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达尔文主义,究竟错在哪里?
作者 林洪亮
歌手李玟去世了,最近她生前的一段录音曝光出来,引起了全网的广泛热议。在众多评议当中,有一种观点让许多人赞同:李玟去世是因为她太坚守原则,不懂变通,她的行为并不适应当今的社会规则。其实类似的这些观点,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这些观点,我们有一种理论可以概括它,即“社会达尔文主义”。
李玟的去世,引发了大家的讨论
“社会达尔文主义”,在中国简称“社达”。所谓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其实就是用“达尔文主义”的观点来解释人类社会的规则。“达尔文主义”认为大自然的规律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界的动植物们,为了更好的生存会进行进化,适应生存的物种会被保留,而不适应生存的物种便会被淘汰。达尔文的这套观点原本是用来解释自然规律的,可后来却被所谓的“社达家”们,拿过来套用在人类社会上,他们的观点简单点来说:这人其实也和动植物们一样,适应社会发展的人应该存在,而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人就应该灭亡。这套理论乍一看很有道理,可实际上它真的正确吗?
我想,要想辨析这套理论是否正确,不妨先来聊一聊它的历史。其实“社会达尔文主义”这个词最早来自于现近代英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斯宾塞。有一次他在看完达尔文主义观点后,便突发奇想,灵光一现,说大自然的规律如此,人类社会的规律不也是如此吗?优秀的人应该留下来,而愚昧平庸的人就应该灭亡,这样社会才能进步嘛。那什么是优秀的人呢?帅气、多金、聪明的人优秀。而丑陋、贫困、愚昧的人便是平庸。基于这样的理论,斯宾塞提议,在生育上,男性天生就比女性强壮,所以为了人类基因更好地延续和进化,男性的任务,应该是选择更多女人开枝散叶。而女性的任务,则是接受最少的教育,把目标放在帮助为更好的男性进行更多的繁衍。富人应该多生孩子,而穷人应该少生孩子,甚至是不生孩子。而在福利分配上,穷人不配得到分配,整个社会对待他们不能有任何宗教式的怜悯,而应该让他们自生自灭。这便是最早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
此公便是教师们熟悉的斯宾塞
“社会达尔文主义”在当时一经提出,便在世界各地产生了广泛影响。大家觉得“老铁”说得有道理呀。于是纷纷用它的理论来指导个人的实践。在个人享乐上,当时的欧洲贵族男人有家室的,便会选择在外面包养“情人”。而在学科建设上,很多学者也会根据“社达”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学科,由此便衍生出其他很多臭名昭著的理论,比如威尔顿的“优生学”,严复《天演论》中的“弱肉强食”。而在国家社会主义层面,很多政客也利用其理论,提出了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以及后来的纳粹主义。这些理论大部分都给后来的世界发展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不得不说,有时文科生做起恶来也很可怕)
以“社达”理论为代表的衍生理论和其他主义,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一度盛行,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希特勒的“纳粹主义”。但在二战后,这些理论在世界主流舆论中,便已基本宣告破产。而破产的原因也很简单:毕竟崇尚“社达”理论的法西斯头子,都已经用他的经历为我们做了失败的范例,你再推崇它,就有点天理难容了。
原本要瞧不起犹太人的希特勒,
却想不到最后会被犹太人打败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与人之间的“内卷”又开始日益激烈,“社达”理论又重新开始抬头。比如,在我们身边,就常常能听到许多类似赢者通吃、优胜劣汰的“人生道理”。正像李诞他爸在和李诞抢过红绿灯时,便会和他讲:“在这个社会,你不争,没有人会给你。你不抢,没有人会让你。”还有我们从小便常常被灌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等人生格言。而大家在社会的摸爬滚打中,很多人都在主动,或被迫的过程中,被现实教会了这套理论。这套理论对社会文明的毒害很深,可很多人却并不知道它究竟错在哪里。
我想,我们可以用三个观点过来驳斥这套理论。
首先,“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误读了达尔文的“达尔文主义”理论。“达尔文主义”认为大自然的规律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话的关键词是“适者”。而到底什么是“适者”?社达主义者们并不清楚,他们常常将“适者”的概念解读为强者。其实在达尔文的解释中,所谓的适者,其实指的应该是:任何一种物种,只要能在地球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它就是我们地球上的“适者”。
在达尔文的解释中,“适者”并不仅仅包含“强者”,而且也包含“弱者”。假如你是食肉动物中的老虎、狮子,那么只要能在更少的时间里,能够捕捉到更多的猎物,你便是你们这个生态位上的“强者”。而假如你是食草动物中的兔子、虫子,那么只要你能比同类的动物有更好的消化能力,更高效的吸收植物养料,并且能够更快的躲避天敌的追捕, 从而让自己活下来,你也是你们这个生态位上的“适者”。所以,归根结底,适者并不是“强与不强”,而是“适与不适”。
