致劳动的短缺,中产阶级迅速向下层阶级滑动,社会金字塔结构开始瓦解。
如果相信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中产阶级因为某种历史机缘而成为某个历史阶段的主导力量,那么就会导致分裂体制的产生,例如纳粹。因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核心观点是利己主义,但应用却必须是集体主义的。
实现纯粹竞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是不可能的,无约束的暴力竞争会导致人类的灭亡,因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实践必须给它冠以集体的共同利益——例如社会发展或者民族进步。
这样一来,它就陷入了自我分裂的矛盾境地——一方面它要求奉行生存法则,即纯粹利己的自然准则;一方面它又要求为集体奉献自己的生命,即纯粹利他的社会准则。这导致它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分裂和灭亡。
因此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批判,无非就是拆解它的生物学基础,揭示它的两种内在分裂性(个人与集体&他人与自我),解构“努力”一词的具体定义,挖掘背后的话语权垄断。整个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论大厦也就瓦解了。
社会达尔文主义还有一些变种,这里都需要照顾到:
1.你说了那么多理论的东西,但社会就是这样,弱者就要被欺负。你不去变得强大怎么办?
解:这种观点多见于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的经验之谈。很正确,但它仍然没有反思,而仅仅默认了两条规则:
“社会是这样,因此社会应当是这样。”
“强者为尊。”
因此他们逃避了两种反思:
“从来如此,便对吗?”
“强是什么意思?”
实际上,他们拥有丰厚的人生经验。只要他们愿意对自己进行反思,就能很快得出属于自己的推论:
“强就是社会地位高,即占有的社会资源多。变强就是利用既定的社会规则去占有大份的社会资源。”
“但是这个既定的社会规则是谁制定的?为什么不能更好一些?为什么要我们拼死拼活,活得不像人样,去争那一小份蛋糕。而某些人可以坐享其成?”
对于这部分人,我之后《大脑升级指南》会解释这一切形成的原因。
2.这东西本就是物竞天择。社会竞争,谁竞争不过谁就该死,凭什么要我们的钱去当福利供着他们?风险来了,谁抵抗不了谁就该死,凭什么需要我们的成果去帮助他们活下来?
解:这段话可以说是非常典型的小资产阶级思想。首先我尊重真正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因为大部分人嘴上说着这段话,但轮到自己的时候——哪怕只是感冒发烧,都需要别人来悉心照顾,更不用说面临死亡风险了。这种社会达尔文主义在大部分人那里只是口嗨,根本没有实际操作性。
如果真正持有这种观点——觉得人类社会没有必要互相帮助,那么我也欢迎他们继续保持这种观点。在自己被病毒风险袭击的时候不要别人的照顾,在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不去寻求他人的庇护,在自己经历社会地位挫折之后迅速自杀而不成为拖累社会的人,这些都是应当做到的事情。
当然这句话同样也没有反思,忽视了社会规则的建构等等因素,就不赘述了。
3.别解释了,你就是在为你不努力奋斗找借口。其他东西我不懂,我只知道你努力就会有收获,奋斗了就有报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