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国家文物局、文旅部、发改委印发《关于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的通知》,部署相关工作。
通知指出,文物主题游径是以不可移动文物为主干,以特定主题为主线,有机关联、串珠成链,集中展示专题历史文化的文化遗产旅游线路。
其中,文物主题游径的资源对象以不可移动文物为主体,涵盖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文物类型。
围绕文物游径主题,可串联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传统村落,可包括农业遗产、工业遗产、老字号、水利遗产、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可纳入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美术馆、剧场、文化馆、非遗馆等文化场馆。
具体而言,文物主题游径分为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区域性文物主题游径和县域文物主题游径。
中国文物主题游径
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国家重大战略相衔接,主题具有国家意义、民族代表性,重在增强中华文化民族向心力、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区域性文物主题游径
以区域重要战略、重大工程或跨省域重要山川、道路为依托,重在彰显区域历史文化特征,凝练区域文化遗产旅游标识品牌。
县域文物主题游径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重在关联各级各类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激活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与旅游需求。
通知明确,主题是游径的主线,要系统梳理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归纳历史发展脉络、重要事件人物、乡土文化特色、物质文化特征,根据文物价值内涵,凝练主题,形成关联。可因路成径、因时成径、因物成径、因事成径、因人成径。
文物主题游径特点
文物主题游径是具有游憩、科研、教育等功能的线性文物保护和展示的特定公共空间。
天津市文物博物馆学会理事长、研究馆员陈卓认为,与一般的旅游线路相比,文物主题游径更强调文物属性,即通过各类文物文化资源的串联融合构成一系列特色鲜明的主题线路,社会公众在参与文物主题游径过程中,除了能够欣赏文物古迹的外在魅力外,更能借助主题游径了解认知文物背后的价值和内涵,深层次感知某段历史时期、某个重大事件或某位历史人物的历史印记。
依据中国文物保护管理现状,文物主题游径根据其路线形成的功能主要分为商贸主题游径、军事主题游径、交通主题游径、迁徙主题游径等。而且历史上的线路往往不是单一用途,而是演变多种用途的综合线路。
归纳起来,文物主题游径具有以下特点:
文物主题游径时空跨度长,地域面积广,遗产类别多,文化价值高,以交通和游憩功能的形式打破空间、时间的束缚,既对历史路线及沿线遗迹文物进行识别并加以保护,同时满足公众休闲和教育等社会服务需求。
文物景点由若干相互关联的文物景物所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并具有审美与科研特征,文物景点是文物主题游径核心资源和显著特征。
文物主题游径在尽可能沿袭原有道路或路线基础上将分散的历史遗迹以一个共同的主题串联起来,对点状的历史文化资源以线状、全局观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线型系统。
区别传统陈列展馆等孤立地脱离文物环境背景的形式,文物主题游径将历史遗产的保护置入原生环境,真实呈现历史遗迹地理、生态、文化背景,以游径交通的方式承载其宗教、民族传统等。
文物主题游径
国内外探索
文物主题游径,与文化线路和遗产廊道相似,是近年来世界线性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最重要的概念探讨。
以美国波士顿自由之路为例,作为波士顿具有历史韵味的一条观光线,自由之路长约4公里,由红色砖块铺成,起于波士顿公园游客中心,止于查尔斯河对岸彭加山纪念碑,沿途共16个景点和很多十七八世纪的博物馆、教堂、历史建筑、公园、码头和历史标记等重要历史遗迹。这些遗址讲述了美国独立战争及其后的故事,以动态的方式引导人们认识历史、感受历史,颇受游客喜爱。当前,自由之路已成为波士顿的标志性旅游线路,每年可产生超10亿美元的收入,为酒店、旅游和教育产业创造了众多就业机会,让这座城市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在商业与文化之间找到了平衡。
波士顿自由之路
21世纪初,我国学者把“文化线路”和“遗产廊道”两种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引入国内,利用线性文化遗产开展旅游活动,是实现遗产保护、保存与展示的重要手段。