同理,如果我们真要把“达尔文主义”用来解释人类社会,“适者”的评价标准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其更适合的理解应该是:让适合的人,自由的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适合读书,成绩好的学生能考北大。不适合读书,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能烤地瓜。但无论是考北大,还是烤地瓜,他们最后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赛道上创造辉煌。山有山路,水有水路,但无论是走哪条路,最后都能条条大路通罗马。或许,“社会达尔文主义”,也只有这样去解释,才能更加真正的贴合“达尔文主义”的原本观点。而我们也只有建立这样的社会制度,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生态的正循环。
教育,并不是用来区分“人上人”与“人下人”的
其次,“社达”主义者,并没有认识到“强弱”关系,是可以随着时间、环境、主观能动性等诸多条件而进行转化的。其实,强弱并非是绝对概念,而只是个相对概念。强可以变弱,弱亦可以化强。少年时期的人们,总是血气方刚,身强力壮。可在壮实的年轻人,也总是会有老去的一天,此时,强亦变弱。而老年人看似身体各处机能都在退化,可人生多年的沧桑阅历早已化成沉淀的智慧。从这一角度看,老人又何尝不是另一方面的强者?此为“强弱转化”。
强弱转化定律,不仅表现在年龄阶段,在社会规律上则体现的更加明显,尤其是在舆论场上。当年“徽州宴”的老板娘,凭借自家酒楼发展,腰缠万贯。在“钞能力”的加持下,常常在小区嚣张跋扈。可她却从没有想到自己“遛狗事件”的视频被人发到网上后,会引来全网的口诛笔伐,最后导致自家的“徽州宴”惨遭网友抵制。平常自以为可以依靠金钱可以搞定一切的强者,在如滔滔洪水的广大人民面前,却显得如此的无能为力。此时,强者在舆论强大的声浪下,也就被环境转化为了弱者。
不知这位阿姨是否后悔……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可以一直保持强大,同样也没有什么事物会一直处于弱势。唯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方是持盈保泰之道。很多“社达”主义者,在做人行事时,往往忽略这个道理,在自己占明显优势时,总想着通过更多的剥削弱者,以达成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毕竟在“丛林法则”的思维中,铁拳即是正义,弱者便活该受欺。可惜,历史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一直占便宜的事情。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历朝历代在发展到后期时,常常会出现上层阶级疯狂压榨底层百姓的事情,而上层阶级在施行暴逆时,却往往没想到平常柔弱如水的底层民众,在愤怒达到一定阈值时,往往也会变成吃人的洪水。明末时期,李自成起义,每当攻打下一个座城池时,他们总会把当地的贪官污吏抓起来,然后用最残忍的方式,对这些曾经的剥削者进行处决。昔日的强者也瞬时变为当年弱者屠刀下的羔羊。平日信奉“弱肉强食”如圭臬的统治者,经历强弱易位后,在杀人的屠刀面前,却连发声的机会都没有。时也,命也!这恐怕也是对“社达”者们最大的讽刺了。
电影《1942》,强者、弱者易位
最后,“社达”者,并不清楚推动人类不断向前的动力,并不是竞争与残忍,而是合作与善良。在远古社会时期,早期的人类远不如我们今天这般强大,他们没有猎枪可以捕猎,也没有遮风避雨的房屋,甚至他们连生火的方式都还没有掌握。一方面,他们要采集更多的食物补充热量,另一方面,他们还要躲避各种猛兽的捕杀。面对复杂恶劣的生存环境,早期人类要想更好的生存和繁衍,便只能选择了守望相助。捕猎时,人类的速度不如动物,大家便会选择分工合作,通过分段追捕的方式捕捉猎物。为了种族部落的延续生存,在族人生病时,大家便会选择轮番照顾受伤的病人。原始人类,便是通过善良与合作,才让原本弱小的人类繁育下来。有科学家研究,正是人类学会了善良,才让我们的大脑产生了有异于其他动物的镜像神经元,正是因为有镜像神经元,我们才发展出了语言、音乐与艺术,我们才更加理解了同情,正义与公平。而我们人类也是由于这些情感的产生,才孕育出了生生不息的文明。所以,从人类发展的角度讲,合作与善良才是我们进化过程中,最犀利的武器。
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是斯宾塞,还是希特勒,凡是将“社会达尔文主义”作为行事准则的,都将无一幸免的走向失败。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思想,不该也不能成为文明社会思想的主流。
参考文献
1.王立铭:《王立铭进化论讲义》
2.海边的西塞罗:《我让孩子拥有当个“废柴”的权利》
3.(法)让-巴普蒂斯特·德·帕纳菲厄:《口袋里的进化论》
编辑 黄瑶
作者简介:
作者林洪亮,字子泉,福建泉州人;泉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性别男,爱好女,多次中过“再来一瓶”等重大奖项,喜欢历史,泡面,可乐;个人座右铭: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