今年1月,天津市策划推出了首批文物主题游径,包括津城胜迹、中华百年看天津、红色记忆3个主题6条线路,串联天津8个区38处文化遗产资源,涵盖35处不可移动文物、10家博物馆纪念馆、13个A级以上景区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津城胜迹
主要以古代天津重要的遗迹、遗址为节点,形成“故里寻踪”和“运河拾珍”2条线路。
其中,“故里寻踪”通过天津中心城区现存的宫、阁、文庙、会馆等建筑和文物遗址,展示天津城市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底蕴;“运河拾珍”通过串联大运河两岸重要的文物遗存,探寻天津这座运河城市的文化基因。
中华百年看天津
主要通过串联近代天津金融业和工商业文物建筑,形成“金融之光”和“工商之旅”2条线路。
其中,“金融之光”串联了解放北路上的代表性银行建筑,是近代天津作为中国北方金融中心的重要见证;“工商之旅”则串联起天津百年来形成的文物建筑,展现天津作为工商重镇的独特魅力。
红色记忆
主要包括“伟人足迹”和“胜利凯歌”2条以革命文物和纪念馆串联而成的主题游径。
其中,“伟人足迹”通过追寻周恩来、邓颖超在天津的革命足迹,讲述两位伟人的革命故事和革命精神;“胜利凯歌”通过天津保存的与平津战役相关革命史迹,见证在革命烽火中走向胜利的峥嵘岁月。
中华百年看天津主题游径“金融之光”线路
建设文物主题游径
意义深远
2021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
在此前提下,建设文物主题游径,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赋能文旅深度融合,具有现实和深远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旅游景区开发、文化遗产保护呈现点状特征,从现实来看,建设文物主题游径,有利于线性文化遗产的系统性、整体性保护,也有利于为旅游者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氛围。
从长远来看,此举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利用,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更好的活起来,又有利于文物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增益旅游历史文化底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丰富文物主题游径方式上,天津市文物博物馆学会理事长、研究馆员陈卓认为,要以旅游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连接市场,不断丰富文物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类型和供给方式,进一步提升其吸引力和影响力。
推进业态创新。文物和旅游的融合,不只局限于院墙之内,更可拓展至社区、景点、酒店、地铁、车站,乃至整个城市及周边地区。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延伸,也是价值辐射的扩大。如天津正在积极推出第二批文物主题游径,这次的线路将不再局限于同一个文化业态,而是要策划多业态相结合的主题游径。比如区域性的“滨城游”等,把同一个地域内的文化、游览、餐饮、娱乐等结合起来,让游客在有限的时间内,全方位领略津城魅力。
推进技术创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可视化互动展示、沉浸式体验,以内容生动、形式活泼的呈现方式,增强文物主题游径的知识性、故事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建成人文游径、智慧游径、快乐游径。
推进传播创新。近年来,各地方、各平台的文博类节目不断涌现,《万里走单骑》《登场了!敦煌》《博物馆之城》《文物里的山东》《行走大运河》《何以中国》等节目,深入考古文博多个领域,让文化遗产穿越时光、融入当下。可通过综合运用电视艺术手段与多元传播方法,让曾经深藏在博物馆的文物、遥远而不易接近的遗址等一步步贴近公众认知,吸引更多游客。
《行走大运河》全景展现其历史风貌和人文价值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近年来,通过深化文旅融合,文物与旅游相遇、相融,在满足人们追寻“诗和远方”、“透过文物看历史”的需要的同时,也进一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而建设文物主题游径是身临其境地为公众系统阐释文物的价值。
“进京赶考之路”革命文物主题游径北京段
正如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总工程师、文物旅游处处长陈昀所言,文物主题游径是发挥遗产空间的科研教育功能,服务人们对文化遗产观光游憩需求,加深公众对遗产文化价值的理性认知,提升文物工作服务社会发展能力、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本文部分资料参考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文章《让文物遗产活起来》,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